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本草徵要》~ 第一卷·通治部分 (9)

回本書目錄

第一卷·通治部分 (9)

1.

味辛、性溫,無毒。燒紅,研細。

止血以苦酒送下。消癰用豬膽調塗。磨濃點入目之飛絲。和酒治胞胎之不下。

墨者,北方之色,血者,南方之色,止血者,火見水而伏也。內有鹿角膠、非煅紅,不可用。

2. 海鰾鮹

即烏賊骨。味鹹,性溫,無毒。入肝經。惡白芨、白蘞附子。炙黃。

止吐衄腸風、澀久虛瀉痢。外科燥膿收水,眼科去翳清煩。吐血下血,腹痛環臍,女子血枯,漏下赤白。

味鹹入血,性澀能收,故有軟堅止滑之功。

3. 花蕊石

味酸,性平,無毒。火煅,水飛。

止吐衄如神,消瘀血為水。

血見花蕊石,即化為水。過用損血,不可不謹。

4. 桃仁

味苦,甘,性平,無毒。入肝、大腸二經。香附為使。

泡,去皮尖,炒。勿用雙仁者。

破諸經之血瘀,潤大腸之血燥。肌有血凝,而燥癢堪除,熱入血室,而譫言可止。

苦重於甘,氣薄味厚,沉而下降,為陰中之陽,苦以推陳,甘以生新,故血疾恆需之。

桃仁破血,血瘀者當用,若用之不當,大傷陰氣。

5. 荊三稜

味苦,性平,無毒。入肝經。醋炒。

下血積有神,化堅癖為水。

昔有患癖死者,遺言開腹取視得病塊,堅如石,紋理五色,人謂異物,竊作刀柄,後以刀刈三稜,柄消成水,故治癖多用焉。

潔古謂三稜瀉真氣,虛者勿用。東垣五積諸方,皆有人參贊助,如專用克削,脾胃愈虛,不能運行,積安得去乎。

6. 蘇木

味甘鹹,性平,無毒。入心、肝、脾三經。

能除新舊之瘀血,兼宣表裡之風邪。

蘇木理血,與紅花同功,少用和血,多用即破血也。故能治跌撲損傷、壅塞作痛。其治風者,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

7. 麒麟竭

一名血竭。味甘鹹,性平,有小毒。入心、肝二經。

凡用另研,若同他藥搗,則化為飛塵。產於外國,難得真者,磨之透甲,燒灰不變色者佳。

走南方,兼達東方,遂作陰經之主。和新血,且推陳血,真為止痛之君。

乳香沒藥兼主氣血,此則專於血分者也。善收瘡口,然性急,不可多使,卻能引膿。

8. 水蛭

味鹹,苦,性平。入肝經。畏石灰。鹽炒枯黃。

惡血積聚,閉結堅牢,炒末調吞多效。赤白丹腫,癰毒初生,竹筒含咂有功。

咸走血,苦勝血,故為攻血要藥。

9. 䗪蟲

味鹹,性寒,有毒。畏皂莢、菖蒲、屋遊。即地鱉蟲。

去血積,搜剔極周,主折傷,補接至妙。煎含而木舌旋消,水服而乳漿立至。

仲景有大黃䗪蟲丸,以有攻堅下血之功也。虛人斟酌用之。

10. 歸尾

(見女科)

11. 紅花

(見女科)

12. 鬱金

味辛、苦,性寒,無毒。入肺、心、心胞、肝、胃五經。

解鬱行氣,止痛活血。涼心通肺,寬胸舒脅。配明礬,豁痰涎,開神明之蒙。伍射干,治喉痹,散陰陽之結。

能開肺金之郁,故名鬱金。丹溪又謂:「古人用治郁遏不能升者,恐命名因此。」

鬱金本入血分之氣藥。由產地不同,尚可區分其功效。廣產者色黃,善行氣而有功肺部。川產者色紫,能入營而長於活血。

13. 薑黃

味苦、辛,性溫,無毒。入脾、肝二經。破血下氣,散腫消癰。辛散苦泄,故專功於破血,下氣其旁及者耳。此藥能宣通血中之氣,使氣行而血無壅滯。別有一種片子薑黃,止臂痛有效。

血虛者,不宜服之。

14. 玄胡索

味辛,性溫,無毒。入肺、肝二經。酒炒。

活血利氣,止腹痛心疼。調經利產,主血暈崩淋。

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理通身諸痛,療疝舒筋,乃破血利氣之良藥也。

玄胡索走而不守,惟有瘀滯者宜之,若經事先期,虛而崩漏,產後血虛而暈,則不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