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久保田晴光

《漢藥研究綱要》~ 第一章、漢藥之概念 (2)

回本書目錄

第一章、漢藥之概念 (2)

1. 三、漢藥之起源及其發達

漢藥之應用於皇漢醫術。其動機亦屬不一。而多不出乎原始的任民之本能的治療之範圍。而時代之民間藥。亦當然包括其中。其後因信仰巫術神仙。服餌之品。遂致與醫藥混淆。自與西域交通。於是印度波斯等外國藥品。亦隨佛教而渡來。加以從海洋方面之外來品。復益以加工調治之經驗。

技術愈益進步。深覺生藥之調合。亦愈多。實際使用。愈形便利。於是新增之品漸多。繁複之品漸刪。遂致有今日之盛。故吾人可謂漢藥之發達。不僅限於中國之醫學史而已。實深有關於普遍的一般之東洋史焉。

醫學史之於中國。在秦漢以前。不易知其狀態。就傳說言。距今約五千年前。黃河一帶。本系苗族所居。其時我漢民族。從新疆。甘肅。沿河流東漸。驅迫苗族。而居住於黃河流域。其後伏羲神農軒轅三皇。各具蓋世之職明。遺下三墳之書。實為後世典籍之鼻祖。炎帝神農著本草經。

為醫藥之世。軒轅皇帝著素問靈樞。為醫學之祖。雖近世研究史學者。疑本草與素問為後世之假託物。而推定為漢代綜合大成之書。然吾人可以斷言者。三皇之後。以漸離原始人類之野蠻生活。脫去本能之治療區域。而漸入於疾病藥物治療之境矣。

先秦時代。可資為窺測醫藥狀態最重要之典籍者。厥為山海經此書昔調傳系自禹之著作。而據史學家之考證。則謂此書。決非一時代一個人之手所成。而成自戰國時代者。書中分中國為東南西北中五部。記述各地山嶽河流。地方物產。與夫神之形狀。及其祭祀之方法。與藥物無甚關係。

但就其記述之物產項目中。可以窺見醫藥狀態之一斑。實甚有興味之書也。書中所舉之物產。關於動物者二百七十餘種。礦物六十四種。植物百五十餘種。內中大部分為藥用品物。據日本漢醫中尾博士之分類如下。

(一)關於食之效藥,六十八種(植物二十一種動物四十七種)

(二)關於佩或服之效藥,二十九種(植物十七種動物十種礦物二種)

(三)現吉凶之兆之物,五十一種(動物五十一種)

(四)有藥效或其他效用之物,五十五種(植物二十一種動物三十種礦物四種)

按周禮醫師有食醫。疾醫。瘍醫。獸醫之別。具見當時人。對於養生之道甚為重視。即如食物方面。必依季節而規定。食物之調理配合。攸關於增進健康者甚大。即有疾病。則食物亦必有賴於專門醫師之指導。後世本草書中。記載極多之食物。或稱食經。或稱食物本草。或稱食療本草等。

遂有以藥效為目的之食物專門醫者。諒亦戰國時代食醫之遺風也。其次所謂佩之服之者。蓋如現代護符之用法。帶某物質於身體。或結之於衣服。以能避病。或能治疾之義也。

謂出現而有藥效者。乃示當時畏懼自然物之迷信低劣也。其次有藥效與有他效用之五十五種之中。有藥效者三十三種。其餘二十二種為防災害者也。三十三種之有藥效者。乃根據經驗。認有一定藥效也。自無何等醫藥知識之原始時代觀之。頗見進步。又防災害之藥品。亦用自然物。可見當時視種種災害。亦與疾病同理由而致者也。

其次可注目者。為山海經藥品中之動物性。則比植物及礦物尤多。陶弘景校定之神農本草經。以及中國曆代本草書之植物性藥品。斷然占其多數者。如前所述也。獨山海經之動物比植物尤多者。諒為此書。非藥物專門之書故也。一面可見當時關於醫藥知識之如何幼稚。如食之有效。

或出現而有效之類。主為食餌療法。或迷信的分子居多所致。要之山海經中藥品之藥效一服單純。不若後世所記藥品之對各方面有複雜作用也。由是可以推想先秦時代之醫藥狀態。多不出原始的範圍之外也。

其次擬就山海經出世之戰國時代所起神仙說之一言。神仙之說。本與中國之醫學。雖無何等關係。然其一樣處理藥品之點。對後世之醫學。及本草學。遂有非常影響。志在研究漢藥者。應不可度外視之。世傳漢武帝時代。司馬遷所著史記。謂神仙說起自齊威王、(西紀前三百七十九——三百四十三年)宣王、(西紀前三百四十二——三百十四年)及燕昭王(西紀前三百十二——二百七十九年)之時代。大概即西紀前三百五十年前左右也。

神仙說亦因時代而有種種。及後代雖頗覆雜。在起初則極簡單。大概謂東方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仙山。神仙居焉。其處有不死之藥。宮殿以金銀作之。於是如何而後可到。如何而後得求其不死之藥。說仙而講究其法者。是謂之方土。原來中國。自古有天國之思想。如黃帝封禪既畢。

鼎成而天龍下降。黃帝乘龍昇天之說。乃對此天國之憧憬。自古傾心研究昇天秘術者。不乏其人。其間而有神仙說。亦非偶然。關於三仙山之史記所載。謂渤海方面。常現蜃氣樓。是為發生神仙說之直接動機。又視此說之起於燕齊地方。即今之山東省。及河北省一部。亦可以想像其一端。

在未開時代。應不知蜃氣樓之何物。故忽然出現於海中時。或現於海水之下。近之則隨風漂渺。目擊此奇怪現象。莫怪發生種種附會臆說。何況昇天難求之際。轉不若眼前現實之或得易行。於是考究種種工夫。以圖得達此不可思議之境。亦非無理也。秦始皇信神仙說。用方士之言。

造阿房宮。一面遣徐福於蓬萊島。以求不死之藥者。有名之話柄也。漢武帝(西紀前一四○——八七年)尤甚重用種種方士。依其言而作種種愚魯之事。結局方士之言。不能實行。遂有許多見殺者。武帝一死。人莫之言。是以神仙說亦巧裝老實。使人易欺。然究竟不若武帝當時之盛。

至後四代之成帝時。(西紀前三七——七年)方士之勢力。全然不及於宮庭。然非以此而終熄也。及魏晉南北朝以後。混入道教。與房術。養生。辟穀。導引等之思想結合。雖受時代之種種潮流。究竟至今仍存其所謂神仙也。道教也。皆以輕身延年羽化登仙為主眼。其手段終賴實在藥物之秘效為特色。

自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之醫學。及本草方面觀之。可見著名學者。同時醉心道教。亦非偶然。又古來為醫經之祖所尊崇之靈樞素問之中。亦確實多含道教思想。故中國之醫學。以及本草。多有神仙或道教的要素者。宜記之勿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