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針灸集成》~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足少陽膽經

共四十三穴

瞳子髎在目外去小眥五分,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頭痛目癢外眥赤痛翳膜青盲遠視䀮䀮淚出多眵。○一云兼少澤能治婦人乳腫。

聽會在耳前肉峰之前,上有下關,下有耳門,此穴居中,針四分,灸三壯。

主治耳聾耳鳴,牙車脫臼,齒痛中風瘛瘲喎斜,治耳聾腮腫(玉龍賦),耳聾針聽會,更瀉迎香,功如神,兼金門治傷寒兩耳聾(席弘賦),兼翳風治耳聾氣閉。

白話文:

用來治療耳朵聾和耳鳴、牙齒脫臼、牙齒疼痛、中風癱瘓、斜視,治療耳聾、腮腺腫脹(玉龍賦),耳聾時針灸聽會穴,再瀉迎香穴,效果立竿見影,另外金門穴可以用來治療傷寒導致的雙耳失聰(席弘賦),還可以配合翳風穴來治療耳聾和氣閉。

客主人在下關上五分,針一分,留三呼,灸三壯。甲乙經曰:針太深令人耳無聞,一日禁針,一日針上關不得深,下關不得久。

白話文:

病人在下關針刺五分,留針三分鐘,灸三壯。甲乙經上說:針刺太深會讓人聽不見,一天內禁止針灸,上關針刺不得太深,下關針刺不得停留太久。

主治口眼偏斜,耳聾耳鳴,聤耳聤,目眩齒痛,瘛瘲,口噤不能嚼物。

頷厭在懸顱上五分,與風池上下相對,有二寸,風池微向外些,針三分,留三呼,灸三壯。氣府論注曰:針深令人耳無聞。

白話文:

頷厭穴位於懸顱穴上方五分,與風池穴上下相對,相距約二寸,風池穴略微偏外。取穴時直刺三分,留針三呼(即三次呼吸),再灸三壯。根據《氣府論》注釋中記載:「針刺過深會導致耳聾。」

主治頭風偏頭頸項俱痛,目眩耳鳴,多嚏,驚癇,歷節風,汗出。

懸顱與竅陰並,竅陰在前,懸顱在後,相距三分,大些,針三分,留三呼,灸三壯。

主治偏頭痛,面腫,目銳眥痛,熱病煩心,汗不出。

曲鬢在耳上入髮際一寸,微後些,直顱息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頷頰腫,引牙車不得開口,噤難言,項強不得顧頭,角痛巔風目眇。

率谷在耳直上入髮際一寸,高於曲鬢相距八分,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腦痛兩頭角痛,胃膈寒痰,煩悶,嘔吐,酒後皮風膚腫。○治頭風兩角疼痛,可灸三壯至五壯,小兒急慢驚風,灸三壯炷如小麥

白話文:

  • 主要治療腦痛、兩側頭角痛、胃脘寒痰、煩悶、嘔吐、酒後皮膚發癢、水腫。

  • 治療頭痛、兩側頭角疼痛,可以灸三到五壯,小兒急、慢驚風,灸三壯,如同小麥大小。

天衝在頷厭上四分,橫直浮白,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癲疾,風痙,牙齦腫,驚恐頭痛。

浮白在耳上輪根入髮際一寸,橫直大沖,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咳逆胸滿,喉痹,耳聾,齒痛,項癭,痰沫不得喘息,肩臂不舉,足不能行。○專治癭氣(百證賦)

竅陰在浮白下一寸,瘈脈後八分,微上處,髮際下,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四肢轉筋,目痛,頭項痛,耳鳴,癰疽發熱,手足煩熱,汗不出,咳逆,喉痹,舌強,脅痛,口苦。

完骨在竅陰下七分,發際中,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頭痛頭風,耳鳴,齒齲,牙車急,口眼喎斜,喉痹,頰腫,癭疾,便赤,足痿不收。

本神在臨泣旁一寸,入髮際五分,針三分,灸七壯。

主治驚癇吐沫,目眩,項強急痛,胸脅相引,不得轉側,偏風顛疾。

2. 足少陽膽經流注

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脈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別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下,大迎合於手少陽,抵於䪼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沖(穴名),繞毛際,橫入髀厭中(即環跳穴)。

