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西方子明堂灸經》~ 卷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

1. 竅陰二穴

在足小趾次趾之端,去爪甲如韭葉。灸三壯。主脅痛,咳逆不得息,手足煩熱,汗不出,四肢轉筋,癰疽,頭痛,心煩,喉痹,舌強,口乾,肘不可舉,卒聾不聞人語。

白話文:

在小腳趾的第二根腳趾末端,從趾甲處切開,形狀如同柳葉,灸三壯。用於治療胸脅疼痛,咳嗽氣逆呼吸困難,手足發熱,汗液不能排出,四肢筋脈拘攣,腫痛毒瘡,頭痛,煩躁,喉嚨腫痛,舌頭強硬不能伸長,嘴巴乾燥,手臂不能舉起,突然耳聾了聽不見別人的聲音。

2. 俠谿二穴

在足小趾次趾二歧骨間本節前陷中。灸三壯。主胸脅支滿,寒熱汗不出,目外眥赤,目眩,頰頷腫,耳聾;胸中痛,不可轉側,痛無常處;目系急,目下腫,眥痛,逆寒泣出,目癢,頷痛,引耳嘈嘈無所聞;瘧,足痛,腋下腫,馬刀瘻,婦人小腹堅痛,月水不通,乳腫潰,胸中寒如風狀,頭眩,兩頰痛。

白話文:

在第二個腳趾頭和第三個腳趾頭之間的凹陷處。灸三壯。主治胸脅脹滿,寒熱交替但不流汗,眼睛外眼角發紅,頭暈,臉頰和下巴腫脹,耳聾;胸部疼痛,不能轉動,疼痛沒有固定部位;眼睛痠痛,眼睛下方腫脹,眼角疼痛,逆寒而哭泣,眼睛發癢,下巴疼痛,引致耳朵嘈雜,聽不清聲音;瘧疾,腳痛,腋下腫脹,馬刀瘻,婦女小腹堅硬疼痛,月經不通,乳房腫脹潰爛,胸中寒冷如風,頭暈,兩頰疼痛。

3. 地五會二穴

在足小趾次趾本節間陷中,去俠谿一寸。不灸。

4. 臨泣二穴

在足小趾次趾本節後間陷中,去俠谿一寸五分。灸三壯。主胸中滿,缺盆中、腋下腫,馬刀瘍瘻,善齧頰,天牖中腫,淫濼,胻酸,目眩,枕骨、頷厭、懸顱痛,灑淅振寒;婦人月事不利,季脅支滿,乳癰;心痛,周痹,痛無常處,氣喘不能行;痎瘧,瘧日西發;大風目痛,髀中痛,不得行,足外使痛,身痹,洗淅振寒;小兒驚癇,反視。

白話文:

在小腳趾第二個腳趾關節後的凹陷處,距離俠谿穴一寸五分。灸三壯。主治胸中滿悶、缺盆穴中的腫脹、腋下腫脹、馬刀瘡、臉頰咬傷、天牖穴中的腫脹、淫水、胻痠痛、眼花眩暈、枕骨、頷厭、懸顱疼痛,灑淅振寒;婦女月經不調、季脅支滿、乳房腫痛;心痛、全身痺痛,疼痛沒有固定部位,氣喘不能行走;瘧疾,瘧疾每天下午發作;大風眼痛、髀中疼痛,不能行走,足外使疼痛,全身痺痛,洗淅振寒;小兒驚癇,反覆抽搐。

5. 丘墟二穴

在足外踝下如前陷中,去臨泣三寸。灸三壯。主胸脅滿痛不得息,久瘧振寒,腋下痛,痿厥,坐不能起,髀樞中痛,目生翳膜,腿胻酸轉筋,卒疝、小腹堅,寒熱頸腫,瘧振寒,腕不收,目不明。

白話文:

在腳踝外側、下陷的前面,距離「臨泣穴」三寸的地方。灸三壯。主治胸脇滿痛、疼痛難以停止、長期的瘧疾發作、伴有寒顫、腋下疼痛、手腳麻痺、坐立困難、大腿根部疼痛、眼睛生有翳膜、腰腿痠痛、筋攣、急性疝氣、小腹堅硬、寒熱交替、頸部腫脹、瘧疾發作、伴有寒顫、手腕無法收縮、視力模糊。

