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秉成

《本草便讀》~ 金石部 (5)

回本書目錄

金石部 (5)

1. 硫黃

酸辛鹹熱。補腎火以助元陽。救逆扶危。潤大腸可疏風閉。冷癖陰凝之證。內服則用以宣通。蟲瘡疥癩諸方。外治則取其毒烈。(硫黃有二種。一種石硫黃。出外番山谷間。秉陽火之氣。由石液結成。凡產石硫黃之處。必有溫泉作硫黃氣。一種土硫黃。出廣南煤壙中。以法熬煉而成。

白話文:

酸、辛、鹹、熱。補腎火以幫助元陽。救逆、扶危。潤大腸,可疏通風閉。寒病陰凝的症狀。內服則用以宣通。蟲瘡疥癩諸方。外治則取其毒烈。(硫磺有兩種。一種是石硫黃。出產於外番山谷間。秉承陽火之氣。由石液結成。凡是產石硫磺的地方。必定有溫泉產生硫磺氣。一種是土硫黃。出於廣南煤礦中。以方法熬煉而成。

其色帶青。其氣帶臭。碾之有聲。只可作瘡藥火藥之用。若服食之方。用以扶危濟急。拯逆返元。皆宜以石者為上。辛酸鹹熱有毒之品。用不得宜。或過用偏勝之害。禍如反掌。硫黃火之精也。暖而能通。入腎與命門大腸。回陽破陰之功。自非淺鮮。)

白話文:

硫黃的顏色帶青,氣味帶臭,碾碎時有聲音,只能用作瘡藥和火藥。如果用來服食,用來挽救危急,挽回病危,恢復健康,都應該以石硫黃為上。辛酸鹹熱有毒的藥物,用不得宜,或過度使用偏勝的藥物,禍害就像翻掌一樣快。硫黃是火的精華,溫暖而能暢通,進入腎臟、命門和大腸,回陽破陰的功效,自非淺鮮。

2. 白礬

酸澀而收。鹹寒且斂。化痰滌熱。劫黏滑以稀涎。燥濕殺蟲。蝕惡肉而解毒。除風卻水。治痢敷瘡。(白礬初生亦石也。經煎煉而成。有五色精粗之分。其酸斂之性。同吐藥則吐。同斂藥則斂。如稀涎散蠟礬丸之類。性善卻水。水化書紙上。干則水不能濡。損齒傷肺。雖金匱治女癆癉硝石礬石散一方。能劫除腎邪。然畢竟削伐之品。外治為優耳。)

白話文:

酸澀而收斂。味鹹性寒且具有收斂作用。化解痰液,清除熱毒。清除黏滑物質並稀釋涎液。燥濕殺蟲。腐蝕壞死組織並解毒。祛風除水。治療痢疾和敷治創傷。(白礬初生時也是石頭。經過煎煉製成。有五種精粗不同的顏色。它的酸斂性質,與吐藥同用則吐,與收斂藥同用則收斂。如稀涎散、蠟礬丸之類。性質善於祛水。水撒在書紙上,乾了以後水不能浸濕。損傷牙齒,損傷肺臟。雖然《金匱要略》中治療女子癆病的硝石礬石散一方,能清除腎臟中的邪氣。但畢竟屬於削伐之品。外治是最好的。)

3. 銀硃

煉同硫汞。能燥濕以提膿。功並埽盆。可劫痰而破積。殺蟲治疥諸般治。毒烈辛溫外用長。(銀硃用水銀硫黃升煉而成。與輕粉之性寒溫略異。而主治卻又相同。其燥烈升散較猛。長於外治。不宜內服耳。)

白話文:

煉製銀朱是用水銀和硫磺昇華精煉而成的。它的藥性燥烈辛溫,外用時間較長。功效跟輕粉相似,能燥濕提膿,也能化痰破積,殺蟲治疥。但銀朱藥性猛烈,只適合外用,不能內服。

4. 禹餘糧

入陽明血分有功。治利鎮虛。崩帶並療能固下。秉太乙土精無毒。色黃質重。甘平兼澀性中和。(禹餘糧出山谷池澤間。乃石中黃粉或土之未成石者。其質重。其色黃。其味甘澀。其性微寒。為手足陽明血分鎮固之藥也。)

白話文:

入陽明血分有功效。治療虛損的症狀。能固下,並治療崩帶。採納太乙土精無毒。顏色黃、質地重。甘平兼澀性情中和。(禹餘糧生長在山谷、池澤之間。是石頭中間的黃粉或是土還沒有變成石頭的。質地重,顏色黃,味道甘澀,微寒。是手、足陽明血分鎮固之藥。)

5. 代赭石

噫痞能除。用治虛邪重以鎮。心肝併入。堪清血分苦而寒。(代赭石出代郡山谷間。一雲山上有赭。山下有鐵。故此石似有鐵形。其主治不過重以鎮虛。寒能除熱。色赤入營。為手足厥陰之藥耳。)

白話文:

噫痞可以治療。用它來治療虛弱的邪氣,並輔以鎮靜。心肝並入。能夠清除血份中的苦和寒。(代赭石出現在代郡山谷之間。有人說山上是赭石,山下有鐵。所以這種石頭好像有鐵的形狀。它的主治功能也不過是輔助鎮靜虛弱。寒可以治療熱。顏色發紅進入營血。只是手足厥陰的藥物罷了。)

6. 砒石

熱毒且剛。能燥痰而作吐。辛酸兼苦。可截瘧以除哮。枯痔殺蟲。腐瘡蝕肉。(砒石出信州。乃錫之苗。一云近銅山處亦有之。夫地之生石也。稟賦有良毒之不齊。出產有寒溫之各異。昆蟲草木皆然。不獨石也。砒石大熱大毒。經火煅為霜。則其性更烈。雖有內外諸方。皆劫疾之功用。取速效。然總不可亂投。致生禍患。)

白話文:

熱毒且剛烈。能治療乾燥痰熱而引起的吐逆。辛酸兼苦。可截斷瘧疾,治療哮喘。治枯痔,殺蟲,腐瘡蝕肉。(砒霜產自信州。它的原型是錫。有人說,靠近山的地方也有。地球生成的礦物、植物,稟賦各不同,毒性也有良莠之分。產地有寒熱之分。昆蟲草木皆如此,不獨礦物。砒霜大熱大毒。經過火煅煉後,變成砒霜,它的毒性更烈。雖然有內服外敷的各種方劑。都可以迅速治病。但總不可亂投,以免發生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