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1)

1. 論處方法

夫處方療疾。當先診知病源。察其盈虛。而行補瀉。辨土地寒暑。觀男女盛衰。深明草石甘辛。細委君臣冷熱。或正經自病。或外邪所傷。或在陰在陽。或在表在裡。當須審其形候各異。虛實不同。尋彼邪由。知疾所起。表實則瀉表。裡實則瀉里。在陽則治陽。在陰則治陰。

白話文:

制定治療方案時,首先要診斷出疾病的根源。瞭解患者的身體狀況是虛弱還是強壯,然後採取補益或瀉下的措施。還要考慮地域氣候的寒暖,患者的性別和年齡。深入瞭解中草藥的性味(辛、甘、苦等),以及藥物配伍時君、臣、佐、使的功效和屬性(寒、熱等)。區分疾病是出於經絡本身出了問題,還是外來邪氣所致。判斷疾病位於身體的陰陽、表裡,根據患者不同的症狀和體質,仔細探尋病邪的來源和疾病的起源。對表症實熱的,就瀉其表;對裡症實熱的,就瀉其裡;對陽盛的,就治其陽;對陰盛的,就治其陰。

以五臟所納之藥。於四時之用所宜。加減得中。利汗無誤。則病無不瘥矣。若不洞明損益。率自胸襟。畏忌不分。反惡同用。或病在表而卻瀉里。病在裡而卻宣表。在陰則瀉陽。在陽則瀉陰。不能曉了。自昧端由。疾既不瘳。遂傷患者。深可戒也。故為醫者。必須澄心用意。

白話文:

根據五臟所儲藏的藥物,以及四季不同的氣候所需要的藥物,適當加減,就能正確地發汗,這樣疾病就能治癒。如果對藥物的功效和禁忌不瞭解,憑藉自己的喜惡,不分宜忌,或者病在表卻用瀉裡的藥,病在裡卻用發表的藥,或者陰盛用瀉陽的藥,陽盛用瀉陰的藥,不能明辨症狀和原因,就會導致病情加重,傷害患者。這一點一定要引以為戒。所以,做醫生的必須心平氣和,用心勤奮。

窮幽造微。審疾狀之淺深。明藥性之緊緩。制方有據。與病相符。要妙之端。其在乎此。凡療諸病。當先以湯。蕩除五臟六腑。開通諸脈。理順陰陽。令中破邪。潤澤枯朽。悅人皮膚。益人氣力。水能淨萬物。故用湯也。若四肢病久。風冷發動。次當用散。散能逐邪。風氣濕痹。

白話文:

深入探究疾病的細微變化,詳細判斷疾病的輕重。明瞭藥物的特性及其作用的快慢,根據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使之與患者的實際情況相符。這就是治療疾病的精髓所在。

在治療各種疾病時,首先應使用湯劑,以清除五臟六腑中的穢物,疏通經脈,調和陰陽。這樣能夠幫助身體清除邪氣,滋潤乾枯的組織,使皮膚光澤,增強體力。水具有清潔萬物的功效,因此使用湯劑。

如果四肢疾病長期存在,風寒等因素引起,則應使用散劑。散劑具有驅邪的作用,能夠治療風濕痹痛等疾病。

表裡移走。居無常處。散當平之。次當用丸。丸藥者。能逐風冷。破積聚。消諸堅症。進飲食。調和榮衛。能參合而行之者。可謂上工。故曰醫者意也。大抵養命之藥則多君。養性之藥則多臣。療病之藥則多使。審而用之。則百不失一矣。

白話文:

內外邪氣屬濕熱,無固定部位。應當以散劑調理。其次服用丸藥,丸藥有祛除風寒,消散積聚,化解實證,促進食慾,調整氣血的作用。能同時兼顧各方面進行治療的,可稱得上是高明的醫生。所以說,醫治的方針在於醫生的意念。養命的藥物一般以君藥為主,養性的藥物一般以臣藥為主,治療疾病的藥物一般以使藥為主。仔細辨證用藥,就能百發百中。

夫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飲食不消以吐下藥。鬼疰蠱毒以蠱毒藥。癰腫瘡瘤以瘡瘤藥。風溫以風溫藥。各隨其所宜。雷公云:藥有三品。病有三階。藥有甘苦。輕重不同。病有新久。寒溫亦異。大重熱膩。醋咸藥石。並飲食等。於風病為治。余病非對。輕冷甘苦澀藥草石飲食等。

