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傷寒貫珠集》~ 卷七·少陰篇 (3)

回本書目錄

卷七·少陰篇 (3)

1. 少陰生死法十二條

少陰中風。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

少陰中風者。少陰之經自中風邪。不從陽經傳入者也。脈陽微者。邪氣微。陰浮者。邪氣淺而裡氣和。故為欲愈。亦陰病得陽脈則生也。

白話文:

少陰中風指少陰經絡感染風邪。這種情況並非風邪從陽經傳入。脈象如果陽氣微弱,表示邪氣較弱。如果是浮陽脈象,表示邪氣較淺,裡氣比較調和。因此,這種情況下病症會逐漸好轉。這是因為陰虛的疾病得到陽脈的滋養而恢復。

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

少陰、水臟也。少陰之病、陰邪也。水王於子。而陽長於寅。少陰病欲解。從子至寅上者。陰氣待子則王。而陰邪得陽則解也。

白話文:

少陰對應的是腎臟,而少陰的病由陰邪造成。水元素在子時最旺,而陽氣在寅時開始增強。當少陰病即將好轉時,陰氣會從子時逐漸減少到寅時。這是因為陰氣以子時為盛,而陰邪遇到陽氣就會消散。

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雖煩下利。必自止。

寒傷少陰之經。手足厥冷而脈緊。至七八日。邪氣自經入臟。自下利而脈微。其病為較深矣。乃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陽氣內充。而陰邪不能自容也。故為欲解。雖煩下利。必自止者。邪氣轉從下出。與太陰之穢腐當去而下利者同意。設邪氣盡。則煩與利亦必自止耳。

白話文:

寒邪損傷了少陰經。手腳冰冷,脈搏緊。到了七八天。邪氣從經絡進入臟腑。出現腹瀉,脈搏微弱。這種病情已經比較嚴重了。但如果手腳變暖,脈搏緊繃的症狀消失。說明陽氣內充,陰邪無法存在。所以會有想要解除病症的感覺。即使仍然頻繁腹瀉,也必然會自行停止。因為邪氣轉而出於下焦,與太陰經所說的穢腐當去而腹瀉的情形相同。如果邪氣全部排出,腹瀉和煩躁的症狀也會自然消失。

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蜷臥。手足溫者。可治。

少陰病。惡寒而蜷。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

寒中少陰。或下利。或惡寒而蜷臥。或吐利交作。而脈不至。陰邪盛而陽氣衰之候也。若利自止。手足溫。或自煩欲去衣被。或反發熱。則陽氣已復。而陰邪將退。故皆得不死而可治。脈不至者。吐利交作。元氣暴虛。脈乍不至也。灸少陰以引陽氣。脈必自至。總之傳經之病。以陰氣之存亡為生死。直中之病。以陽氣之消長為生死也。

白話文:

寒氣侵犯少陰經脈時,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 持續腹瀉
  • 畏寒蜷曲
  • 嘔吐腹瀉交替出現
  • 脈搏微弱或消失

這是陰邪旺盛,陽氣衰弱的徵兆。如果腹瀉自行停止,手腳溫暖,或者煩躁不安想要脫去衣被,或者出現發熱,則說明陽氣已經恢復,陰邪將要退去。因此,這些情況都可以救治,不會危及生命。

脈搏消失時,嘔吐腹瀉交替出現,表明元氣突然虛脫,脈搏一時消失。此時應灸刺少陰經脈,引發陽氣,脈搏自然會出現。

總之,傳經之病以陰氣的盛衰為生死關鍵;直中之病則以陽氣的消長為生死關鍵。

少陰病。惡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蜷。脈不至。不煩而躁者。死。

惡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陰氣太盛。陽氣不振。與前利止手足溫等證正相反。蓋手足溫時。自煩發熱者。陽道長陰道消也。手足逆冷。不煩而躁者。陰氣長陽氣消也。且四逆而脈不至。與手足溫而脈不至者不同。彼則陽氣乍厥。引之即出。此則陽氣已絕。招之不返也。而煩與躁又不同。

白話文:

惡寒身蜷,而且腹瀉。手腳冰冷,陰氣過盛,陽氣虛弱。與前面腹瀉後手腳溫暖等症狀正好相反。因為手腳溫暖的時候,會發熱煩躁,這是因為陽氣增多、陰氣減少。手腳冰冷,不發燒但煩躁,這是因為陰氣增多、陽氣減少。另外,四肢冰冷脈搏不到,與手腳溫暖脈搏不到的情況不同。前者是陽氣暫時堵塞,引導一下脈搏就會出現。後者是陽氣已經衰竭,即使引導也不會回來。而且煩躁與發熱也有不同。

煩者。熱而煩也。躁者。亂而不必熱也。煩而躁者。陽怒而與陰爭。期在必勝。則生。不煩而躁者。陽不能戰。復不能安而欲散去。則死也。

白話文:

在寒冷的冬天,出現陰寒證狀。嘔吐和腹瀉同時發生。這說明體內的陰邪之氣已經過於旺盛。但是,如果同時出現煩躁發熱的症狀,或者手腳沒有逆冷的情況,則說明體內還有陽氣。雖然陰邪之氣很盛,但是還有可能治療。所謂的嘔吐、腹瀉,但是手腳不逆冷,反而發熱的患者,是不會死亡的。如果同時出現煩躁不安和四肢逆冷的症狀,則說明陽氣有散失的跡象。陰邪之氣不會退散。即使不想死亡,又怎麼可能呢? 少陰病。吐利煩躁。四逆者。死。

寒中少陰。吐利交作。陰邪已太盛矣。然或自煩發熱。或手足不逆冷。則陽氣猶在。陰邪雖盛。猶或可治。所謂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也。若更煩躁四逆。則陽氣有散亡之象。陰邪無退舍之期。雖欲不死。烏可得耶。