6. 跗陽二穴

在外踝上三寸,太陽前,少陽後筋骨間(原注:灸三壯)。主痿厥風痹,頭重痛,腨外廉骨痛,四肢不舉,瘛瘲,風痹不仁,時有寒熱。

白話文:

在外踝骨上三寸,太陽穴前面,少陽穴後面的筋骨之間(原注:灸三壯)。主治手腳痿弱、抽筋、風濕痹症、頭重痛、大腿外側骨頭疼痛、四肢不能舉起、癲癇、風濕痹症引起的麻木不仁,時而有寒熱的症狀。

7. 懸鐘二穴

在足外踝上三寸動脈中。灸五壯。(原注:又名絕骨)。主心腹脹滿,胃中熱,不嗜食,膝胻痛,筋攣,足不收履,坐不能起,五淋,濕痹,流腫,筋急,瘛瘲,脛痛,小兒腹滿,不能食飲,四肢不舉,風勞身重。

白話文:

在腳踝骨外側上三寸的動脈上。灸五次(原注:又名絕骨)。主治心腹脹滿,胃中熱,不愛吃飯,膝蓋和後腿疼痛,筋攣,腳不能穿鞋,坐著不能起來,小便不暢,濕痹,流腫,筋急,癲癇,脛骨疼痛,兒童腹脹,不能吃喝,四肢不能舉起,精神萎靡,身體沉重。

8. 陽輔二穴

在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灸三壯。主腰溶溶如坐水中,膝下膚重,筋痛,諸節盡痛,痛無常處,腋下腫,瘻馬刀,喉痹,膝胻酸,風痹不仁,腰痛不可以顧,腰痛如錐居其中,腫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諸節痛,寒熱脅痛。

白話文:

在腳踝外側四寸,腳背骨前面,腳踝骨端,往前三分之一的位置,距離腳趾骨約七寸。在此艾灸三壯。主治腰部痠痛無力,就像坐在水中一般,膝蓋以下皮膚沉重,筋脈疼痛,全身各處關節都疼痛,疼痛沒有固定的位置,腋下腫脹,生有腫瘤瘡癤,喉嚨腫痛,膝蓋後側痠痛,風濕痹痛,麻木不仁,腰部疼痛轉動不便,腰部疼痛就像有錐子刺入其中,腫痛不能咳嗽,咳嗽則筋脈收縮痙攣,全身關節疼痛,寒熱交替,脅痛。

9. 光明二穴

在足外踝上五寸。灸五壯。主身解寒,淫濼胻酸,不能久立,與陽輔治病同法;熱病汗不出,卒狂;虛則痿痹,坐不能起,實則足胻熱,膝痛,身體不仁,善齧頰,腹足清,寒熱,膝痛脛熱不能行,手足偏小。

白話文:

位於外腳踝上五寸的位置。灸五次。能夠解除身體受寒,陽痿,時常腰痠腿痠而不能久站,治療方法和陽輔類似的疾病相同;熱病汗出不來,情緒狂躁;身體虛弱則會痿痹,坐著的時候不能起來,身體實熱則小腿發熱,膝蓋疼痛,身體麻痺,臉頰容易咬破,腹部和腳部都感到清涼,時而寒冷時而發熱,膝蓋疼痛小腿發熱而不能行走,手腳偏小。

10. 外丘二穴

在足外踝上六寸。可灸三壯。主膚痛痿痹,胸脅脹滿,頸項痛,惡風寒,癲疾。

11. 陽交二穴

在足外踝上七寸,斜屬足三陽肉分之間(原注:又名別陽)。主寒厥,驚狂,喉痹,胸滿,面腫,寒痹,膝胻不收,寒熱。

白話文:

