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楫

《醫燈續焰》~ 卷十九(補遺)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九(補遺) (1)

1. 卷十九(補遺)

古有四診,謂望、聞、問、切也。經以神、聖、工、巧配之。正文八十一,第其言非以脈求證,則問證合脈,僅從事於工巧,而望、聞之法,十無一二。豈以後學庸劣,皆不足與語神聖之道乎?今彙輯補入。至若觸類引申,又不止此數條已也。惟同志者屬意焉。

2. 臟腑部分

《靈樞》五色篇曰:五臟六腑,各有部分。能別部分,萬舉萬當。自額而下闕庭上,屬咽喉之部分也。自闕中循鼻而下鼻端,屬五臟之部分也。自內眥挾鼻而下至承漿,屬六腑之部分也。自顴而下頰,屬肩背手之部分也。自牙車以下頤,屬股膝脛足之部分也。

又曰:五臟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首面上於闕庭,王宮在於下極者是也。

3. 五官

《靈樞》五閱五使篇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故肺病者,喘息鼻張。肝病者,眥青。脾病者,唇黃。心病者,舌卷短、顴赤。腎病者,顴與顏黑。

4. 診病新久

《素問》脈要精微論曰:徵其脈小,色不奪者,新病也。徵其脈不奪,其色奪者,此久病也。徵其脈與五色俱奪者,此久病也。徵其脈與五色俱不奪者,新病也。

五色篇曰:明堂者,鼻也。闕者,眉間也。庭者,顏也。蕃者,頰側也。蔽者,耳門也。其間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見於外。如是者,壽必中百歲。

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臟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首面上於闕庭,王宮在於下極。五臟安於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見。明堂潤澤以清,五官惡得無辨乎?

庭者,首面也。闕上者,咽喉也。闕中者,肺也。下極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腸也。挾大腸者,腎也。當腎者,臍也。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男子色在於面王,為小腹痛,下為卵痛,其圜直為莖痛。在女子為膀胱子處之病,散為痛,摶為聚。

顴者,肩也。顴後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內眥上者,膺乳也。挾繩而上者,背也。循牙車以上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脛也。當脛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臏也。此五臟六腑肢節之部也。

5. 統論色

《素問》脈要精微論曰:能合色脈,可以萬全。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素問》五臟生成篇曰: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

青如草滋者死,黃如枳實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又云:生於心,如以縞裹朱。生於肺,如以縞裹紅。生於肝,如以縞裹紺。生於脾,如以縞裹栝蔞實。生於腎,如以縞裹紫。此五臟所生之外榮也。

夫氣由髒髮,色隨氣華。如青、黃、赤、白、黑者,色也。如帛裹朱、如鵝羽、如蒼璧之澤、如羅裹雄黃、如重漆色。又云:如翠羽、如雞冠,如蟹腹,如豕膏,如烏羽。或有鮮明外露,或有光潤內含者,氣也。氣至而後色彰,故曰欲、曰生。若赤如赭、白如鹽、青如藍、黃如土色、黑如地蒼,甚則青如草滋、黃如枳實、黑如炲、赤如衃血、白如枯骨,或晦黯不澤,或悴槁不榮。敗色雖呈,氣於何有,故曰不欲,且曰死。

由此觀之,則色與氣,固不可須臾離也。然而外露者不如內含。內含則氣藏,外露則氣泄。亦猶脈之弦、鉤、毛、石,欲其微,不欲其甚。下文所云如以縞裹者,正取五色之微見,方是五臟之外榮。否則過於彰露,與弦、鉤、毛、石之獨見而無胃氣,名曰真藏者,何以異乎?

6.

《難經》十三難曰:五臟有五色,皆見於面,亦當與寸口,尺內相應。假令色青,其脈當弦而急。色赤,其脈浮大而散。色黃,其脈中緩而大。色白,其脈浮澀而短。色黑,其脈沉濡而滑。脈數,尺之皮膚亦數。脈急,尺之皮膚亦急。脈緩,尺之皮膚亦緩。脈澀,尺之皮膚亦澀。

脈滑,尺之皮膚亦滑。假令色青,其脈浮澀而短,若大而緩,為相勝。(色青為肝。脈得浮澀而短,為肺脈,為金剋木;大而緩為脾脈,為木剋土,是謂相勝。)浮大而散,若小而滑,為相生也。(浮大而散為心脈,為木生火;小而滑為腎脈,為水生木,是謂相生。)