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

下利止。非利自愈也。臟陰盡也。眩、目黑而轉也。冒、昏冒也。陰氣既盡。孤陽無附。而浮亂於上。故頭眩時時自冒也。而陰氣難以卒復。孤陽且易上散。雖有良藥。亦無及矣。是以少陰病陽複利止則生。陰盡利止則死也。

白話文:

腹瀉停止了。不是因為疾病自己痊癒,而是因為身體內部的陰氣已經耗盡。

眩暈,眼前發黑並且視線模糊。冒,神志昏迷。陰氣已經耗盡,孤陽(陽氣)無處依附,而漂浮紊亂於上,因此頭暈目眩總是不時發作。陰氣難以一下子恢復,孤陽又容易向上散發,即使有好的藥物也無濟於事。因此,少陰病的病人,如果陽氣恢復、腹瀉停止,就能生還;如果陰氣耗盡、腹瀉停止,就會死亡。

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息高、氣高而喘也。少陰為真氣之源。呼吸之根。六七日病不愈而息高者。邪氣不去體。而真氣已離根也。故死。

白話文:

呼吸急促、氣息高昂,喘不過氣。少陰經是真氣的來源,呼吸的根源。如果生病六七天還沒有好,而且呼吸急促,說明邪氣沒有從體內去除,而真氣已經離開了根源。因此會死亡。

少陰病。脈微細沉。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

脈微細沉但欲臥。邪傳少陰之本證。如本篇第一條所云也。汗出不煩者。氣外泄而邪不與俱泄也。自欲吐。繼後自利者。邪上下行而氣不能驅而出之也。至煩躁不得臥寐。則陰陽盡虛。邪氣獨盛。正不勝邪。躁擾不寧。頃之離散而死矣。所謂病勝臟者死是也。

白話文:

脈搏微弱細小,沉伏且想睡覺。這是邪氣進入少陰經的典型症狀,就像本篇第一條所說的。出汗但沒有煩躁感,說明正氣向外發散,但邪氣並未隨之排出體外。自行嘔吐,然後腹瀉,說明邪氣上下奔走,正氣不足以將之驅逐排出。發展到煩躁不安,無法入睡,說明陰陽兩虛,邪氣盛極,正氣不敵邪氣,導致身體躁動不安。不久後,身體各器官將會離散崩解,導致死亡。這就是所謂的「病勝臟者死」。

2. 少陰病禁四條

少陰病。脈細沉數。病為在裡。不可發汗。

少陰與太陽為表裡。而少陰亦自有表裡。經病為在表。臟病為在裡也。浮沉而身發熱。為病在表。脈細沉數。身不發熱。為病在裡。病在表者可發汗。如麻黃附子細辛湯之例是也。病在裡而汗之。是竭其陰而動其血也。故曰不可發汗。

白話文:

少陰(腎)與太陽(膀胱)互為表裡。而少陰(腎)本身也有表裡之分。經絡(表)有病則在表。臟腑(裡)有病則在裡。

如果浮脈或沉脈同時出現,而且身體發熱,表示病在表。如果脈細、沉、數,而且身體不發熱,表示病在裡。

病在表可以發汗治療,例如麻黃附子細辛湯。但如果病在裡還發汗,會耗盡陰液,導致血動而加重病情。因此,病在裡時不可發汗。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澀者。復不可下之。

少陰雖為陰臟。而元陽寓焉。故其病有亡陽亡陰之異。脈微者為亡陽。脈弱澀者為亡陰。發汗則傷陽。

故脈微者。不可發汗。下則傷陰。故陽已虛而尺脈弱澀者。非特不可發汗。亦復不可下之也。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

少陰中寒。但厥無汗。邪方內淫而氣不外達。非可得汗愈者而強發之。則汗必不出。而血反自動。或口鼻。或目。隨其所攻之道而外出也。蓋發汗之藥。其氣上行。而性多慓悍。不得於氣。則去而之血。必盡其性而後止耳。然既臟虛邪入。以致下厥而復迫血妄動。以致上竭。上下交徵。而血氣之存者無幾矣。尚何以御邪而卻疾耶。故曰難治。

白話文:

體質虛寒的人感冒了,但是沒有出汗。寒邪正往身體內部侵入,氣息無法向外發散。這種情況下,不能勉強發汗,否則汗液不出,反而會導致血液從口、鼻或眼睛等部位異常流出。因為發汗藥的氣息會向上運行,性質較為霸道。如果不能發散氣息,就會轉而影響血液,直到發揮到極致才會停止。然而,當內臟虛弱,寒邪入侵,就會導致下半身發冷後又出現血氣上衝,甚至上半身耗竭。身體上下都受到影響,僅存的血氣極少。這種情況下,如何抵禦寒邪,擺脫疾病呢?所以說,這種病難以治療。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強責少陰汗也。

少陰之邪上逆而咳。下注而利矣。而又復譫語。此非少陰本病。乃被火氣劫奪津液所致。火劫即溫針灼艾之屬。少陰不當發汗。而強以火劫之。不特竭其腎陰。亦並耗其胃液。胃干則譫語。腎燥則小便難也。

白話文:

少陰(腎)的寒邪上犯會導致咳嗽。下注則會腹瀉。如果又出現胡言亂語,這就不是少陰本身的問題了,而是由於火邪劫奪津液所致。火邪劫奪就是像溫針灸艾等治療方法。少陰不應該發汗,卻強行用火邪劫奪它,不僅會耗盡腎陰,還會同時耗傷胃液。胃液耗盡則會胡言亂語,腎液耗盡則小便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