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良

《經絡匯編》~ 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8)

回本書目錄

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8)

1. 膽經諸穴歌

足少陽膽四十三,瞳子髎與聽會安,客主人同頷厭集,懸顱懸釐曲鬢行,率谷天衝浮白繼,竅陰完骨本神當,陽白臨泣目窗住,正營承靈腦空行,風池肩井兼淵液,輒筋日月京門關,帶脈五樞維道續,居髎環跳接中瀆,陽關陽陵復陽交,外丘光明陽輔交,懸鐘丘墟足臨位,地五俠谿竅陰畢。

白話文:

足少陽膽經有43個穴位,從瞳子髎穴到聽會穴,客主人穴、頷厭穴、懸顱穴、懸釐穴、曲鬢穴、率谷穴、天衝穴、浮白穴相繼,從竅陰穴、完骨穴、本神穴、陽白穴、臨泣穴、目窗穴、正營穴、承靈穴、腦空穴相繼,風池穴、肩井穴、淵液穴、輒筋穴、日月穴、京門穴、帶脈穴、五樞穴、維道穴、續穴、居髎穴、環跳穴、中瀆穴、陽關穴、陽陵穴、復陽穴、外丘穴、光明穴、陽輔穴相繼,懸鐘穴、丘墟穴、足臨泣穴、地五會穴、俠谿穴、竅陰穴結束。

2. 又分寸歌

足少陽兮四十三,頭上二十穴分三折,起自瞳子至風池,積數陳之依次第。瞳子髎近眥五分,耳前陷中尋聽會(耳微前陷中,上關下一寸),客主人名上關同,耳前起骨開口空。頷厭懸顱之二穴,腦空上廉曲角下(腦空即顳顬。頷厭、懸顱二穴,在曲角之下、腦空之上),懸釐之穴異於茲,腦空下廉曲角上。

白話文:

足少陽經有四十三個穴位,從頭部到肩部的二十個穴位分為三折。第一折從瞳子開始,到風池穴結束,依次排列(第一折共有五個穴位)。瞳子髎穴在眼睛的外眥下五分處,耳前凹陷處的聽會穴(耳前略微前陷中,距下一寸),客主人二穴和上關穴同,位於耳前起骨處。頷厭穴和懸顱穴,位於太陽穴上緣、曲角穴的下緣(曲角即顳下)。懸釐穴與之不同,位於太陽穴下緣、曲角的上緣。

曲鬢耳上髮際隅(耳上髮際曲隅陷中),率谷耳上寸半安(此穴在耳上些),天衝耳後入發二(耳後入髮際二寸),浮白入發一寸間(亦耳後些)。竅陰即是枕骨穴,完骨之上有空連(在完骨上、枕骨下,動搖有空),完骨耳後入髮際,量得四分須用記。

白話文:

曲鬢穴:位於耳上髮際彎曲的凹陷處。

率谷穴:位於耳上約一寸半處。

天衝穴:位於耳後,進入髮際約二寸處。

浮白穴:位於耳後,進入髮際約一寸處。

竅陰穴:即為枕骨穴,位於完骨的上方,有空隙相連。

完骨穴:位於耳後,進入髮際約四分處。

本神神庭旁三寸,入發一寸耳上系,陽白眉上方一寸,發上五分臨泣用(目上,直入髮際五分陷中),發上一寸當陽穴,發上半寸目窗貢,正營發上二寸半,承靈發上四寸擁,腦空發上五寸半,風池耳後發陷中(耳後顳顬後,腦空下發際陷中)。肩井肩上陷中求,大骨之前一寸半(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當中指陷中),淵液腋下方三寸,輒筋期下五分判。

白話文:

