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梅澗

《重樓玉鑰》~ 卷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

1. 喉風針訣

喉風諸症。皆由肺胃臟腑深受風邪。鬱熱風火相摶。致氣血閉澀。凝滯不能流行。而風痰得以上攻。結成種種熱毒。故宜以針法開導經絡。使氣血通利。風痰自解。熱邪外出。兼有諸藥奇方。層層調治其症。安有不效。針曰氣針誠為諸藥之先鋒。乃喉風之妙訣。功效可勝言哉。

白話文:

喉嚨疾病的各種症狀,都是由肺、胃、臟腑深受風邪。鬱熱風火互相糾纏,導致氣血閉塞,凝滯不通,而風痰趁機上升,結成各種熱毒。因此,應該用針灸的方法疏通經絡,使氣血通暢,風痰自行消散,熱邪排出體外。同時配合各種藥物奇方,層層調治症狀,一定會有效。針灸是諸藥的先鋒,是治療喉嚨疾病的妙訣,功效不可勝數。

凡臨諸症先從少商。少衝。合谷。以男左女右。各依針法刺之。若病重者。再從囟會。前頂。百會。後頂。風府。頰車。風池。諸穴針之。留肩井。尺澤。曲澤。小海。少海。商陽。中衝。照海足三里。隱白。諸穴。看病勢輕重用之。不可一時針盡。如遇喉風極重之症。方可周身用針。

白話文:

遇到所有疾病,先從少商穴、少衝穴、合谷穴針刺。男女左右各依針灸方法刺,若病情嚴重,再從囟會穴、前頂穴、百會穴、後頂穴、風府穴、頰車穴、風池穴等穴位針刺。留肩井穴、尺澤穴、曲澤穴、小海穴、少海穴、商陽穴、中衝穴、照海穴、足三里穴、隱白穴等穴位,視病情輕重使用,不可一次針刺完所有穴位。若遇到喉風特別嚴重的疾病,纔可以用針刺周身穴位。

開通周身經絡。使風熱結邪得殺其勢。而氣血遂能流利運行。佐以奇藥內治。自無不神效。若針路無血。乃風熱壅塞。則受郁邪日深。最為險症。多致不救。是科臨症。每於針下便能判定吉凶。有心究此。宜細思詳察焉。

白話文:

打開全身的經絡,讓風熱結合的邪氣失去它的勢力,這樣氣血才能流利運行。再加上內服奇藥,自然會無不神效。如果針灸後沒有血,就是風熱壅塞,那麼受到鬱結的邪氣就會越來越深,是最險惡的病症,多半會導致死亡。這個科目在臨牀上,每每在針灸治療的時候就能判斷吉凶。有心想要研究這方面,應該要仔細思考詳細觀察。

2. 附纂神應經用針咒法

咒曰。天靈節榮。願保長生。太玄之一。守其真形。五臟神君。各保安寧。針一下。萬毒潛形。急急如令敕。凡攝針默唸咒一遍。吹氣在針上。想針如火龍。從病人心腹中出。其病速愈。按針用咒法。非出素問意。但使針時專心於內。不致外馳也。

白話文:

咒語說:天靈節榮,願保長生。太玄之一,守其真形。五臟神君,各保安寧。針一下,萬毒潛形。急急如律令。每次取針時默唸咒語一遍,並將氣吹在針上,想像針像火龍一樣從病人身體中出來,疾病就會迅速好轉。用咒語的方法來取針,並不是《素問》的意思,但只要在取針時將心思專注於內,不讓心思外馳,也是可以的。

3. 論針形至微何能補瀉

譬曰如氣球焉。方其未有氣也則懨塌不堪蹴踢。及從竅吹之。則氣滿起胖。此虛中則補之之義也。去其竅之所塞。則氣從竅出。而球復懨塌矣。此實中則瀉之之義也。

白話文:

就好像一個氣球。沒有充氣的時候,它像一團破布一樣,可以任意踢或踐踏。等從孔中給它吹進氣,它就會鼓起來變得圓鼓鼓的。這就是「虛中則補」的道理。打開它被堵塞的孔,氣就會從孔中跑出來,氣球又會變回原先柔軟塌陷的樣子。這就是「實中則瀉」的道理。

4. 針法主治歌

火針主刺周身病。淫邪溢於肌體中。為風為水關節痹。關節一利大氣通。火針者。即古人之燔針也。凡周身之淫邪。或風或水溢於肌體。留而不能過於關節。壅滯為病者。以此刺之。使關節利大氣通。則淫邪壅於經絡風虛腫毒。傷於肌體者。皆可去也。

白話文:

火針治療可以治療全身疾病,當邪氣溢出肌體中,就會形成風、水,關節痹痛。關節一旦暢通,大氣就可以流通。火針就是古代人所說的燔針。全身的邪氣,無論是風還是水,都溢於肌體,滯留而不能通過關節,淤滯而致病的,都可以用火針刺之,使關節暢通,大氣流通。這樣,邪氣淤積在經絡中,風虛腫毒,損傷肌體的,都可以消除。

5. 一取穴歌

取穴先將爪切深。須教毋外慕其心。令他榮衛無傷礙。醫者方堪入妙針。

凡下針用左手大指甲重切。所針之穴。令氣血開。教病者心專於內。不要外馳。然後下針。使針不傷榮衛。方堪入妙。

白話文:

