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祿、徐師曾撰

《經絡全書》~ 前編·分野 (10)

回本書目錄

前編·分野 (10)

1. 三十九、〔氣口〕

(在魚際後,當掌後上廉高骨,經渠、太淵穴之分也。一曰脈口,亦曰寸口)屬手太陰肺經(《靈樞》曰:手太陰之脈,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又曰:手太陽之筋,循指上行,結於魚後,行寸口外也,側。又曰:肺氣從太陰而行之,其行以息往來,故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不已,故動而不止。又曰:經脈常不可見。

白話文:

手腕掌後的高骨,正是經渠穴和太淵穴的分界處。又名脈口和寸口,屬於手太陰肺經。

《靈樞》說,手太陰經的脈絡,沿著手臂內側上方的骨頭下緣,進入寸口。又說手太陽經的筋,沿著手指的後側向上,連結在魚後,也行經寸口外側。

肺氣從太陰經運行,它的運行是隨著呼吸往來,所以人一呼氣,脈搏動兩次,一吸氣,脈搏也動兩次,呼吸不斷,所以脈搏也動個不停。又說經脈平常是看不到的。

其虛實也,以氣口知之,上工知相五色於目,有知調尺寸小大、緩急滑澀,以言所病也。脈急者,尺之皮膚亦急;脈緩者,尺之皮膚亦緩;脈小者,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脈急者,尺之皮膚亦賁而起;脈滑者,尺之皮膚亦滑;脈澀者,尺之皮膚亦澀。凡此變者,有微有甚,故善調尺者,不待於寸;善調脈者,不待於色。

白話文:

醫生通過觀察患者的面色、舌頭、脈搏等,瞭解患者虛弱或強實的狀態。高明的老中醫通過觀察,就能從患者的眼睛中看到五種顏色,能明白患者的病情。脈搏急促,則小腿肚的皮肉也緊繃;脈搏緩和,則小腿肚的皮肉也鬆弛;脈搏微小,則小腿肚的皮肉也會消瘦而少氣色;脈搏急促,則小腿肚的皮肉也會緊繃而隆起;脈搏滑潤,則小腿肚的皮肉也會光滑;脈搏澀滯,則小腿肚的皮肉也會澀滯。凡是這些變化,或輕或重,所以善於診斷的醫生不一定非要診斷寸口脈,善於診斷脈搏的醫生不一定非要看面色。

能參合而行之者,可以為上工。《素問》曰:中部天,手太陰也,以候脈。注:肺脈,在掌後寸口中,是謂經渠,動應於手。又曰: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腑,腑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

白話文:

能夠多方面觀察和綜合掌握病情並採取治療措施的人,可以稱得上是高明的醫生。《素問》中說:中部天屬於手太陰肺經,可以通過檢查脈象來推測。注:肺脈在手掌後寸口的部位,叫做經渠,動脈應於手部。又說:脈氣運行於全身,而經氣歸於肺,肺氣通調,精華之氣輸布於皮毛。皮毛與脈氣相交合,精華之氣輸布於臟腑,臟腑精神旺盛,氣血運行通暢,最後聚集於四臟,氣血歸於權衡。權衡平衡,氣口就能夠形成一寸脈象,從而決定生死。

吳草廬曰:兩手寸、關、尺者,手太陰肺經之一脈也。脈行始於肺,終於肝,而復會於肺。肺為氣出入之門戶,故曰氣口,而為脈之大會,以佔一身焉)。又總屬手足六陰經(《靈樞》曰:脈口一盛,痛在足厥陰,一盛而躁,病在手心主;脈口二盛,病在足少陰,二盛而躁,病在手少陰;脈口三盛,病在足太陰,三盛而躁,病在手太陰;脈口四盛,且大且數,名曰陰溢。陰溢為內關,內關不通,死不治。

白話文:

吳草廬說:兩手寸、關、尺這三部脈,是手太陰肺經的一條脈絡。脈絡的運行,開始於肺臟,最後到達肝臟,然後再回到肺臟。肺臟是氣體出入的門戶,因此稱之為「氣口」,是脈絡的大會,可以用來診斷全身的疾病。此外,這條脈絡還與手足六陰經相連。《靈樞》上說:脈口(指肺脈)如果有一部盛大,那麼疼痛就在足厥陰經上;如果有兩部盛大,那麼疼痛就在足少陰經上;如果有三部盛大,那麼疼痛就在足太陰經上;如果有四部都盛大,而且又大又數,就叫做「陰溢」。陰溢就是指內關不通,如果內關不通,那麼就無法治癒,必死無疑。

