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本草類要 (2)

回本書目錄

本草類要 (2)

1. 枸杞子

味苦微甘,性寒,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補陰壯水,滋木清風。

2. 百合

味甘微苦,微寒,入手太陰肺經。涼金泄熱,清肺除煩。水漬一宿,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煎湯用。

3. 貝母

味苦微寒,入手太陰肺經。清金泄熱,消郁破凝。

4. 天冬

味苦氣寒,入手太陰肺、足少陰腎經。清金化水。止渴生津,消咽喉腫痛,除咳吐膿血。

5. 麥冬

味甘微涼,入手太陰肺、足陽明胃經。清金潤燥,解渴除煩,涼肺熱而止咳,降心火而安悸。

6. 沙參

味甘微苦,微涼,入手太陰肺經。清金除煩,潤燥生津。其性輕緩,宜多用乃效。

7. 元參

味甘微苦,入手太陰肺、足少陰腎經。清肺金,生腎水,滌心胸之煩熱,涼頭目之鬱蒸。

8. 玉竹

味甘,入手太陰肺經,清肺金而潤燥,滋肝木而清風。

9. 天花粉

味甘微苦,微寒,入手太陰肺經。清肺生津,止渴潤燥,舒痙病之攣急,解渴家之淋癃。

10. 大棗

味甘微苦,微辛,微酸,微咸,氣香,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經。補太陰己土之精,化陽明戊土之氣,生津潤肺而除燥,養血滋肝而息風。療脾胃衰損,調經脈虛芤。

11. 蓮肉

味甘性平,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足少陰腎、手陽明大腸經。養中補土,保精斂神,善止遺泄,能住滑溏。

12. 薏仁

味甘氣香,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經。燥土清金,利水泄濕,補己土之精,化戊土之氣,潤辛金之燥渴,通壬水之淋瀝。最泄經絡風濕,善開胸膈痹痛。

13. 白扁豆

味甘,入足太陰脾、手陽明大腸經。培中養胃,住泄止嘔。

14. 火麻仁

味甘氣平,性滑,入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足厥陰肝經。潤腸胃之約澀,通經脈之結代。去殼,炒研用。

15. 柏子仁

味甘辛,氣平,入足太陰脾、手陽明大腸、手少陰心、足厥陰肝經。潤燥除濕,斂氣寧神。

16. 白蜜

味甘,微咸,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手陽明大腸經。滑秘澀而開結,澤枯槁而潤燥。大便滑溏者勿服,入水四分之一,煉熟用。

17. 厚朴

味苦辛,微溫,入足陽明胃經,,降沖逆而止嗽,破壅阻而定喘,善止疼痛,最消脹滿。去皮,薑汁炒。

18. 枳實

味苦酸辛,性寒,入足陽明胃經。泄痞滿而去濕,消陳宿而還清。麵炒,勿令焦,研用。

19. 半夏

味辛,氣平,入手太陰肺、足陽明胃經。下衝逆而除咳嗽,降濁陰而止嘔吐,排決水飲,清滌涎沫,開胸膈脹塞,消咽喉腫痛。平頭上之眩暈,泄心下之痞滿。善調反胃,妙安驚悸。洗去白礬用,妊娠薑汁炒。

20. 陳皮

味辛苦,入手太陰肺經。降濁陰而止嘔噦,行滯氣而泄鬱滿,善開胸膈,最掃痰涎。

21. 木香

味辛,微溫,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經。止嘔吐泄利,平積聚癥瘕,安胎保妊,消脹止痛。麵煨,實大腸。生磨,消腫病。

22. 紫蘇

味辛,微溫,入手太陰肺經。溫肺降逆,止喘定嗽。

23. 栝蔞

味甘,微苦,微寒,入手太陰肺經。清心潤肺,洗垢除煩,開胸膈之痹結,滌涎沫之膠黏。最洗瘀濁,善解懊憹。

24. 杏仁

味甘苦,入手太陰肺經。降沖逆而開痹塞,泄壅阻而平喘嗽,消皮腠之浮腫,潤肺腸之枯燥,最利胸膈,兼通經絡。

25. 旋覆花

味鹹,入手太陰肺、足陽明胃經。行凝澀而斷血漏,滌瘀濁而下氣逆。

26. 白芥子

味辛,氣溫,入手太陰肺經。破壅豁痰,止喘寧嗽。

27. 萊菔子

味辛氣平,入手太陰肺經。下氣止喘,化痰破郁。生研,吐老痰。

28. 牡丹皮

味苦辛,微寒,入足厥陰肝經。達木鬱而清風,行瘀血而泄熱,排癰疽之膿血,化臟腑之癥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