玉機真藏論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脈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無後其時。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色澤以浮,謂之易已。脈從四時,謂之可治。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命曰易治,取之以時。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治。脈實以堅,謂之益甚。脈逆四時,為不可治。必察四難而明告之。

五臟生成篇曰:色味當五臟。白當肺,辛。赤當心,苦。青當肝,酸。黃當脾,甘。黑當腎,咸。故白當皮、赤當脈,青當筋,黃當肉,黑當骨。

《靈樞》五色篇曰:五臟六腑之肢節,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陰和陽,用陽和陰。當明部分,萬舉萬當。(和陰陽之盛衰,衰多益寡。和而平之,萬舉萬當矣。)能別左右,是謂大道。男女易位,故曰陰陽。審察澤夭,謂之良工。(左右乃陰陽之道路。而男女從逆不同,故位亦異。

位定然後能察其潤澤枯夭也。)沉濁為內,浮澤為外。(內為臟,外為腑,以沉浮別之。然在色上看,非心會不能得。)黃赤為風,青黑為痛,白為寒,黃而膏潤為膿,赤甚者為血,痛甚為攣,寒甚為皮不仁。五色各見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淺深。察其澤夭,以觀成敗。察其散摶,以知遠近。

視色上下,以知病處。(浮則病淺,沉則病深。澤則成全,夭則敗亡。散解者新近,摶聚者久遠。上則在上,下則在下,皆以色形知病也。)積神於心,以知往今。故相氣不微,不知是非。屬意勿去,乃知新故。(視色之道,必積神屬意,乃知已往來今及新病故疾。)色明不粗,沉夭為甚,不明不澤,其病不甚。

(明澤不粗顯,而但見沉夭,病必甚也。若無沉夭,雖不明澤,病亦不甚。)其色散,駒駒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氣痛,聚未成也。(駒,小馬也。奔逸不定,言其色散無定所。氣雖聚,痛未成形也。)腎乘心,心先病,腎為應,色皆如是。(臟必自虛,而後賊邪乘之。所見之色,自是勝我者。

五臟皆然。)男子色見於面王,為小腹痛,下為卵痛。其圜直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狐疝㿉陰之屬也。(卵莖、狐㿉,乃膀胱、小腸、子處之病也。其部位在於面王上下,故色見於彼。圜直象莖,故以色見之高下,分莖病之本末。俗以鼻之大小,驗前陰之鉅細,有以哉。

)女子在於面王,為膀胱子處之病。散為痛,摶為聚。方圓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隨而下至胝為淫。有潤如膏狀,為暴食不潔。(女子部分亦同,而病亦在下。但所見皆沖、任、帶脈如淫帶、淋濁、瘕聚之類。或有因暴食,濕熱下流而成前證者。若色摶則聚而結,色散者但痛而已。

)左為左,右為右。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面色所指者也。(病見於色,左右不爽,故隨其色之所指,察聚散而知邪之摶與痛也。)色者,青、黑、赤、白、黃,皆端滿,有別鄉。別鄉赤者,其色赤大如榆莢。在面王,為不日。(五色之正端滿合時日者,是為無邪。有別鄉者,猶言正色之外,別部又見一色也。

如赤見於面王,則非其部。不當見而見,又非其時矣。)其色上銳,首空上向,下銳下向,在左右如法。(色之侵乘,必視其尖銳處為乘之首。上銳上乘,下銳下乘,左右皆如其法。)以五色命臟。青為肝,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黑為腎。肝合筋,心合脈,肺合皮,脾合肉,腎合骨也。

(別五色而知五臟,因五臟而知五合。再察在何部,而分生克吉凶,病固無遁情矣。)

面上白點,腹中蟲積。

面青白黃色不常,及面上如蟹爪路,一黃一白者,食積。兩顴時赤,虛火上炎。

病人面無血色,無寒熱,脈沉弦者,衄也。

病人見黃色光澤者,為有胃氣,不死。干黃者凶。

赤色出兩顴,大如拇指,病雖小愈,必卒死。

黑色出於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

冬月面慘,傷寒。紫濁,時病。色白而肥,氣虛多痰。黑而瘦,陰虛火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