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伊豫平住

《中國藥物學大綱》~ 黃耆

回本書目錄

黃耆

1. 黃耆

(本經上品)

【釋名】耆。長也。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黃耆」今俗通作耆。「載糝」、「載椹」、「獨椹」、「芰草」、「蜀脂」。以上名義未詳。「百草」耆誤作蓍。乃蓍龜之蓍。音屍。今按稱百本。耆與蓍字相似。故誤名之乎。蓍一根百莖。謂百本亦疑此之謬乎。「王孫」、「百藥錦」義未詳。

【各方記述】黃耆葉似槐葉。而微尖小。又似蒺藜葉。而微闊大。青白色。開黃紫花。大如槐花。結小尖角。長寸許。根長二三尺。以緊實如箭簳為良。○松岡先生曰。和產有二種。生北國者。莖葉堅似木葉有毛。此本草所謂本黃耆。而不堪用。又有羊齒葉者。出關東。共木黃耆也。

此二種。今人家藥圃多栽此二種。未知有真種也。京都北山中。間有之。東國呼之綿黃耆。以合漢名。○陳承曰。黃耆本出綿上者為良。故名綿黃耆。非謂其柔韌如綿也。○松岡先生曰。綿黃耆。形軟如綿絮以名之。謂產綿州故名誤矣。

【辨別道地】選單股不歧者。色潤柔軟。肉心黃。甘甜者用之。世多以苜蓿根充賣。謂苜蓿根。不知苜蓿根。堅而脆。肉黃。黃耆軟而如棉。肉白。此為異耳。

【修治】去頭刮皮。以蜜水塗炙。亦有以酒或鹽酒炒之。酒欲其達表。又行其泥滯。鹽欲補腎。及崩帶淋濁達其下。

【氣味】甘微溫無毒。

【功用】味甘氣溫平。氣薄味厚。可升可降。陰中陽也。入手足太陰氣分。又入手少陽足少陰命門。茯苓為之使。惡龜甲白蘚皮。黃耆功能實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氣。氣實者勿用。能內塞。補不足。胸膈氣閉悶。腸胃有積滯者勿用。能補陽。陽盛陰虛者忌之。上焦熱甚。下焦虛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氣不和者勿服。疽瘡血分熱盛者禁用。

【主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瘻。補虛。小兒百病。婦人子臟風邪。逐五藏間惡血。補丈夫虛損。五勞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氣。利陰氣。主虛喘腎衰。耳聾。療寒熱。治發背。內補助氣。壯筋骨。長肉。補血。破症癖。瘰癧。癭贅。腸風。血崩。

帶下赤白。利產前後一切病。月候不勻。痰嗽頭風。熱毒赤目。治虛勞自汗。補肺氣。瀉肺火。心火。實皮毛。益胃氣。去肌熱。及諸經之痛。主太陰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