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素難要旨》~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十三、奇經八脈

二十七難曰:脈有奇經八脈者,不拘於十二經何也?然有陽維,有陰維,有陽蹺,有陰蹺,有沖、有督、有任、有帶之脈。凡此八脈者,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

白話文:

第二十七個疑問說:脈搏有奇經八脈,為什麼不受限於十二經脈呢?然而,有陽維脈、陰維脈、陽蹺脈、陰蹺脈、沖脈、督脈、任脈、帶脈等。所有這些八條脈搏,都不受限於經脈,所以稱為奇經八脈。

滑氏曰:脈有奇常,十二經者常脈也,奇經八脈,則不拘於十二經,故曰奇經。奇對正而言,猶兵家之云奇正也。虞氏曰:奇者奇零之奇,不偶之義。謂此八脈不繫於正經陰陽,無表裡配合,別道奇行,故曰奇經也。此八脈者,督脈督於後,任脈任於前,衝脈為諸陽之海,陰陽維則維絡於身,帶脈束之如帶,陽蹺得之太陽之別,陰蹺本諸少陰之別云。

白話文:

滑氏說:脈分為奇脈和常脈,十二經脈是常脈,奇經八脈則不受限於十二經脈,所以稱之為奇經。奇和正相對應,就像兵家所說的奇正。虞氏說:奇,是指奇零之奇,不偶之意。謂這八脈不繫於正經的陰陽,沒有表裡配合,別道奇行,所以稱之為奇經。這八脈分別是:督脈督於背後,任脈任於胸前,衝脈為諸陽經脈之海,陰陽維脈則維絡於全身,帶脈束之如帶,陽蹺脈得之太陽經脈的別脈,陰蹺脈本諸少陰經脈的別脈。

經有十二,絡有十五,凡二十七氣,相隨上下,何獨不拘於經也?然聖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然。天雨降下,溝渠溢滿,當此之時,霶沛妄作,聖人不能復圖也,此絡脈滿溢,諸經不能拘也。

白話文:

中醫經典中說,人體有十二條經脈,十五條絡脈,總共有二十七種氣,它們相互伴隨,上下運行。為什麼不拘泥於經脈呢?因為聖人繪製和設置了溝渠,疏通水路,以防備不測。天降大雨,溝渠溢滿,這種時候,大雨滂沱、肆無忌憚,聖人也無法再做出規劃了。這是因為絡脈滿溢,各經脈無法約束。

滑氏曰:經絡之行有常度矣,奇經八脈則不能相從也,故以聖人圖設溝渠為譬,以見絡脈滿溢,諸經不能復拘,而為此奇經也。然則奇經蓋絡脈之滿溢而為之者歟,或曰此絡脈三字。越人正指奇經而言也,既不拘於經,直謂之絡脈亦可也。此篇兩節舉八脈之名,及所以為奇經之義。

白話文:

滑氏說:經絡的運行有一定的規律,但是奇經八脈卻不能遵循這個規律。所以,聖人用圖畫溝渠來比喻,說明經絡滿溢,諸經不再拘泥,而產生了奇經。那麼,奇經是不是由經絡滿溢而成呢?有人說,這裡的「絡脈」三個字,越人是指奇經而言的。既然不拘泥於經,直接稱為絡脈也可以。這一篇的兩節,列舉了八脈的名稱,以及奇經的含義。

二十八難曰:其奇經八脈者,既不拘於十二經,皆何起何繼也?然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屬於腦。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喉咽。衝脈起於氣衝,並足陽明之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也。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迥身一周。

白話文:

《難經·二十八難》中說:奇經八脈並不拘泥於十二經脈,它們各自起於何處,又流連於何處呢?督脈起於下極穴的俞穴,沿著脊椎向上,直到風府穴,然後進入腦部。任脈起於中極穴下方,沿著腹腔向上,經過關元穴,直到咽喉。衝脈起於氣衝穴,沿著足陽明經脈,向上繞過肚臍,到達胸腔後散開。帶脈起於季脅,繞著身體一週。

陽蹺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陰蹺脈者,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陽維陰維者,維絡於身,溢畜不能環流灌溉諸經也,故陽維起於諸陽會也,陰維起於諸陰交也。比於聖人圖設溝渠,溝渠滿溢,流於深湖,故聖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脈隆盛,入於八脈,而不環周。故十二經亦不能拘之,其受邪氣,畜則腫熱砭射之也。

白話文:

陽蹺脈起於腳跟的正中,沿著外側腳踝往上走,進入風池穴。陰蹺脈也起於腳跟的正中,沿著內側腳踝往上走,到達咽喉,交叉貫通衝脈。陽維脈和陰維脈是縱向連絡全身的脈絡,它們溢滿了精氣不能環繞流動灌溉各條經脈,所以陽維脈起於諸陽經脈交會的地方,陰維脈起於諸陰經脈交會的地方。可以比喻成聖人規劃設計的溝渠,溝渠滿溢著水,流入深湖,所以聖人不能拘束水流。而人體的脈絡是縱橫交錯的,通達八脈,而不像水流繞行一週。所以十二經絡的經氣也不能拘束它,它所感染的邪氣,聚集則會腫脹發熱,用砭石或針灸治療。

滑氏曰:繼《脈經》作系,督之為言都也,為陽脈之海。所以都綱乎陽脈也,其脈起下極之俞,由會陰曆長強,循脊中行至大推穴,與手足三陽之脈交會,上至暗門,與陽維會,至百會,與太陽交會,下至鼻柱人中,與陽明交會,任脈起於中極之下曲骨穴,任者妊也,為人生養之本。

白話文:

滑氏說:緊接著《脈經》的著作,督脈的意思是「總督」,是陽脈的海洋。因此總督所有陽脈,它的脈絡從下極穴開始,沿著會陰穴、長強穴,循著脊椎中間往上走到大推穴,與手足三陽經脈交會,往上走向暗門穴,與陽維脈交會,到達百會穴,與太陽經脈交會,往下到鼻柱、人中穴,與陽明經脈交會。任脈起於中極穴下面的曲骨穴,任的意思是懷孕,是人生養的根本。

衝脈起於氣衝穴,至胸中而散為陰脈之海,《內經》作並足少陰之經,按衝脈行於幽門通谷而上。皆少陰也,當從《內經》。此督任沖三脈,皆起於會陰,蓋一源而分三歧也。帶脈起於季脅下一寸八分,回身一周,猶束帶然。陽蹺脈起於足跟中申脈穴,循外踝而行。陰蹺脈亦起於跟中照海穴,循內踝而行。

白話文:

衝脈起始於氣衝穴,在胸中散佈為陰脈之海,《內經》描述為並接足少陰經,按衝脈運行於幽門、通谷穴之上。少陰經和衝脈皆是陰脈,因此應該依據《內經》的說法。衝脈、督脈、任脈三脈,都起始於會陰,可以看作是同源而分為三個分支。帶脈起始於季脅下一寸八分,繞身一週,就像束帶一樣。陽蹺脈起始於足跟中申脈穴,沿著外踝運行。陰蹺脈也起始於足跟中照海穴,沿著內踝運行。

蹺捷也,以二脈皆起於足,故取蹺捷超越之義。陽維陰維,維絡於身,為陰陽之綱維也。陽維所發,別於金門,以陽交為郄,與手足太陽及蹺脈會於臑俞,與手足少陽會於天窌,及會肓井,與足少陽會於陽白,上本神臨泣正營腦空,下至風池,與督會於風府瘂門。此陽維之起於諸陽會也。

白話文:

蹺脈很便利快捷,這是由於它與足厥陰、少陽兩條經脈都交會於足的原因,所以取「蹺捷便利」的意思。陽維和陰維是連繫於人體的,為陰陽經脈的綱紀。陽維發出後,另從金門穴分出,以陽交穴為郄穴,與手太陽、足太陽及蹺脈相交會於臑俞穴,和手少陽、足少陽相會於天窌穴,又交會於肓井穴,與足少陽相會於陽白穴,向上出本神穴、臨泣穴、正營穴、腦空穴,向下至風池穴,與督脈交會於風府穴、瘂門穴。這是陽維發於諸陽經穴的緣由。

陰維之郄曰築賓,與足太陰會於腹哀大橫,又與足太陰厥陰會於府舍期門,又與任脈會於天突廉泉,此陰維起於諸陰之交也。溢畜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也,十二字當在十二經亦不能拘之之下,則於此無所間,而於彼得相從矣。其受邪氣畜云云十二字,謝氏則以為於本文上下當有缺文,然脈經無此,疑衍文也。

白話文:

陰維的郄穴叫做築賓,與足太陰經會合於腹哀大橫,又與足太陰經、厥陰經會合於府舍期門,又與任脈會合於天突、廉泉,這是陰維經起於諸陰經交會之處。溢畜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這十二個字應該在十二經亦不能拘之之下,那麼這裡就無所謂了,而在於彼得相從,這十二個字。謝氏則以為在本文上下當有缺文,但脈經沒有,懷疑是衍文。

或云當在三十七難關格不得盡其命而死矣之下,因邪在六腑而言也。

2. 十四、十五絡脈

二十六難曰:經有十二,絡有十五。餘三絡者,是何等絡也?然有陽絡,有陰絡,有脾之大絡。陽絡者,陽蹺之絡也;陰絡者,陰蹺之絡也,故絡有十五焉。

白話文:

第二十六難道:經脈有十二,絡脈有十五。剩下的三條絡脈是哪三條絡脈?不過有陽絡,有陰絡,有脾之大絡。陽絡是陽蹺脈的絡脈;陰絡是陰蹺脈的絡脈,所以絡脈有十五條。

滑氏曰:直行者謂之經,傍行者謂之絡。經猶江漢之正流,絡則沱潛之支派,每經皆有絡,十二經有十二絡。如手太陰屬肺絡大腸,手陽明屬大腸絡肺之類。今云絡有十五者,以其有陽蹺之絡,陰蹺之絡,及脾之大絡也。陽蹺陰蹺,見二十八難,謂之絡者,蓋奇經既不拘於十二經,直謂之絡亦可也。

白話文:

滑氏說:人體中貫穿上下、左右的正經叫經,橫向聯絡、分支的叫絡。經猶如江河的主流,絡則是湖泊的小支流,每條經絡都有絡,十二條經絡就有十二條絡,例如手太陰肺經絡大腸,手陽明大腸經絡肺之類。現在說絡有十五條,是因為其中有陽蹺之絡,陰蹺之絡,以及脾的大絡。陽蹺陰蹺,見於《難經》第二十八難,之所以稱為絡,是因為奇經既然不拘於十二經的限制,直接稱為絡也可以。

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液三寸,布胸脅其動應衣,脈宗氣也。四明陳氏曰:陽蹺之絡統諸陽絡,陰蹺之絡能統諸陰絡,脾之大絡,又總統陰陽諸絡,由脾之能溉養五臟也。

白話文:

脾臟的大絡,名稱為大包絡,在大椎穴旁開三寸處,分佈在胸部和肋部,活動時會牽扯到衣服,是脈中宗氣的所在。四明陳氏說:陽蹺的絡與諸陽經的絡相通,陰蹺的絡與諸陰經的絡相通,而脾絡的大包絡,卻能夠統領陰陽諸經的絡脈,這是由於脾臟具有涵養五臟的作用。

3. 十五、奇經病

二十九難曰:奇經之為病何如?然陽維維於陽,陰維維於陰,陰陽不能自相維,則悵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苦心痛。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沖之為病,逆氣而裡急。督之為病,脊強而厥。任之為病,其內苦結,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此奇經八脈之為病也。

白話文:

第二十九個難題:奇經的病症如何? 是這樣,陽維屬陽,陰維屬陰,陰陽不能互相維持,就會感到憂愁煩悶,意氣消沉,不能自持。陽維生病,會感到忽冷忽熱,陰維生病,會感到心痛。陰蹺生病,陽氣緩慢而陰氣急迫,陽蹺生病,陰氣緩慢而陽氣急迫,沖脈生病,會產生逆氣和裏急。督脈生病,脊背強直而昏厥。任脈生病,內部感到痛苦,男性會得七疝,女性會得瘕聚。帶脈生病,腹部飽滿,腰部鬆軟,好像坐在水中。這些就是奇經八脈的病症。

滑氏曰:此言奇經之病也,陰不能維於陰,則悵然失志,陽不能維於陽,則溶溶不能自收持。陽維行諸陽而主衛,衛為氣,氣居表,故苦寒熱。陰維行諸陰而主榮,榮為血,血屬心,故苦心痛。兩蹺脈病在陽則陽結急,在陰則陰結急,受病者急,不病者自和緩也。衝脈從關元至咽喉,故逆氣裡急。

白話文:

滑氏說:他說的是奇經的疾病,陰氣不能維護陰氣,就會意志消沉,陽氣不能維護陽氣,就會精神委靡不振,無法控制自己。陽維經行於諸陽,主司衛氣,衛氣是氣,氣居於體表,所以會怕熱怕冷。陰維經行於諸陰,主司榮血,榮血是血,血屬於心,所以會心痛。兩蹺脈的疾病在陽經的,陽經就會急迫,在陰經的,陰經就會急迫,生了病的人就急迫,沒生病的人就自然和緩。衝脈從關元穴到咽喉,所以逆氣往上衝感到急迫。

督脈行背,故脊強而厥。任脈起胞門行腹,故病苦內結,男為七疝,女為瘕聚也。帶脈回身一周,故病狀如是,溶溶、無力貌。此各以其經脈所過而言之,自二十七難至此,義實相因,最宜通玩。

白話文:

督脈在背上運行,所以脊椎強硬而僵硬。任脈從胞門開始,在腹部運行,所以病痛在內部凝聚,男性表現為七疝,女性表現為瘕聚。帶脈在腰部一週旋轉,所以疾病的症狀表現為溶溶、無力的樣子。這些都是根據其經脈所經過的部位來描述。從第二十七難開始到這裡,都是義理相互關聯的,最適合通讀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