白話文:

足少陽經的經脈,起始於眼睛的銳眥穴,向上到達頭角,向下到達耳朵後方,沿著頸部行走,在手少陽經的前面,到達肩上,然後交出於手少陽經的後方,進入缺盆穴。其分支從耳後進入耳中,從耳前出來,到達銳眥穴的下方,在大迎穴與手少陽經相交,到達顴骨下方,經過頰車穴,向下經過頸部與缺盆穴相交。以下行於胸中,穿過膈肌,聯絡肝臟,屬於膽,沿著脅部的裡面,從氣沖穴出來,繞過毛際,橫向進入環跳穴。

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中,過季脅(脅骨日肋,肋盡處日季脅),下合髀厭中(腹下腿上節處是也)。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陽陵泉穴),下外輔骨之前(輔骨謂輔佐䯒骨,在䯒之外),直下抵絕骨之端(陽輔穴),下出外踝之前(丘墟穴),循足跗上,出小指次指之端(本節前俠谿穴,本節後臨泣穴,未乃竅陰穴)。其支者,從跗上入大指岐骨內,出其端,遠貫爪甲,出三毛(自此交入足厥陰)。

白話文:

它的正經,從缺盆流下腋下,經過胸部中央,經過季脅(肋骨盡頭的地方叫季脅),向下與髀厭中相合(大腿根部與小腹之間的凹陷處)。然後沿著髀陽(大腿外側)向下,出膝外側邊緣(陽陵泉穴),向下外輔骨前面(輔骨是輔助腓骨,在腓骨之外),一直向下抵達絕骨的末端(陽輔穴),向下出外踝前面(丘墟穴),沿著足跗上面,出小趾和次趾的末端(本節前俠谿穴,本節後臨泣穴,未骨是竅陰穴)。它的分枝,從足跗上面進入大拇趾岐骨內側,出其末端,遠通爪甲,出三毛(從此與足厥陰經相交)。

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角額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挾癭,汗出,振寒,瘧,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盛者,人迎大一倍於寸口。

白話文:

陽厥:這個病的表現是:活動就發病,口苦、經常嘆氣、心痛肋骨痛、無法轉側。嚴重時:臉色淡黑、身體瘦弱無光澤、腳的外側發熱。這是由於骨頭發病引起的:頭痛、前額兩側疼痛、眼睛乾澀疼痛、肩窩中間腫痛、腋下腫脹、脖子下面長肉瘤、出汗、發冷、瘧疾、胸部、肋骨、大腿、膝蓋外側、到小腿、腳跟、外踝前面及全身各個關節都疼痛、小指和小於指不能活動。病情嚴重的:人迎穴脈搏比寸口穴脈搏大一倍。

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靈樞)。○子時自耳門交與瞳子髎,循頭耳側脅下行至足竅陰穴止(入門)。○少陽根於竅陰,結於窗籠。窗籠者,耳中也(靈樞)。

白話文:

虛證:人迎脈比寸口脈要小(《靈樞》)。○子時開始,從耳門交接瞳子髎穴,沿頭耳側、脅部向下行至足竅陰穴止(《入門》)。○少陽經的根源在於竅陰穴,結穴於窗籠穴。窗籠穴,就是耳中(《靈樞》)。

3. 足少陽膽經左右凡九十穴

竅陰二穴,在足小指次指端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足少陽脈之所出,為井,針入一寸,留三呼,可灸三壯(銅人)

白話文:

竅陰穴:位於足小指次指端外側,距離指甲角如韭葉的寬度,是足少陽經的起始穴,屬於井穴。針灸時,刺入一寸,留針三呼,可灸三壯。(銅人)

俠谿二穴,在足小指次指岐骨間本節前陷中,足少陽脈之所流,為榮,針入二分,留三呼,可灸三壯(銅人)

地五會二穴,在足小指次指本節之後陷中,去俠谿一寸,針入二分,不可灸,灸則使人羸瘦,不出三年卒(銅人)

白話文:

