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慎疾芻言》~ 陰症

回本書目錄

陰症

1. 陰症

六淫之邪,不但暑、燥、火固屬乎熱,即風、寒、濕亦變為熱。經云:「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又云:「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故外感總以散熱為治;惟直中陰經之傷寒,必現脈緊便青,畏寒倦臥,不喜飲,舌無胎,種種寒象,當用溫散,此千不得一者也。

白話文:

六種外邪(風、寒、暑、濕、燥、火)之中,不只有暑、燥、火屬於熱性,就連風、寒、濕也會變成熱性。經書上說:「熱病都是傷寒的一種。」又說:「濕邪損傷於寒,就會產生熱病。」因此,治療外感病症總以驅散熱氣為主。

不過,直接侵襲陰經的傷寒,一定會出現脈搏緊緻青紫、惡寒發抖、不愛喝水、舌苔無黏膩的種種寒象,此時應使用溫散法治療。這種情況極為罕見,千病中也不過會出現一例。

何近日之醫,舉天下寒熱雜感,病勢稍重者,皆指為陰症,即用參、附、薑、桂,服後而熱更甚,並不疑為熱藥之故,即用熟地、麥冬等,以為補陰配陽之法,竟忘其為外感矣!要知陰症無發熱之理,間有寒極似陽而外現熱症者,其內症必現種種寒象,然亦當驅散其寒,如麻黃附子細辛湯之類,亦並無補寒之法也。乃以溫熱之邪,硬派作陰症而全用溫補,真千古之奇聞也。

白話文:

當今的醫生,一遇到病人的寒熱雜症有點嚴重,就都說是陰虛的症狀,立刻採用參、附、薑、桂等熱藥。服藥後熱症更加嚴重,他們卻不懷疑是熱藥造成的。於是又使用熟地、麥冬等藥物,認為這是補陰配陽的方法,卻完全忘記了這是外感引起的疾病。要知道,陰虛的症狀不會發熱。偶爾會有寒極假陽,出現熱症的情況,但其內在證候一定有明顯的寒象。這種情況也應該驅散寒氣,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之類的藥物,而不是溫補。現在居然把溫熱的外邪硬說成陰虛,而使用溫補藥物,這真是千古未聞的奇事。

又有以夢泄、房勞之後而得外感者為陰症,更屬笑談。夫邪果入陰經,即無房勞等事,亦屬陰症;如邪不入陰經,則自有本症治法,與陰何干?若云外邪乘虛入腎,則尤當急驅腎中之邪,豈可留邪爍腎?又有用熱藥之後,其熱勢益增,忽轉而改用大寒,乃是以藥試病矣。

白話文:

要了解每種疾病都有相應的治療方法,難道沒有對症又溫和的藥物嗎?為什麼剛用溫補的藥物,就轉用寒涼的藥物呢?然而,當患者死亡時,家屬不怪罪溫補藥物的錯誤,反而責怪寒涼藥物的錯誤,這是為什麼呢?

要知一病有一病之方,豈無對病和平之藥,乃始投之火即轉而投之水何也?然其死也,病家不咎熱藥之誤,而咎寒藥之誤何也?蓋人之死也必漸冷,服熱藥而反冷,則信以為非藥之故;若服寒藥而冷,則明明以藥使之冷矣。故熱藥之殺人不覺,而寒藥之殺人顯然,所以醫者寧可用補用熱,雖死而猶可免咎也。

這是因為人死的時候通常會逐漸變冷,如果服用了溫補藥物後反而變冷,人們就會認為不是藥物的緣故;但是如果服用了寒涼藥物後變冷,就很明顯是藥物導致的。因此,溫補藥物致死不明顯,而寒涼藥物致死則顯著,所以醫生寧可使用溫補的藥物,即使患者死亡,也可以免於責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