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4)

1. 乾地黃

味甘、苦,寒,無毒。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主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下血,破惡血、溺血,利大小腸,去胃中宿食,飽力斷絕,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利耳目。生者尤良。生地黃,大寒。主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後血上薄心悶絕,傷身胎動下血,胎不落;墮墜,踠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搗飲之。久服輕身、不老。

白話文:

味道甘甜、苦澀,性寒,沒有毒性。主治跌打損傷、筋骨斷裂、內傷、血痹,還可以填補骨髓,增長肌肉。做湯喝可以去除寒熱、積聚,消除風濕痹痛。主治男人五勞七傷,女人內傷、胞漏、下血、破除惡血、溺血,還可以通利大小腸,去除胃中宿食,緩解飽腹感,斷絕飢餓感,補益五臟內傷不足,疏通血脈,增強氣力,利於耳目。生生地黃效果更好。生地黃,性大寒。主治婦女崩漏血不止,以及產後血衝上心導致頭昏悶絕,胎動損傷下血,胎兒不掉落;跌墜、屈折,瘀血、留血,鼻出血,吐血,都搗碎服用。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

一名地髓,一名苄,一名⿰虫忽。生咸陽川澤黃土地者佳。二月、八月採根,陰乾。

白話文:

有一種藥名為地髓,別名為苄,或作⿰蟲忽。生長在鹹陽郊區川澤,黃土地的藥材品質最好。採集它的根部,分別在二月份和八月份,採集後陰乾保存。

麥門冬、清酒良,惡貝母,畏蕪荑。咸陽即長安也。生渭城者乃有子實,實如小麥。淮南七精散用之。中間以彭城乾地黃最好,次歷陽,今用江寧板橋者為勝。作乾者有法,搗汁和蒸,殊用工意;而此直云陰乾,色味乃不相似,更恐以蒸作為失乎?大貴時乃取牛膝、萎蕤作之,人不能別。《仙經》亦服食,要用其華;又善生根,亦主耳暴聾、重聽。

白話文:

麥門冬和清酒相配為良藥,忌用貝母,畏用蕪荑。鹹陽就是長安,生長在渭城的麥門冬纔有子實,子實像小麥。淮南七精散就用到它。產於彭城的乾地黃最好,其次是產於歷陽的,現在用江寧板橋的最好。乾地黃的做法有一套方法,要搗汁再蒸,非常費工費心;而這裡只說陰乾,恐怕味道和顏色都不一樣,更怕用蒸法把它弄壞了。牛膝和萎蕤是上品,用它做藥時,一般人分不出來。《仙經》裡也有服用,要取其花;它也擅長生根,也主治耳朵突然失聰、重聽。

乾者黏濕,作丸散用,須烈日曝之,既燥則斤兩大減,一斤才得十兩散耳,用之宜加量也。

白話文:

較乾燥的藥材容易黏濕,用來製作藥丸或藥粉時,必須在烈日下曬乾。當藥材變乾後,重量會大幅減少,一斤藥纔得到十分之一的藥粉。因此,使用時需要增加劑量。

2. 菖蒲

味辛,溫,無毒。主風寒溫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主耳聾,癰瘡,溫腸胃,止小便利,四肢濕痹,不得屈伸,小兒溫瘧,身積熱不解,可作浴湯。久服輕身,聰耳明目,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一名昌陽。生上洛池澤及蜀郡嚴道。一寸九節者良。露根不可用。五月、十二月採根,陰乾。

白話文:

中藥名。辛、溫,無毒。主治風寒濕痹、咳嗽氣逆、心孔閉悶、補益五臟、通利九竅、明目聰耳、發出聲音、主治耳聾、癰瘡、溫暖腸胃、止瀉利尿、四肢濕痹、屈伸不利、小兒溫瘧、身體積熱不解,可作為洗澡的藥湯。長期服用可減輕體重,聰耳明目,不健忘,不迷惑,延年益壽,增強心智,保持志向高遠而不衰老。別名昌陽。生長在洛陽附近的池澤和四川嚴道。一寸九節的比較好。不能使用鬚根。五月或十二月採集根部,陰乾備用。

秦皮秦艽為之使,惡地膽麻黃。上洛郡屬梁州,嚴道縣在蜀郡。今乃處處有,生石磧上,概節為好。在下濕地,大根者名昌陽,止主風濕,不堪服食。此藥甚去蟲並蚤蝨,而今都不言之。真菖蒲葉有脊,一如劍刃,四月、五月亦作小釐華也。東間溪側又有名溪蓀者,根形氣色極似石上菖蒲,而葉正如蒲,無脊。

白話文:

秦皮、秦艽是使這藥發揮效用的藥材,它討厭地膽、麻黃。上洛郡屬於梁州,嚴道縣在蜀郡。現在到處都有它,生長在石堆上,節瘤越多的越好。在下濕地生長的,根部越粗大的名為昌陽,只能治療風濕,不適合服用。這種藥非常能驅蟲並殺死跳蚤蝨子,但是現在都沒有人說及此事。真正的菖蒲葉片有脊,就像一把劍刃一樣,四月、五月也會開出白色的小花。東間溪邊還有一種叫溪蓀的植物,根部形狀、氣味、顏色都很像石上菖蒲,但葉子卻像蒲草一樣,沒有脊。

俗人多呼此為石上菖蒲者,謬矣。此止主咳逆,亦斷蚤蝨爾,不入服御用。《詩》詠:「多雲蘭蓀」,正謂此也。

白話文:

一般人大多稱之為石上菖蒲,這是錯誤的。它只能治癒咳嗽和逆氣,也能滅蚤蝨,但不能用來服用。詩經中吟詠:「多雲蘭蓀」,正是指這種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