又曰:人迎與太陰脈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關格。關格者與之短期。又曰:平人不病者,脈口人迎應四時也。又曰:持氣口、人迎以視其脈,脈堅且盛且滑者,病日進;脈軟者,病將下。諸經實者,病三日已。氣口候陰,人迎候陽也)。

白話文:

另外說:人迎和太陰脈口,全都比正常興盛四倍以上,稱之為「關格」。關格的人,壽命不長。另外說:一般人沒有疾病,脈口和人迎與四季相應。另外說:觀察氣口、人迎以察看脈象,脈搏堅實、興盛且滑利的人,病情日益加重;脈搏軟弱的人,病情將會緩解。所有經絡都有病,三天後就會痊癒。(氣口是觀察陰,人迎是觀察陽。)

2. 四十、〔掌銳骨〕

(掌後下廉之踝骨,神門穴分也〔腕附〕)屬手少陰心經(《靈樞》曰:手少陰之脈,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素問》曰:中部人,手少陰之經也,以候心。注:心脈在掌後銳骨之端,神門之分,動應於手。《靈樞》又曰: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心之包絡。包絡者,心主之脈也,故獨無腧焉。

白話文:

位於手掌後面的下廉部,踝骨旁,是神門穴的分支(腕部的內側)。屬於手少陰心經。(《靈樞》中說:手少陰的經脈,沿著前臂內側後面的下廉部行走,到達手掌後面的銳骨的末端。《素問》中說:手少陰的經脈,經過中部的人體,用來診察心的病變。註:心的經脈在手掌後面的銳骨的末端,神門穴的分支,動應於手。《靈樞》中又說:所有存在於心的邪氣,都在心的包絡之中。包絡是心的主脈,所以獨自沒有腧穴。

其外經病而臟不病,故獨取其經於掌後銳骨之端。沈承之曰:祿按外經者,手厥陰心包經也。臟不病,謂心臟不可病。如少陰、厥陰心痛,引喉身熱,死不可治之類,非謂心不病也。《難經》曰: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乾,善笑,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啘。有是者,心也;無是者,非也。

白話文:

如果病發在外經,臟腑沒有生病,因此只取手厥陰心包經的經脈,在手後銳骨的末端。沈承之說:祿按外經,指的是手厥陰心包經。臟腑沒有生病,是指心臟不可以生病。比如少陰、厥陰心痛,牽引喉嚨、身體發熱,這類病死了都無法醫治,並不是說心臟沒有生病。《難經》說:假設得了心脈病,其外證是面色發紅、口乾、愛笑,其病症是煩躁、心痛,手掌發熱,想嘔吐。有這種症狀的是心臟病;沒有這種症狀的,就不是心臟病。

此數症,皆手厥陰經是動所生病,而《難經》置之手少陰經者,正謂心主不可病,其病皆外經之意也。獨謂少陰無腧者,未詳其義。蓋五臟者有腧,心即銳骨神門二穴是也,今曰:無腧,不知何謂?姑闕疑以俟。顧英白曰:偉按《甲乙經》云,少陰八穴,其七有治,一無治者,邪弗能容也,故曰:無腧焉。《經》文心主無腧之說,大意止如是耳。

白話文:

以上這些病症,都是手厥陰經受到侵擾而發生的疾病,但《難經》卻將它們歸於手少陰經。因為《難經》認為,心臟是主宰全身的重要器官,不能生病,因此,凡是涉及心臟的疾病,都應該從外經來治療。但《難經》中說少陰經沒有腧穴,這一點我不太理解。五臟都有腧穴,心臟的腧穴就是銳骨神門兩個穴位。現在《難經》說少陰經沒有腧穴,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姑且存疑,等待以後再做研究吧。顧英白說:我考察《甲乙經》,發現少陰經有八個穴位,其中七個穴位都有治療作用,只有一個穴位沒有治療作用。這是因為邪氣不能容於這個穴位,所以說它是沒有腧穴的。《難經》中說心主無腧,大體上的意思就是如此。

前賢豈未見及此耶?外經者,心臟之經絡也,臟則在內,經則在外。大凡經絡有病,針灸皆得以治之。若至真臟受病,則皆為不可治之證,非獨心經然也。心包心主,本無二臟,彼以厥陰為少陰之外經者,乖謬殊甚)。又屬手太陽小腸經之會(《靈樞》曰:手太陽之脈,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

白話文:

前人難道沒有見過這樣的病例嗎?外經是心臟的經絡,臟在內部,經在外。通常經絡有病,針灸都可治好。如果到了真臟受病的地步,那麼都是不可治的證候,不只是心經。心包絡與心主,本來就沒有兩個臟,他說厥陰經是小腸經的外經,這是非常地荒謬。手太陽小腸經在《靈樞》中說:手太陽之脈,沿著手的外側,在手腕往上,出現在手腕的中心。

