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森

《市隱廬醫學雜著》~ 為虛弱人及幼孩治實證遇當用克伐之藥者宜早宜重說

回本書目錄

為虛弱人及幼孩治實證遇當用克伐之藥者宜早宜重說

1. 為虛弱人及幼孩治實證遇當用克伐之藥者宜早宜重說

世為虛弱人及幼孩治實證,往往當克伐之藥而不敢用,即用亦必躊躇再四,不敢重其分量,藥不勝病,同於未用,自以為謹慎,此大誤也。不知虛弱人當初病時,其正氣尚可支持,不於此時用重藥以直攻其病之所在,而一二劑蕩平之,以急挽其垂盡之元氣,而徐養其將耗之精神,乃優柔不斷,養癰成患,甚至藉寇兵而資盜糧,坐令正氣大虧,攻之不可,補之不能,束手無策,豈非謹慎之誤,更甚於魯莽乎?至於幼孩,或寒或熱,或風或痰,或積滯,有不能不用大寒、大溫、大散、大消之品者,愈宜早,愈宜重。蓋小兒臟腑未充,氣體柔嫩,病易實,亦易虛。

白話文:

過去一般人不論體弱者或是小孩治療實證疾病時,常常不敢用清熱解毒等去除邪氣的藥物,即使使用了也必定猶豫不決,不敢加重藥量。結果藥物無法制伏病邪,等於沒有用藥,自以為謹慎,其實是大錯特錯。殊不知體弱者在最初生病時,正氣尚能支持,如果不趁此時用重藥直接攻克病根,用一、兩劑藥就平息病邪,緊急挽救將要耗盡的元氣,並慢慢調養將要耗盡的精神,反而優柔寡斷,養癰生患,甚至於讓敵方趁虛而入,導致正氣大傷,無法攻補,束手無策。這樣的謹慎難道不是比魯莽更嚴重嗎?至於小孩,不論是寒證、熱證、風證、痰證或積滯,有些情況不得不使用大寒、大溫、大散、大消的藥物,而且愈早用愈好,愈重癒合適。這是因為小兒臟腑還沒發育完全,氣體柔嫩,容易實證,也容易虛證。

初病多實,久病多虛,實病不攻,待其虛而攻之,已無及矣。況小兒不肯服藥,十有八九;即服,亦不得多,非大劑濃煎,必不勝病。姑息養奸,需為事賊,眼明手快,是在醫者,尤在病家,若孤疑不決,首鼠兩端,以昏憒為老成,以觀望為持重,庸臣誤國,亦正類是,豈獨時醫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