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神農本草經讀》~ 卷之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7)

1. 芍藥

氣味苦、平,無毒。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白話文: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邪氣腹痛,消除血瘀,化解堅硬的積塊,治療寒熱疝氣和瘕積,止痛,通利小便,有益氣血之功。

陳修園曰:芍藥氣平,是夏花而燥金之氣;味苦,是得少陰君火之味。氣平下降,味苦下泄而走血,為攻下之品,非補養之物也。邪氣腹痛、小便不利及一切諸痛,皆氣滯之病,其主之者,以苦平而泄其氣也。血痹者,血閉而不行,甚則為寒熱不調。堅積者,積久而堅實,甚則為疝瘕、滿痛者,皆血滯之病;其主之者,以苦平而行其血也。

白話文:

陳修園說:芍藥性味平和,屬於夏季花卉,具有燥金之氣;味道苦,這是因為它吸收了少陰君火的味道。氣味平和,降泄而運行於血中,為攻下之品,而非補養之物。邪氣導致的腹痛、小便不利以及一切疼痛,皆屬於氣滯之病,治療的時候,用苦平之藥,以泄其氣。血痹的人,血凝閉而運行不暢,嚴重者會導致寒熱不調。堅積的人,積聚已久而堅實,嚴重者會導致疝瘕、滿痛,這些都是血滯之病。治療的時候,用苦平之藥,以運行其血。

又云:益氣者,謂邪氣得攻而淨,則元氣自然受益,非謂芍藥能補氣也。今人妄改聖經,以酸寒二字易苦平,誤認為斂陰之品,殺人無算。試取芍藥而嚼之,酸味何在乎?

白話文:

又說:增益正氣的意思是,當邪氣得到攻擊並清除乾淨後,正氣自然受益,並不是指芍藥能夠補氣。現在有人胡亂修改經典,用酸寒兩個字代替苦平,誤認為芍藥是收斂陰氣的藥物,害死無數人。你可以取一些芍藥嚼一嚼,那裡有酸味?

張隱菴曰:赤芍白芍花異而根無異,今肆中一種赤芍藥,不知何物之根,為害殊甚。

白話文:

張隱菴說:赤芍藥和白芍藥的花不同,但根部沒有區別。現在市面上有一種赤芍藥,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根,危害很大。

2. 木通

氣味辛、平,無毒。主除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令人不忘,去惡蟲。(木通,《本經》名通草。陳士良撰《食性本草》,改為木通。今復有所謂通草,即古之通脫木也,與此不同。)

白話文:

氣味辛、平,無毒。治療和去除脾胃的寒熱,疏通九竅、血脈、關節,使人保持記憶力,去除寄生蟲。(木通,《本經》稱其名為通草。陳士良編成《食性本草》,將其名改為木通。現在又有所謂的通草,即古時的通脫木,與木通不是同一種植物。)

張隱菴曰:木通藤蔓空通,其色黃白,氣味辛平,稟土金相生之氣化,而為通關利竅之藥也。稟土氣,故除脾胃之寒熱。藤蔓空通,故通利九竅、血脈、關節。血脈通而關竅利,則令人不忘。稟金氣,故去惡蟲。

白話文:

張隱菴說:木通的藤蔓中空通暢,顏色黃白,味道辛辣,性平,具有土生金的五行相生之氣,因此可以作為通關利竅的藥物。它具有土壤的氣息,因此可以排除脾胃的寒熱。藤蔓空通,因此可以通利九竅、血脈、關節。血脈通暢,關竅利便,就能讓人不會忘記。它還具有金的氣息,因此可以去除惡蟲。

防己、木通,皆屬空通蔓草。防己取用在下之根,則其性自下而上,從內而外;木通取用在上之莖,則其性自上而下,自外而內;此根升梢降,一定不易之理。後人用之主利小便,須知小便之利,亦必上而後下,外而後內也。

白話文:

防己和木通,都是屬於中空的蔓生草本植物。防己使用根部,根的地位在下,因此它的藥性是自下而上,由內而外的;木通使用莖部,莖的地位在上,因此它的藥性是自上而下,由外而內的。這就是根部和莖部的升降特性,一定的道理,不能改變。後人用防己和木通來治療小便不利,必須知道小便的通利,也一定是由上而後下,由外而後內的。

3. 白芷

氣味辛、溫。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侵頭目淚出,長肌膚,潤澤,可作面脂

白話文:

氣味辛辣、溫和。主要治療女性漏下紅色或白色的分泌物、血閉陰部腫脹、寒熱、風寒侵犯頭部和眼睛導致流淚、使皮膚生長、滋潤,可用於製作面霜。

4. 苦參

氣味苦、寒。主心腹結氣,癥瘕積聚,黃疸,溺有餘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

白話文:

氣味苦、寒。主治心腹結氣、癥瘕積聚、黃疸、小便淋漓不盡。利水、消腫、補中氣、明目、止淚。

徐靈胎曰:此以味為治也。苦入心,寒除火,故苦參專治心經之火,與黃連功用相近。但黃連似去心臟之火為多,苦參似去心府小腸之火為多;則以黃連之氣味清,而苦參之氣味濁也。(按:「補中」二字,亦取其苦以燥脾之義也)。

白話文:

徐靈胎說:這是以藥物的味道來治療疾病。苦味進入心臟,寒性可以消除火氣,因此苦參專門治療心經的火氣,功效與黃連相似。但黃連似乎更能消除心臟的火氣,而苦參似乎更能消除心府和小腸的火氣。這是因為黃連的味道清淡,而苦參的味道濁重。(註:「補中」二字,也是取其苦味以乾燥脾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