3. 四十一、〔手掌〕

(手表附)屬手厥陰心包經(《靈樞》曰:手厥陰之脈,循臂兩筋之間,入掌中。是動則病手心熱。又曰:掌中熱者,腹中熱;掌中寒者,腹中寒)。又屬手太陰肺經、少陰心經(《靈樞》曰:手太陰所生病者,掌中熱痛。又曰:手太陰之別,於腕上分肉間,並太陰之經,直入掌中;又曰:手少陰之脈,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所生病者,掌內熱痛)。

白話文:

(手錶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靈樞》說:手厥陰的脈絡,沿着手臂的肌肉之間,進入掌心。這個穴位一動就患手心發熱。又說:掌心發熱的,是腹部發熱;掌心發冷的,是腹部發冷。)又屬於手太陰肺經,少陰心經。(《靈樞》說:手太陰所致的疾病,掌心發熱疼痛。又說:手太陰的分支,在手腕上分開的肌肉之間,併入太陰的經絡,直達掌心;又說:手少陰的脈絡,抵住掌後銳骨的末端,進入掌內後緣。所致的疾病,掌內發熱疼痛。)

〔手表中間〕屬手少陽三焦經(《靈樞》曰:手少陽之脈,循手腕表,出臂外兩骨之間)。

4. 四十二、〔虎口〕

(大指、次指岐骨間,合谷穴之分也)屬手陽明大腸經(《靈樞》曰:手陽明之脈,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素問》曰:中部地,手陽明也,以候胸中之氣。注:大腸脈,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間合谷穴,動應於手)。又屬手太陰肺經(《靈樞》曰:手太陰之脈,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白話文:

合谷穴位於大拇指和食指分叉骨之間,屬於手陽明大腸經。(《靈樞》上說:手陽明經脈,循著手指的近遠端緣,在合谷穴兩側骨之間交會,並通入兩條肌腱之中。《素問》上說:中部地,指手陽明經,可以用來檢測胸中的臟腑之氣。)而且,它還屬於手太陰肺經。(《靈樞》上說:手太陰經脈,沿著魚際穴,從拇指尖端出來;其支脈從腕部的後方直接出來,沿著食指的近遠端緣外側走行,從食指尖端出來。)

5. 四十三、〔魚〕

(手大指本節後,肥肉隆起處,魚際穴之分也)屬手太陰肺經(《靈樞》曰:手太陰之脈,入寸口上魚。又曰:手太陰之別,散入於魚際。又曰:手太陰之筋,循指上行,絡於魚後。《素問》曰:刺手魚腹,內陷為腫。注:手魚腹內,肺脈所留,故刺之內陷則為腫也)。又屬手陽明大腸經(《靈樞》曰,魚絡血者,手陽明病。

白話文:

手的大拇指第一個關節之後,肥厚肉隆起處,是魚際穴所分的部位,屬於手太陰肺經。(《靈樞》說:手太陰的脈絡,進入寸口上方的魚際。又說:手太陰的別脈,散佈到魚際。又說:手太陰的經筋,沿著手指向上運行,與魚際相絡。 《素問》說:刺魚際穴的腹側部位,使內陷形成腫脹。注:手魚腹內,是肺脈所留的地方,所以刺入後內陷就會形成腫脹)。又屬於手陽明大腸經。(《靈樞》說,魚絡血脈的人,是手陽明病。

又曰:手陽明之下,血氣盛,則手魚肉以溫;血氣皆少,則手瘦以寒)。兼屬足陽明胃經(《靈樞》曰:凡診絡脈,脈色青則寒且痛。赤則有熱。胃中寒,手魚之絡多青矣,胃中有熱,魚際絡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熱氣也。其青短者,少氣也。

白話文:

經典中還說:手陽明經的下方,血氣旺盛,那麼手心肌肉就會溫暖;血氣不足,手就會又瘦又冷。同時涉及足陽明胃經(《靈樞》中說:凡是診斷手上的脈絡,脈的顏色是青色,那麼就是怕冷還疼痛。脈是紅色,那麼就是有熱氣。胃中怕冷,手心中主脈絡的顏色大多是青色的;胃中有熱氣,主脈絡是紅色的;如果主脈絡變成很黑的顏色,那麼就是病症長期存在並且已經變成老毛病;如果主脈絡有紅色、黑色、青色,那麼就是寒熱交替的緣故;如果主脈絡是青色且短,那麼就是血氣不足。

一曰:魚上白肉,有青血脈者,胃中有寒,宜理中湯之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