  1. 本神位於神庭穴旁邊三寸,進入頭髮一寸,在耳上連接陽白穴。

  2. 陽白穴位於眉毛上方一寸,頭髮上五分。

  3. 臨泣穴位於眼睛上方,直入髮際五分,在凹陷處。

  4. 發上一寸處是當陽穴。

  5. 發上半寸處是目窗穴。

  6. 正營穴位於發上二寸半。

  7. 承靈穴位於發上四寸。

  8. 腦空穴位於發上五寸半。

  9. 風池穴位於耳後,在頭髮陷處(耳後顳顬後,腦空穴下,發際陷處)。

  10. 肩井穴位於肩上陷處。

  11. 大骨穴位於肩上陷處,缺盆穴以上,大骨之前一寸半,用三指按取,當中指陷處。

  12. 淵液穴位於腋下方三寸。

  13. 輒筋穴位於期門穴下方五分。

期門卻是肝經穴,相去巨闕四寸半,日月期門下五分,京門監骨下腰絆(監骨,下腰中季脅,本夾脊,腎之募)。帶脈章門下寸八,五樞章下四八貫(五樞去帶脈三寸,季脅下四寸八分),維道章下五寸三,居髎章下八寸三。章門緣是肝經穴,下脘之旁九寸含,環跳髀樞宛宛中(髀樞中,側臥,屈上足、伸下足,以右手摸穴,左搖撼取之),屈上伸下取穴同。

白話文:

期門是肝經上的穴位,距離巨闕穴四寸半,日月穴在期門穴下方五分,京門穴在監骨穴下,腰帶骨下緣。帶脈穴在章門穴下方一寸八分,五樞穴在帶脈穴下方三寸,季脅下四寸八分,維道穴在章門穴下方五寸三,居髎穴在章門穴下方八寸三。章門是肝經上的穴位,在胃脘穴旁九寸,環跳穴在髀樞穴的中央。(髀樞穴在側臥時,屈上足、伸下足,以右手摸穴,左搖撼取之)屈上伸下,取穴的方法相同。

風市垂手中指盡,膝上五寸中瀆論(髀外膝上五寸肉間陷中),陽關陽陵上三寸,陽陵膝下一寸從。陽交外踝上七寸,踝上六寸外丘用,踝上五寸光明穴,踝上四寸陽輔分,踝上三寸懸鐘在,丘墟踝前之陷中,此去俠谿四寸五,卻是膽經原穴功。臨泣俠谿後寸半,地五會去溪一寸,俠谿在指岐骨間,竅陰四五二指端。

白話文:

風市穴位於大拇指內側下緣端,膝蓋上五寸的陷凹處是中瀆穴。陽關穴位於膝蓋上三寸處,陽陵穴位於膝蓋下一寸處。陽交穴位於外踝上七寸處,踝上六寸處是外丘穴,踝上五寸處是光明穴,踝上四寸處是陽輔穴,踝上三寸處是懸鐘穴。丘墟穴位於踝前凹陷中,此穴往俠谿穴四寸五分的方向,便是膽經的原穴,即功孫穴。臨泣穴位於俠谿穴後一寸半處,地五會穴位於俠谿穴後一寸處,俠谿穴位於手食指和中指骨間,竅陰穴位於小指掌面尺側,第四、五掌指關節後約二指端處。

3. 肝臟之圖

肝重四斤四兩,左二葉,右四葉,附脊第九椎。

《卮言》曰:肝者干也,屬木,象木枝幹也。

足厥陰經肝,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主納血,為血海,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其位東,其時春,其色青,其脈弦而長,其臭臊,其聲呼。在七情為怒,在六氣為風,在五味為酸,在於為乙,在支司卯,在八卦為巽,在五行屬木。其母腎水,其子心火。其克脾上,其賊肺金。其外候陰器,與膽為表裡。其經少氣而多血,丑時氣血注此。其不足則悲,其有餘則怒。其平脈弦,其賊脈澀。其死庚辛日。其畜雞,其穀麥,上為歲星。

白話文:

足厥陰經肝

肝臟是將軍的官,謀慮從這裡產生。主要儲藏血液,是血液的海洋,也是魂魄的居所。肝臟的華表在指甲,精氣充滿在筋中。肝臟位於東方,應於春季,顏色青色,脈搏弦長,氣味腥臊,聲音為呼喊。在七情中為怒,在六氣中為風,在五味中為酸,在地支中為卯,在八卦中為巽,在五行中屬木。肝臟的母臟是腎水,子臟是心火。肝臟剋制脾胃,被肺金所剋制。肝臟的外候在陰器,與膽互為表裡。肝經氣血不足,但血液充盈,醜時氣血充盈此經。肝臟虛弱則悲傷,過盛則憤怒。肝臟脈搏正常時為弦脈,病變時脈搏澀滯。死於庚辛日。飼養的動物是雞,穀物是麥子,與歲星相應。

其見證也,頭痛,脫色,善潔,耳無聞,頰腫,肝逆面青,目赤腫痛,兩脅下痛,引小腹胸痛,脅腫,婦人小腹腫,腰痛不可俯仰,四肢滿悶挺長,熱嘔逆,睪疝暴癢,足逆寒,胻善瘛,遺溺,淋溲便難,癃狐疝㿗,冒眩轉筋,陰縮筋攣,善恐,胸中喘,罵詈。血在脅下,喘。

白話文:

與人的關係:頭痛、脫色、潔淨、耳聾、面部腫脹、肝逆致面部青色、眼睛發紅腫脹疼痛、雙脅下疼痛、牽引小腹和胸痛、脅腫、婦女小腹腫脹、腰痛不能俯仰、四肢發滿悶挺長、熱嘔吐、睾丸疝氣劇烈瘙癢、腳逆冷、臀部善於潰爛、遺尿、排尿困難、小便困難、狐疝、眩暈、抽筋、陰部收縮、筋攣、容易恐懼、胸中喘氣、辱罵。血液在脅下,喘息。

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實則夢山林大樹,虛則夢細草苔蘚。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多食辛,則筋攣急而爪枯。

白話文:

生氣發怒時,氣逆而上升,上而不下,就會損傷肝臟。肝實則夢到山林大樹,肝虛則夢到細草苔蘚。怒氣傷肝,悲傷可以勝過怒氣;風邪傷筋,燥氣可以勝過風邪;酸味傷筋,辛味可以勝過酸味。酸味行走筋脈,筋病的人不要多吃酸味。多吃辛味,則筋脈攣急而指甲枯槁。

其經之脈,受足少陽之交,起於足大指聚毛之大敦,循足附上廉,歷行間、太衝,抵內躁前一寸之中封;自中封上踝,過足太陰脾經之三陰交,歷蠡溝、中都,復上一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以至膝關、曲泉,上行循股內之陰包、五里、陰廉,遂當足太陰衝門、府舍之分,入任脈之陰毛中,左右相交,環繞陰器,抵小腹而上,會於任脈曲骨、中極、關元之穴,循本經之章門,至期門之所,挾胃屬肝,下足少陽膽經日月之分,絡於膽。由期門上貫膈,行足太陰脾經食竇之外、大包之裡,散布脅下。

白話文:

足少陽膽經的經脈,與足太陰脾經交會,源於腳的大拇指聚合毛髮的大敦穴,沿著腳的內側往上行,經過行間穴、太衝穴,到達小腿內側前方一寸的中封穴;從中封穴往上到腳踝,經過足太陰脾經的三陰交穴,再經過蠡溝穴、中都穴,往上升一寸,與足太陰脾經交錯後,往上行走到大腿根的內側,再到膝蓋關節、曲泉穴,再往上行沿著大腿內側的陰包穴、五里穴、陰廉穴,到達足太陰脾經衝門穴、府舍穴的分界處,進入任脈的陰毛中,左右交會,環繞陰部,到達下腹部,與任脈的曲骨穴、中極穴、關元穴會合,沿著本經的章門穴,到期門穴的地方,挾著胃屬肝,往下連接足少陽膽經的日月穴,與膽相連。從期門穴往上貫穿橫膈膜,行走足太陰脾經食竇穴的外面、大包穴的裡面,分佈在肋骨下方。

