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二 (7)

1. 治發背潰後諸方

夫發背病者。由寒氣客於經絡。折於血氣。血澀不通。乃結成發背。膿出之後。眼白睛青黑。而眼小。一逆也。服藥而嘔。二逆也。傷痛病甚。三逆也。髆項中小便。四逆也。音嘶色脫。五逆也。皆不可治。其餘或熱渴利嘔。非倉卒之急也。可得漸治。凡發背。則熱氣流入腑臟。

白話文:

得了發背病的患者,是因寒氣滯留在經絡,阻滯了血氣,導致血液瘀滯不通,因此形成了發背。

膿液排出後,眼白發青發黑,並且眼睛變小,這是第一個惡化的徵兆。服用藥物後嘔吐,這是第二個惡化的徵兆。傷痛劇烈,這是第三個惡化的徵兆。頭部後方的小便部位疼痛,這是第四個惡化的徵兆。聲音嘶啞,面色蒼白,這是第五個惡化的徵兆。這些情況都無法治癒。

其他情況,如發熱口渴、腹瀉、嘔吐,不是急症。可以逐漸治療。所有發背病患者,熱氣都會流入臟腑。

膿潰之後。血氣則虛。腑臟積熱。渴而引飲。飲冷入於腸胃。則變下利。胃虛氣逆。則變嘔也。嘔逆若遇冷折之。氣不通則噦也。其瘡若膿汁不盡。而瘡口早合。雖瘥更發。惡汁連出。則變成瘻也。

白話文:

膿液潰爛流出後,身體氣血就會虛弱。腑臟積蓄熱氣,會感到口渴而想喝水。如果喝了冷水進入腸胃,就會變成腹瀉。脾胃虛弱,氣向上逆,就會變成嘔吐。如果嘔吐遇上寒氣阻斷,氣息不通就會變成呃逆。如果瘡口膿液沒有排盡,瘡口卻過早癒合,即使看似痊癒,也會再次發作。惡臭的膿液不斷流出,就會變成瘻管。

治發背潰後。膿血不止。漸漸瘡大。疼痛。身體壯熱。玄參散方。

玄參〔一(二)兩〕,黃耆(二兩銼),露蜂房(一兩微炒),地榆〔三(二)兩銼〕,白蘞(一兩),赤芍藥(二兩),黃芩〔三(二)兩〕,川升麻(一兩),漏蘆〔一(二)兩〕,桑根白皮(二兩銼),梔子仁(一兩),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川朴硝(三兩)

白話文:

  • 玄參:1-2 兩
  • 黃耆:2 兩,切碎
  • 露蜂房:1 兩,炒至微焦
  • 地榆:3-2 兩,切碎
  • 白芷:1 兩
  • 赤芍藥:2 兩
  • 黃芩:3-2 兩
  • 川升麻:1 兩
  • 漏蘆:1-2 兩
  • 桑根白皮:2 兩,切碎
  • 梔子仁:1 兩
  • 川大黃:2 兩,切碎並炒至微焦
  • 川朴硝:3 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已潰後。毒氣未散。膿水不絕。露蜂房散方。

露蜂房〔一(二)兩半燒灰〕,亂髮灰(一兩),蛇蛻皮(三分),赤小豆(二兩炒熟),川大黃(二兩半銼碎微炒),玄參(二兩半),子芩(二兩半),川朴硝(三兩半)

白話文:

露蜂房: 一兩或兩半,燒成灰燼

亂髮灰: 一兩

蛇蛻皮: 三分

赤小豆: 二兩,炒熟

川大黃: 二兩半,研碎後微炒

玄參: 二兩半

子芩: 二兩半

川朴硝: 三兩半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黃耆湯調下二錢。

治發背已潰。去膿稍多。裡虛。宜服內補黃耆散方。

黃耆(二兩銼),白茯苓(一兩),桂心(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當歸(一兩),人參〔二(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生銼),遠志(一兩去心),五味子(二兩)

白話文:

  • 黃耆(2 兩,切碎)
  • 白茯苓(1 兩)
  • 桂心(1 兩)
  • 麥門冬(1 兩,去除心)
  • 當歸(1 兩)
  • 人參(2 兩或 1 兩,去除根須)
  • 甘草(1 兩,生鮮,切碎)
  • 遠志(1 兩,去除心)
  • 五味子(2 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潰後。排膿解毒消腫。退熱止痛。連翹散方。

連翹(一兩),前胡(一兩去蘆頭),人參(一兩去蘆頭),赤芍藥(一兩),薺苨(一兩),桔梗(一兩去蘆頭)玄參(一兩),桑根白皮(一兩半),黃芩(一兩),甘草(一兩生銼),防風(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黃耆(二兩半)

白話文:

連翹(60 克),前胡(60 克,去除蘆頭),人參(60 克,去除蘆頭),赤芍藥(60 克),薺苨(60 克),桔梗(60 克,去除蘆頭),玄參(60 克),桑根白皮(90 克),黃芩(60 克),甘草(60 克,生用切碎),防風(60 克,去除蘆頭),赤茯苓(60 克),黃耆(150 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瘡潰後。膿水不止。漏蘆散方。

漏蘆(一兩),連翹(一兩),梔子仁(一兩),黃芩(一兩),黃耆(一兩銼),防風(一兩去蘆頭),石葦(一兩去毛),苦參(一兩銼),甘草(一兩生銼),犀角屑(一兩)

白話文:

漏蘆(60 克),連翹(60 克),梔子仁(60 克),黃芩(60 克),黃耆(60 克,切碎),防風(60 克,去除蘆頭),石葦(60 克,去除毛),苦參(60 克,切碎),甘草(60 克,生且切碎),犀角屑(60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膿血穿潰後。痛楚不可忍。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銼),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三分),當歸(半兩),赤芍藥(一兩),甘草(三分生銼),生乾地黃(三分)

白話文:

黃耆(60 克,切片) 人參(60 克,去除根鬚) 桂心(18 克) 當歸(30 克) 赤芍藥(60 克) 甘草(18 克,生用,切片) 生地黃(18 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潰後。膿水不盡。宜服排膿止痛。貝齒散方。

貝齒(三分),黃耆(三分銼),當歸(三分),赤芍藥(三分),生乾地黃(三分),黃連(三分去須),川升麻(三分),桂心(三分),犀角屑(一分半),甘草(半兩生銼)

白話文:

貝齒(三分):貝殼碎屑,三分量

黃耆(三分銼) :黃芪根,三分量,切碎

當歸(三分) :當歸根,三分量

赤芍藥(三分) :赤芍藥根,三分量

生乾地黃(三分) :生地黃,三分量,曬乾研成粉

黃連(三分去須) :黃連根,三分量,去鬚

川升麻(三分) :川升麻根,三分量

桂心(三分) :肉桂樹皮,三分量

犀角屑(一分半) :犀牛角屑,一分半量

甘草(半兩生銼) :甘草根,半兩量,切碎,保持生鮮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溫水調下二錢。

治發背潰後。膿水不絕。托裡生肌散方。

芎藭(二兩),黃耆(一兩銼),白芷(半兩),赤芍藥(一兩),桂心(三分),人參(半兩去蘆頭),丁香(半兩),當歸(一兩)

白話文:

川芎:兩錢 黃耆:一錢(切碎) 白芷:半錢 赤芍藥:一錢 桂心:三分 人參:半錢(去掉蘆頭) 丁香:半錢 當歸:一錢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