白話文:

治療寒症,使用溫熱的藥物。治療熱症,使用寒涼的藥物。如果消化不良,則使用催吐、瀉下的藥物。驅除鬼神、解毒,則使用驅邪的藥物。治療癰腫、瘡瘤,則使用消腫、排膿的藥物。治療風寒,則使用祛風散寒的藥物。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藥物。

雷公說:藥物有三種性質,疾病有三種層次。藥物有甘、苦等味道,輕重程度也不同。疾病有新發和久發之分,寒熱證型也有差異。如果是熱症、重症、油膩之症,就使用醋、鹽、礦物藥等。這些都可以治療風病。但是,它們並不適合治療其他疾病。如果病情較輕,就可以使用甘、苦、澀等味道的藥草、礦物藥、飲食等。

於熱病為治。余病非對。輕熱辛苦淡藥飲食等。於冷病為治。余病非對。此其大綱。略顯其源流。其餘睹其病狀可知。臨事制宜。當識斯要矣。

白話文:

在治療熱病時。如果我的診斷不對。那就要用輕淡的藥物和飲食來緩解症狀。在治療寒病時。如果我的診斷不對。也應該用同樣的方法。這是治療的基本方針。簡單說明一下其原理。至於其他情況,只要看到病人的症狀就可以知道。在實際診療中應根據情況靈活處置。掌握這個要領是非常重要的。

2. 論合和

凡合和湯藥。務在精專。甄別新陳。辨明州土。修制合度。分兩無差。用得其宜。病無不愈。若真假非類。冷熱相乖。草石昧其甘辛。炮炙失其體性。篩羅粗惡。分劑差殊。雖有療疾之名。永無必愈之效。是以醫者。必須殷勤注意。再四留心。不得委以他人。令其修合。非但多少不等。

白話文:

任何調製湯藥時,務必精益求精。仔細區分藥材是否新鮮,瞭解藥材的產地。加工炮製時,務必按照規定,分量毫無誤差。使用藥材時,根據病症合理配伍。這樣才能藥到病除。如果藥材真假混淆,寒熱相剋,草藥與礦石的味道辛辣甘甜難以辨別,炮製過程破壞了藥材的特性,篩選藥材時粗糙不精,分藥時分量差異過大,即使藥方號稱能治病,也難以保證療效。因此,醫者必須細心體貼,反覆推敲。不能委託他人調製藥材,因為他人可能不瞭解藥材的特性,不僅藥量不準,

兼亦失本方之意。搗和之後。妍醜難明。眾口嘗之。眾鼻嗅之。藥之精氣。一切都盡。而將療病。固難得效。此蓋是合和之盈虛。不得咎醫方之淺拙。熟宜思慎之也。又古方藥味。多以銖兩。及用水皆言升數。年代綿歷浸遠。傳寫轉見乖訛。或分兩少而水數多。或水數少而分兩多。

白話文:

這樣做也會失去原配方的意圖。搗碎混合後,難以辨別藥材的好壞。眾人嘗味,眾人聞嗅,藥材的精華和氣味全都散盡了。這樣再用它來治療疾病,很難收到效果。這可能是因為藥材配伍的分量不恰當,不能責怪醫方太過淺陋。這需要仔細考慮。

此外,古方中的藥量大多以銖兩為單位,使用的水量則以升數來表示。經過漫長的年代流傳,傳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差錯。有的分兩太少,但水量卻很多;有的水量太少,但分兩太多。

輕重不等。器量全殊。若不別其精粗。何以明其取捨。今則加減合度。分兩得中。削舊方之參差。洽今時之行用。其方中凡言分者。即二錢半為一分也。凡言兩者。即四分為一兩也。凡言斤者。即十六兩為一斤也。凡煮湯。云用水一大盞者。約一升也。一中盞者。約五合也。

白話文:

藥材的重量不同,容量也相差甚遠。如果不區分藥材的優劣,又怎麼能明確地選擇和使用它們呢?現在將加減藥材的劑量制定得適當,分兩也分配得恰到好處,刪除了舊方劑中的出入不齊,符合當前的用藥習慣。方劑中提到「分」的,一「分」是指二錢半;提到「兩」的,一「兩」是指四「分」;提到「斤」的,一「斤」是指十六「兩」。煮藥汁時,說用「一大盞」水,約為一升;用「一中盞」水,約為五合。