地五會二穴,位於足小趾的第二個趾節之後的凹陷處,距離俠谿穴一寸。針灸深度為二分,不可艾灸。艾灸此穴會導致人體消瘦,且不出三年就會死亡。(《銅人》)

臨泣二穴,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間,去俠谿一寸半,陷中,足少陽脈之所注,為腧,針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壯(銅人)

白話文:

臨泣二穴,位於足小指和次趾的趾根後方的一寸半處,在凹陷處。是足少陽膽經的腧穴,行刺三分,留針三呼,可灸三壯。(銅人針灸圖翼)

丘墟二穴,在足外踝下微前陷中,去臨泣三寸,足少陽脈之所過,為原,針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三壯(銅人)

懸鐘二穴,一名絕骨,在足外踝上三寸,動脈中,足三陽之大絡,按之陽明脈絕,乃取之,針入六分,留七呼,可灸三壯(銅人)

白話文:

懸鐘二穴,又名絕骨穴,位於足外踝上方三寸處,動脈之中。足三陽經的大絡通過這裡,按之陽明脈斷絕,所以要取這個穴位。針刺入六分,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三壯。(銅人)

陽輔二穴,在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足少陽脈之所行為經,針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三壯(銅人)

白話文:

陽輔穴在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面,絕骨端,在前三分、丘墟七寸,足少陽膽經的循行部位。針刺五分,留七呼,可灸三壯。

光明二穴,在足外踝上五寸,少陽絡別走厥陰,針入六分,留七呼,可灸五壯(銅人)

外丘二穴,在足外踝上七寸,骨陷中,足少陽郄,針入三分,可灸三壯(銅人)

陽交二穴,一名別陽,一名足髎,在外踝上七寸,斜屬三陽,分肉之間,針入六分,留七呼,可灸三壯(銅人)

陽陵泉二穴,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伸而得之(銅人)○在膝下外尖骨前(資生)○在膝品骨下一寸,外廉兩骨陷中,蹲坐取之,足少陽脈之所入,為合,針入六分,留十呼,得氣即瀉,可灸七壯,至七七壯(銅人)

白話文:

陽陵泉二穴,位於膝蓋下方的外側,用手指按壓,當出現凹陷時,即為該穴。

在膝蓋下方的外尖骨前。

在膝蓋骨下方的外側,兩塊骨頭之間的凹陷處。蹲坐時,取穴更為準確。它是足少陽膽經的合穴,針灸時,針刺深度為六分,留針十次呼吸的時間,若得氣則瀉針,可灸七壯,最多可灸七次七壯。

陽關二穴,一名關陽,一名關陵,在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陷中,針入五分,禁不可灸(銅人)

中瀆二穴,在髀骨外,膝上五寸,分肉間陷中,針入五分,留七呼,禁不可灸(銅人)

風市二穴,任膝上外廉兩筋間,正立,以兩手著腿,中指盡處是穴(入門)○在膝上外廉五寸(得效)○針入五分,可灸五壯(入門)

白話文:

風市穴有兩個,位於膝蓋上方外側,兩條筋之間。正立,用兩手放在腿上,中指盡頭是穴位(入門)。在膝蓋上方外側五寸(得效)。針刺深度五分,可以灸五壯(入門)。

環跳二穴,在髀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銅人)○在髀樞碾子骨(一作硯子)後宛宛中(入門)○針入一寸,留十呼,可灸五十壯(銅人)

白話文:

「環跳」兩個穴位,位於大腿窩的中部,側臥、伸直下肢、屈曲上肢即可取到。(銅人)

「環跳」位在髀樞碾子骨(有人寫作硯子骨)的後方,凹陷處。(入門)

針灸一寸深,留針十次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五十壯。(銅人)

居髎二穴,在章門下八寸三分,監骨上陷中,針入八分,可灸三壯(銅人)

維道二穴,在章門下五寸三分,針入八分,可灸三壯(銅人)

五樞二穴,在帶脈下三寸,水道旁一寸五分,陷中,針入一寸,可灸五壯(銅人)

帶脈二穴,在季脅端一寸八分,針入六分,可灸五壯(銅人)

京門二穴,腎之募也,一名氣府,一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