上手太陰肺經之雲門、足少陽淵腋之間,足陽明胃人迎之外,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再行足陽明胃經地倉、人迎、四白之外,連目系,上出額,行膽經臨泣之裡,與督脈會與巔頂之百會;其支者,從目系,下行任脈之外、本經之中,下頰裡,交環於唇口之內;其又支者,從期門屬肝處,別貫膈,行足太陰脾經食竇之外、本經之裡,上注肺,下行至中焦,挾任之中脘之分,以交於手太陰之經,由中府、雲門、天府而下行也。

白話文:

從上手太陰肺經的雲門穴與足少陽膽經的淵腋穴之間開始循,行經足陽明胃經的人迎穴之外,沿著喉嚨後側,向上進入頏顙穴,然後再循行足陽明胃經的地倉穴、人迎穴、四白穴之外,連接目系穴,向上出額部,行經膽經的臨泣穴內側,與督脈相會於百會穴;其支脈中,由目系穴下行任脈之外側、本經之中,經過下顎裡面,交會環繞於脣口之內;其又分支者,由期門穴屬於肝處,另外貫穿膈膜,行經足太陰脾經的食竇穴之外、本經之中,向上聯繫於肺,向下行至中焦,夾著任脈之中脘部分,以交互於手太陰經,由中府穴、雲門穴、天府穴而下行。

4. 肝經諸穴歌

足厥陰一十四穴終,起大敦於行間,循太衝於中封,蠡溝中封之會,膝關曲泉之宮,襲陰包乾五里,陰廉乃發,尋羊矢於章門,期門可攻。

白話文:

足厥陰經的十四個穴位結束,起始穴大敦位於腳大拇指側,循行太衝穴到中封穴,蠡溝穴乃中封穴之會,膝關穴乃曲泉穴之處所,襲陰穴包乾五里穴,陰廉穴即發,尋羊矢穴於章門穴,期門穴可針刺治療。

5. 又分寸歌

足大指端名大敦(內側為隱白,外側為大敦),行間大指縫中存,太衝本節後二寸,踝前一寸號中封(足內踝骨前一寸,筋里宛宛中)。蠡溝踝上五寸是(內踝骨前上五寸),中都踝上七寸中(內踝上七寸前骨中),膝關犢鼻下二寸,曲泉曲膝盡橫紋。陰包膝上方四寸(股內廉兩筋間,蜷足取之,看膝內側必有陷中),氣衝三寸下五里(氣下三寸,陰股中動脈應手),陰廉衝下有二寸,羊矢衝下一寸許。氣衝卻是胃經穴,鼠鼷之上一寸主,鼠鼷橫骨端盡處,相去中行四寸止。

白話文:

腳的大拇指端,稱為大敦穴(大敦穴的內側為隱白穴,外側為大敦穴)。大敦穴位於拇趾間的縫隙中。太衝穴位於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的後方二寸處,腳踝前一寸處稱為中封穴(內踝骨前一寸,筋溝之中)。蠡溝穴位於腳踝骨上五寸處(內踝骨前上五寸)。中都穴位於腳踝關節上七寸中間(內踝上七寸前的骨頭中間)。膝關穴位於犢鼻穴下方二寸處,曲泉穴位於曲膝盡頭橫紋處(股內廉,微屈膝)。陰包穴位於膝蓋上緣四寸處(股內側兩條筋之間,蜷縮腳來取穴,看膝內側必有凹陷處)。氣衝穴位於三寸下五里穴(氣衝穴下三寸,股內側動脈應手)。陰廉穴位於衝穴下二寸處,羊矢穴位於衝穴下一寸左右。氣衝穴實際上是胃經上的穴道,鼠鼷穴位於鼠蹊部上緣一寸處,鼠鼷穴位於橫骨端盡頭,相距中行穴四寸。

章門下脘旁九寸,肘尖盡處側臥取,期門又在巨闕旁,四寸五分無差矣(巨闕,任脈穴,臍上六寸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