一小盞者。約三合也。務從簡易。庶免參差。俾令修合煎調。臨病濟急。不更冗繁。易為曉了也。凡草有根莖枝葉。皮骨花實。諸蟲有毛翅皮甲頭足尾骨之屬。有須燒炮炙。生熟有定。一如其法。順方者福。逆方則殃。或須肉去皮。或須皮去肉。或鬚根莖。或須花實。依方揀煉。

白話文:

標準劑量大約三合,以簡單方便為主,避免不一致,便於混合煎服,以應對緊急病情,不致於繁瑣難懂。所有草藥都分為根、莖、枝、葉、皮、骨、花、實。各種昆蟲都有毛、翅、皮、甲、頭、足、尾、骨等部分。有的藥材需要烘烤或炙製,生熟有明確規定,按著方法操作,順應藥方則有益,違背藥方則有害。有的藥材需要去除肉保留皮,有的需要去除皮保留肉,有的需要根或莖,有的需要花或實,依照藥方挑選和加工。

事褫理削。極令淨潔。然後稱定分兩。勿得參差。藥有相生相殺。氣力有強有弱。君臣佐使。若不廣通諸經。則不知有好有惡。或醫自以意加減。不依方分。使諸藥石強弱相欺。入人腹中。不能治病。更相鬥爭。草石相反。便入逆亂。力甚刀劍。若調和得意。雖未能去病。猶得安利五臟。

白話文:

準備妥當,保持極度清潔。然後稱量好藥物的分量,不要有差錯。有些藥物具有相生和相殺的作用,藥力有強有弱。主藥、輔藥、佐藥和使藥的搭配,如果不通曉各類藥物的藥性,就無法判斷哪些是相宜的,哪些是相剋的。有的醫生憑自己的想法加減用藥,不按照方劑的配比,讓各種藥物藥力互相抵消,進入人體後不能治病,反而會互相對抗。藥物之間的相剋性就像草和石頭相剋一樣,會產生劇烈的反應,其藥力比刀劍還要厲害。如果藥物的搭配調和得當,即使不能治癒疾病,也能對五臟起到安撫作用。

於病無所增劇也。

凡煮湯。當以井華水。極令淨潔。其水數依方多少。不得參差。常令文火小沸。令藥味出。煮之調和。必須用意。然則利湯欲生。少水而多取。補湯欲熟。多水而少取。用新布絞之。服湯寧小熱即易消下。若冷即令人嘔逆。云分再服三服者。要令勢力相及。視人之強羸。病之輕重。以為進退增減之。不必悉依方說也。

白話文:

煮湯藥時,應取用井水,使其極其乾淨。水的用量按照藥方的多少,不得有所出入。煮藥時,文火小火慢煮,使藥材的藥性充分釋放出來。煮藥時應調和適度,必須用心。如果是要利尿的湯藥,可讓藥材稍煮片刻,少放水多取湯汁。如果是需要補益的湯藥,則可煮得久一些,多放水少取湯汁。用乾淨的布過濾湯藥,服用時應趁熱喝,這樣容易消化吸收。如果湯藥冷了,容易讓人嘔吐。如果藥方上寫著分二次或三次服用,目的是讓藥效連續生效。服用時應根據病人的體質強弱、病情輕重,酌情增減服用次數和湯藥量,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藥方上的說法。

凡搗羅丸藥。用重密絹令細。於蜜中和則易熟。若羅草藥為散。以輕細絹。於酒中調服則不泥。其石藥亦用細絹羅然後研理。數百過。視色理和。同為佳也。

白話文:

無論搗製丸劑還是散劑:

  1. 丸劑:使用嚴密細緻的絹布過濾,再於蜂蜜中攪拌,這樣容易煮熟。
  2. 散劑:使用輕薄細軟的絹布過濾,於酒中調和服用,這樣不會發粘。
  3. 礦物藥:也使用細緻的絹布過濾,然後研磨。研磨數百次,觀察顏色和質地是否均勻,質量纔算上乘。

凡湯酒中。用諸石藥。皆細搗羅之如粟米。亦可以葛篩令調。並新綿裹。內湯酒中同煎。凡合丸散藥。先細切曝燥。乃搗之。有各搗者。有合搗者。並隨方所言。其潤濕藥。如天門冬乾地黃之類。皆先切曝。獨搗。令遍碎更出。細擘曝乾。若逢陰雨。亦以微火烘之。既燥小停。

