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六 (16)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6)

1. 健忘

經云。上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肺虛。虛則營衛留於下。久之不以時上。故善忘也。

按內經之原健忘者。俱責之心腎不交。心不下交於腎。濁火亂其神明。腎不上交於心。精氣伏而不靈。火居上。則因而為痰。水居下。則因而生躁。躁擾不寧。是以健忘也。治法。心氣不足。妄有見聞。心悸跳動。恍惚不定。千金茯神湯。思慮過度。病在心脾者。歸脾湯。挾虛痰者。

加薑汁、竹瀝。精神短少。人參養榮湯遠志丸。痰迷心竅者。導痰湯木香。上虛下熱。天王補心丹。心火不降。腎水不升。神明不定而健忘。六味丸加五味、遠志。心氣不定。恍惚多忘。四君子去白朮加菖蒲、遠志、硃砂。等分。蜜丸服。心氣不足。精神恍惚。少睡。夜多盜汗。

怔忡健忘。辰砂妙香散。瘀積於內而善忘如狂。代抵當丸

石頑曰。因病而健忘者。精血虧少。或為痰飲瘀血所致。是可以藥治之。若生平健忘。乃心大竅疏之故。豈藥石所能療乎。故凡開鑿混沌之方。悉行裁汰。

2. 入魔走火

人天境內。三教同源。入聖超凡。趨舍各異。醫司蒼生之命。體法王之心。凡三教九流。疾厄之苦。如萃一身。皆當貫徹其旨。庶無自欺之弊。嘗聞師尼寡婦之治。與常人有別。豈衲子參堂打七之入魔。煉士坐功運氣之走火。與常人無異耶。余雖不敏。業嘗究心斯道。遍考方書。

從無及此。每見呆修行人見性不真。往往入於魔境。或喪志如木偶。或笑啼癲妄。若神祟所憑。良由役心太甚。神心舍空。痰火乘凌所致。詳推治例。與不得志人鬱悒侘傺之候。不甚相遠。但其間多挾五志之火。雖有虛證虛脈。一切溫補助陽澀精藥。概不可施。多有滌痰安神不應。

服大劑獨參湯而愈者。有安神補氣不應。服六味地黃兼滋腎丸而愈者。有滌痰降火不應。後服天王補心丹經歲不輟而愈者。然此皆下根人。執迷不省。隨其所著而流入識神矣。更有業種魔根。詭遇名師。為藏身悔過之地。始焉非不勇猛。善知識見其略有見地。稍加策厲。安知其進銳者其退速。

未幾本性熾然。恣行貪著。集成異端。嗔癡暴戾。淫殺盜妄。靡所不至。此宿世定業。雖諸佛不能化導。豈藥石能治乎。至於修真煉氣之士。不求自然之旨。刻以吐納為務。乃至氣亂於中。火熾於外。而為怔忡痞逆。躁擾不寧等患。慎不可妄行耗氣散表之藥。為害莫測。況有不能秘精嗇神。

真氣不能外廓內充。為風寒所侵。水穀所犯。惟黃耆建中、枳實理中為正治。其餘七情六氣。以意逆之。或有過劑傷中。虛火為患者。大劑獨參湯以斂之。即有得其術者。真氣初調之時。一身陰氣趕散。腹痛腸鳴不已。蟲垢悉從魄門而出。自後真氣方得內守。可以結胎。可以辟穀。

當此切勿誤認為病而餌湯藥以耗真氣。不特前功盡廢。且有性命之慮。亦有居處失宜。不能調製其火。胎息不安者。獨參湯送養正丹。取丹砂、鉛汞之同氣相求。自然胎息安和。醫師不諳。見其灼熱燔蒸。誤認客邪散表。勢必昆崙飛焰。玉石俱焚矣。不特發表當禁。一切辛散走氣。

苦寒傷陽。沉降助陰藥。咸宜遠之。大抵煉氣之道。以陽為寶。純陽為仙。純陰則鬼。此理之最顯者。用藥不可不知。近世醫術淺陋。藥石無功。多有沿襲坐功卻病之法。不過欲斷除妄念。勘破關頭。昧者不能果決。每致壯火飛騰。頭面赤熱。膈塞心忡。喘逆蒸汗而成上脫之候。

亦有陰氣消亡。強陽不制。精髓不固。二便引急而成下脫之候。急乘欲脫未脫時。峻投保元湯靈砂丹。以救上脫。數進生料六味下黑錫丹。以固下脫。屢奏奇功於反掌間。當知精津血液。總藉神氣之統攝也。曷觀世俗三教所習。趨舍雖異。而致病之由。皆不離於色相。苟能靜究其理。

妄希圖治。而曰無賊於人。吾未敢信以為然。

3. 養性論

養性之道。從古醫林未之及也。惟孫真人千金方後。述之頗詳。近予衍釋其義。三複讀之。要非予心所謂養性之旨也。夫所謂養性者。務竭己靈。以開天下後世學道人之心眼。則吾性常留宇宙間。庶得養之之道。若從事乎煉形食氣。徒資一己之私。烏得謂之道耶。嗟予素稟矇昧。

不逢名師之點勘。賴有先哲遺言。得以煥發性靈。以資利濟之用。因於千金方中檢得二方。一為耆婆大士萬病丸。一為西嶽真人靈飛散。迥出意表。其萬病丸方。業經收入局方。雖有癲疰蠱毒。黃腫水病。𤸷痹瘧痢。種種諸治。詳其方下。首治七種痞塊。因以隸諸積聚門中。

予嘗以療歷年不愈。諸治不效。蔭入骨髓諸病。靡不隨手取應。不特方下諸治也。至靈飛散方。僅見云笈七箋。方書曾未採錄。方中雲母。功專扶陽。力能闢除三尸。蕩練五臟。佐以鍾乳之補真陽。人參之安五臟。茯苓之守正氣。桂心之利關節。柏仁之益聰明。菊花之清神氣。

續斷之續筋骨。地黃之填骨髓。天門冬之滋津液。與雲母同。為殺三蟲伏屍之專藥。考諸本經。一皆輕身延年之仙品。洵為修身養性靜功服食之首推。孫子餌之尸解。良由雲母性善靈飛使然。較之彭祖麋角丸。專取血肉之味。培理血肉之軀。宗旨懸殊。趨舍各別。第以石藥性悍。

服之恐有未安。不無遺誤將來之慮。於是力行修制。親為嘗試。但初服兩三月間。或時稍有頭旋眼黑。服及半載。漸覺步履輕捷。足膝不能自主。此藥力僭上。無以統攝其下也。服至年餘。視聽斯聰。應酬無倦。即有六淫外侵。五味內泊。得此溫養之力。力能自散。無取他藥攻發也。

予初服此。見者莫不以之為誕。迄今三易星霜。而筋力猶然與往昔無異。是以親屬交知。互相效尤。間有服食之初。鼻中微衄二三次而止者。亦有腹中微痛。圊下蟲血而安者。此靈藥攻逐三尸積蔭之故。積蔭蠲除。真陽日長。色力日增。靈根日固。觸境遇緣。無非至道。道在日用常行。

又何必離隔陰陽。煉形食氣。方為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