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秉成

《本草便讀》~ 草部 (6)

回本書目錄

草部 (6)

1. 細辛

性味辛溫。能發少陰之汗。輕揚香烈。可宣肺部之邪。散心下之水停。蠲除嘔咳。解腎經之熱鬱。從治咽瘡。性屬純陽。用宜審慎。(細辛其根極細。其味極辛。故名。香竄溫熱之性。氣味俱厚。專入肺腎二經。解散風寒。宣利上焦諸竅浮熱。蠲除心下停飲。傷寒入足少陰經。

白話文:

性味辛溫。能發人體少陰經的汗。輕揚香烈,能夠宣散肺部的邪氣。散去心臟下方的積水,消除嘔吐和咳嗽的症狀。緩解腎經的熱鬱。用於喉嚨瘡瘍的治療。細辛性屬純陽,使用時應審慎。(細辛其根極細。其味極辛。故名。香氣竄發溫熱之性。氣味俱厚。專入肺腎二經。散去風寒。宣通上焦諸竅浮熱。消除心臟下方積留的飲水。治療傷寒入足少陰經的症狀。)

並用此發之。細辛之與麻黃。猶獨活之與羌活耳。細辛產華山之北。其色黃。其中空。與麻黃相似。但麻黃用苗。細辛用根。細辛香而麻黃不香。故麻黃入足太陽氣分。細辛入足少陰血分。表裡各異也。)

白話文:

細辛和麻黃,就像獨活和羌活一樣。細辛產於華山之北。它的顏色是黃色的,其中間是空的,與麻黃相似。但麻黃用的是幼苗,而細辛用的是根。細辛是香的,而麻黃不是。所以麻黃進入足太陽氣分,而細辛則進入足少陰血分。表裡是不同的。

2. 防風

走太陽兼達肺通肝。表解風疏。甘辛溫之力。得黃耆則寓宣於補。痹舒邪化。隨所引俱宜。且為脾胃引經。風能勝濕。都道卑微卒伍。潤可柔枯。(防風能通行一身。防禦外風。故名。為散藥中潤劑。太陽主一身之表。風氣通於肝。肺主皮毛。故皆入之。補脾胃藥用之為引者。

白話文:

防風能通行一身經脈,幫助肺臟和肝臟的運作,解除風邪,疏散風寒。它具有甘、辛、溫的功效。如果加入黃耆,就能在補益的同時宣通氣血,使痹症舒緩,邪氣化解。防風能引發其他藥物的功效,因此在多種方劑中都可使用。另外,防風還能引導脾胃經絡,使風邪得以勝濕。防風雖然不起眼,卻是不可或缺的輔助藥物,就像軍隊中的卒伍一樣。防風的潤澤性可以滋潤乾燥的肌膚。

以疏風則木不郁。濕去則土自健耳。非防風能補也。防風本足太陽發汗疏風之藥。而云能去經絡留濕者。濕從汗出也。黃耆固表。防風瀉表。黃耆畏防風。然得防風其功愈大。)

白話文:

如果用疏散風邪的方法調理,那麼木氣就會通暢,鬱閉不通的現象就不會存在了。如果除去濕邪,那麼土的性質就會健運,不需要黃耆來補充了。黃耆只能增強太陽經的經氣,發汗來疏散風邪。但說黃耆能去除經絡裡的留滯濕邪,是因為濕邪可以通過汗液排出。黃耆能固表,防風能瀉表,黃耆畏懼防風。然而,如果能用好黃耆與防風,那它們的功效就會更大了。

3. 羌活

辛溫雄壯。散肌表八風之邪。獨走太陽。利周身百節之痛。濕留於表。由汗能宣。病在於顛。惟風可到。(羌活一云產自西羌胡地。其形較獨活為雄。其氣較獨活為猛。其主治雖與防風相似。而尤過之。以防風之散風。甘而潤。羌活之散風。辛而燥為異耳。余詳獨活條。羌活入足太陽氣分。

白話文:

羌活辛溫雄壯。能散皮膚表面的八風之邪。獨走太陽經。有利於周身關節疼痛。濕邪滯留在皮表,通過發汗就能宣發。病在頭部,只有風藥才能到達。(羌活一說產自西方羌胡之地。其形狀比獨活雄壯。其氣味比獨活猛烈。其主治雖與防風相似。但尤過之。因防風散風,味甘而潤。羌活散風,味辛而燥不同之故。詳見獨活條。羌活能入足太陽經氣分。

雄而善散。以治遊風。與獨活之氣香。入足少陰血分。以治伏風者。辛苦溫燥則同。而主治不同也。)

4. 桔梗

為諸藥之舟楫。開提肺氣散風寒。掃上部之邪氛。清利咽喉平咳逆。升而復降。宣胸快膈有功。苦且辛平。泄郁消痰多效。(桔梗味苦而辛。性平入肺。一切肺部風寒風熱皆可用。此解散之從辛也。其降氣下痰從苦也。肺喜清肅。以下行為順。外邪固束。則肺氣不降。肺不降則生痰。

白話文:

桔梗為諸藥的引導者。它可以舒展肺氣,驅散風寒。清除上部的邪氣,清利咽喉,平復咳嗽和嘔吐。既能升達又能下降,具有宣通胸膈的作用。桔梗味苦而辛,性平,歸肺經。一切肺部的風寒風熱均可使用。這是由於桔梗辛能散,苦能降的緣故。肺喜清肅,以下行為順。外邪固束,則肺氣不降。肺不降則生痰。

桔梗能治之。惟陰虛氣升者不宜耳。桔梗色白。為肺之專藥。凡一切肺痿肺癰寒熱咳嗽皆可治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