白話文:

在製作湯藥時,如果要使用礦物類藥材,都要將其研磨得像小米一樣細小。也可以用葛布篩子過濾,再用新棉布包裹,放入湯藥中一起煎煮。

製作丸劑或散劑時,先將藥材切細,晾曬乾燥後再研磨。有些藥材需要單獨研磨,有些需要混合研磨,具體按方劑要求而定。

對於像天門冬和乾地黃這類容易受潮的藥材,先切細並晾曬。單獨研磨成細粉後取出,再次晾曬乾燥。如果遇到陰雨天氣,可以用小火烘乾。晾曬至完全乾燥後,再暫時放置一段時間。

冷乃搗之。凡濕藥。燥皆大耗。當先增分兩。須得屑乃秤之為正。其湯酒中不須如此也。

凡漬藥酒。皆須細銼。用生絹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隨寒暑日數視其濃烈便可漉出。不必待服至酒盡也。滓可曝燥微搗。更漬飲之。亦可為散服。

白話文:

凡是用酒來浸泡藥材,都必須把藥材細細研磨,用生絲綢袋子裝好,然後放入酒中密封。根據天氣冷熱和浸泡的天數,查看藥酒的濃度,達到濃度就可以過濾出來了。不用等到藥酒喝完才過濾。藥渣可以曬乾,稍微搗碎後,再用酒浸泡飲用。也可以研成粉末服用。

凡合膏藥。初以酒或醋漬令淹浹。不用多汁。密覆勿泄。從今旦至明旦。亦有止一宿者。微火煎之。令三上三下。以泄其熱勢。令藥味得出。上之使幣。幣沸乃下之使沸。靜良久乃上寧。欲小小生其中。有薤白者。以兩頭微焦黃為候。有白芷附子者。亦令小黃色也。豬肪皆勿令經水。

白話文:

凡是製作藥膏。一開始用酒或醋浸泡藥材,讓藥材充分吸收水分。但不要添加太多水分,蓋緊容器,以免藥力散失。從當天晚上到隔天早上,或者有些只需要浸泡一晚即可。用小火煎煮藥材,採用「三上三下」的煮法,讓熱氣蒸發,藥材的有效成分釋放出來。當藥湯沸騰時,往上提離火源,待沸騰停止後,再放下火源繼續煮沸。反覆多次,並靜置一段時間,讓藥膏沉澱,呈現軟膏狀。如果想要在藥膏中加入蔥白,以兩端微焦黃為最適宜;如果添加白芷或附子,同樣也要呈現淡黃色。豬油不可與水接觸混和。

臘月彌佳。絞膏以新布絞之。若是可服之膏。膏滓亦可酒煮飲之。可摩之膏。膏滓則宜以敷病上。此蓋欲兼盡其藥力故也。膏中用雄黃硃砂麝香之輩。皆別研如粉。候絞膏畢。乃可投中。以物疾攪至於凝強。勿使沉聚在下不調。有水銀胡粉者。於凝膏中研令消散。

白話文:

臘月時節製作的膏藥品質最佳。用新布絞取膏汁。如果膏汁可以服用,其殘渣也可以用酒煮後服用。如果膏藥可以塗抹患處,其殘渣則適合敷在病竈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充分利用藥效。膏藥中使用的雄黃、硃砂、麝香等藥材,都要研磨成粉末。等到膏汁絞取完成,再將粉末倒入膏汁中。用工具快速攪拌,直到膏藥凝固變硬。不要讓藥材沉積在底部,造成藥效不均。如果膏藥中含有水銀或胡粉,可以在膏藥凝固時研磨,讓其溶解均勻。

凡修煉神仙延年丸散。皆須先淨其室。燒香灑掃。勿令浪語。當使童子搗之。務令細熟。杵數可至千萬過。以多為佳。勿令婦女小兒喪孝產婦及痼疾六根不具之人。乃六畜見之。皆不效也。其逐急諸小湯散。則不在此限爾。

白話文:

凡是煉製能夠延年益壽的神仙丸散,都必須先清潔房間,焚香灑掃,不要胡言亂語。應由童子來搗碎藥材,務必細緻均勻。搗杵的次數可以達到千萬次,越多越好。不要讓婦女、小孩、有喪事、產婦以及長期患病、六根不全的人看到,甚至連畜生看到都不會有效。至於那些快速見效的小劑湯藥和散劑,就不受這些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