在腳踝外側上七寸的地方,在足三陽經的肌肉分界之間(註:又稱別陽)。主要治療寒厥、驚狂、喉嚨疾病、胸悶、面腫、寒痹、膝蓋和小腿無法伸直、寒熱交替的症狀。

12. 陽陵泉二穴

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銅人》云在外踝上七寸。又以蹲坐取之。日可灸七壯至七七壯。主膝伸不能屈,冷痹,腳下不仁,偏風,半身不遂,腳冷無血色,頭痛,寒熱,口苦,嗌中介介,頭面腫,胸脅柱滿,心中怵惕恐如人捕。

白話文:

膝蓋側面略下方一寸的位置。《銅人經》雲在外腳踝上七寸處。又蹲坐時出現疼痛取穴。每天可以灸七壯,最多不超過七七四十九壯。主治膝蓋不能伸展彎曲,寒冷麻痺,足部麻木不動,中風,半身不遂,足部冰冷無血色,頭痛,寒熱交替,口苦,咽喉部有異物梗塞感,頭面部腫脹,胸脅骨刺痛,心中驚悸恐懼像被人抓捕一樣。

13. 陽關二穴

在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陷中。不可灸。

14. 中瀆二穴

在髀骨外,膝上五寸分肉間陷中。不可灸。

15. 環跳二穴

在髀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灸五十壯。主風濕痹,風疹,偏風,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轉側。治胸脅痛無常處,腰脅相引急痛,髀樞中痛不可舉,脛痛不可屈伸,脛痹不仁,髀不仁。

白話文:

平躺,曲下腿,伸直上腿,並且側向一邊躺,將針灸在髀樞穴五十分鐘。

主要治療風濕痹、風疹、偏風、半身不遂、腰胯痛、不能翻身。

治療胸脅疼痛、位置不固定、腰脅相牽引發疼痛、髀樞穴疼痛、腿疼痛不能屈伸、腿麻痺不仁、大腿麻痺不仁。

16. 大訓二穴

在足大趾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灸三壯。主卒疝,小便數,遺溺,陰頭中痛,心痛,汗出,陰跳上入腹,陰偏大,腹臍中痛,悒悒不樂,病左取右,右取左;腹脹滿,少腹痛,中熱,喜寐,屍厥,狀如死,婦人血崩不止,目不欲視,大息,五淋,不得尿,噦噫。

白話文:

在腳的大拇趾尖端,近趾甲邊緣處,有三個深窩。在這個位置灸三個壯。可以治療急性疝氣、小便頻數、遺尿、陰莖疼痛、心痛、出汗、陰囊上縮入腹中、陰囊偏大、肚臍疼痛、抑鬱不樂、左邊疼痛取右邊,右邊疼痛取左邊;腹脹滿、小腹痛、內熱、喜歡睡覺、屍厥,就像死了一樣、婦女血崩不止、眼睛不想要看東西、大喘氣、五淋,排不出尿、噯氣。

17. 行間二穴

在足大趾間,動脈應手陷中。灸三壯。主溺難,白濁,寒疝,少腹腫;咳逆嘔血,腰痛不可俯仰,腹中脹,心痛,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息,口喎,四肢逆冷,嗌乾、煩渴,瞑不欲視,目中淚出,大息,癲疾,短氣;癃閉,莖中痛,面色蒼蒼黑,短氣,嘔血,胸背痛,心痛數驚,心悲不樂;婦人月事不利,見赤白而有身反敗;陰寒振寒,溲白,尿難、痛。

白話文:

在腳的大拇趾之間,動脈應手陷中。在此處灸三壯。主治溺水後遺症、白濁病、寒疝、少腹腫脹;咳嗽、嘔血、腰痛、不能俯仰、腹中脹滿、心痛、面色蒼白,如同死人,終日不得休息、口角歪斜、四肢逆冷、咽喉乾燥、煩渴,晚上閉眼不願見光、眼中流淚、呼吸急促、癲癇病、氣短;小便不通,莖中疼痛、面色蒼白發黑,氣短、嘔血、胸背疼痛、心痛、經常驚嚇、心煩鬱悶不樂;婦女月經不順,出現赤白顏色,有孕後又反覆,陰寒,顫慄,小便顏色發白,排尿困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