凡是針灸,要用左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壓所要針灸的穴位,使氣血暢通。並且教導病人將心思專注於體內,不要往外馳散。然後再下針,這樣針就不會傷及人體的氣血,才能達到高明的境界。

6. 二持針歌

持針之士要心雄。手如握虎莫放鬆。欲識機關三部奧。須將此理再推窮。

凡下針之時。須心小力雄。以右手持氣針於穴上。勢若握虎。不敢放鬆。著力漫旋。插直至應止之處。吸氣三口。然後方提針徐徐而出。凡機關三才奧理。欲先識於心。而行於針者。須將此再三推究可也。

白話文:

每當下針時,須心裡戒慎小心,力量要雄壯。右手拿著針,放在穴位上,氣勢如同緊握老虎一般,不敢放鬆。插針的時候,緩慢旋轉著,直到針插到應有的位置。吸氣三次,然後才慢慢把針提出來。凡是針灸的技巧和理論,都必須先在心裡認識清楚,然後才能付諸實踐。必須將這些理論和技巧反覆推敲,才能真正掌握。

7. 三溫針歌

溫針之理最為良。口內溫和審穴方。毋令冷熱相爭摶。榮衛宣通始安詳。

凡下針必先將所用之針入於口中。使針尖溫熱。審定穴所。方可刺下。勿令冷熱相爭。庶血氣調和。而得安詳也。

白話文:

每次施針之前,必須先將要使用的針頭放入口中,讓針頭溫熱起來。確定穴位位置後,纔可以將針刺下去。不要讓冷熱交替,這樣才能讓血氣調和,病人才能得到安詳。

8. 四進針歌

進針理法取關機。失經失穴最不宜。陽經取陷陰經脈三思已定針自愈。

凡下針要病人神氣定息數勻。醫者亦如之關機。最切忌太忙。須細審經絡穴所在何部分。不可輕施其針。失於經絡穴所也。如在陽部。必取筋骨間陷下之處。則不傷於筋骨。如在陰分郄膕之內動脈相應間。則以爪重切經少待片時。方可進針。而不傷於榮衛。又必三思已定。然後下針。病可愈矣。

白話文:

  1. 凡是針灸,一定要讓病人精神安定、呼吸均勻。醫生也一樣,需要保持專心一致。最忌諱的是太過匆忙。必須仔細審視經絡穴位的位置,不可輕易施針。如果誤刺到經絡穴位,就會造成損傷。

  2. 比如在陽部,一定要選擇筋骨之間陷下的部位,這樣就不會傷及筋骨。如果在陰分,則要選擇郄膕之內的動脈相應之間,用指甲重重地切按穴位,稍等片刻,才能進針,這樣就不會傷及榮衛之氣。

  3. 而且一定要三思而後行,然後才能下針。這樣,疾病才能治癒。

9. 五指循歌

部分經絡要指循。只為針頭不緊沉。推則行之引則止。調和血氣使來臨。

凡下針若氣不至。用指於所屬部分經絡之路上下左右推而行之。引而止之往來循之。使血氣上下均勻。針下自然氣至沉緊。得氣即瀉之意也。

白話文:

如果針灸時氣血不通,則用手指在所屬經絡的路徑上上下左右推動,引導氣血運行,使氣血上下均勻。這樣針刺下去,自然會氣至沉緊,也就是得氣了,此時就可以瀉針了。

10. 六攝法歌

攝法原因氣滯經。大指爪中切莫輕以指持針待氣至邪氣流行針自輕。

凡攝針者。因針下邪氣滯澀不行也隨經絡上下。用大指爪甲重切之。使正氣流行。則邪氣不能滯澀。而針下自覺活動矣。

白話文:

凡是使用針灸的人,因為在針灸針刺後,邪氣滯留阻塞,無法順著經絡上下流通。所以需要用大拇指的指甲用力刮擦患處,讓正氣運行流通。這樣,邪氣就無法滯留阻塞,而針灸針刺的效果就會立即顯現出來。

11. 七退針歌

退針手法理須知。三才訣內總元機。一部六數三吸氣。須臾病痛自然除。

凡退針全在手法三才之內。皆有要訣元機。不可不識。如欲退針。必須緩緩而出自地部。退至人部。再漸退至天部。俱用少陰之六數瀉之。每一部六數。須要少停。三部共行三六一十八數。令病人吸氣三口。隨吸隨提。徐徐退至天部。疾病自然愈矣。

白話文:

中醫針灸術中的退針,全都在手法三才的範圍之內,都有很重要的訣竅與關鍵,並非不瞭解也能退針,(退針是指把針從病人的身體上拔出來)。當退針時,必須慢慢地從地部(太陰)退出來,退到人部(少陽)之後,再逐漸退到天部(陽明)。這三個步驟都要用少陰之六次數慢慢瀉出來。每個步驟都是六次,每次都要稍微停一下,三個步驟總共是三六,也就是十八次。讓病人吸三口氣,跟隨著每次的吸氣,慢慢將針退到天部,這時候疾病自然痊癒了。

12. 八搓針歌

搓針瀉氣最為奇。氣至針纏莫就移。渾如搓線悠悠轉。急則纏針肉不離。

搓針者凡進退搓捻皆催其氣至。以瀉邪氣也。如覺針下氣緊。切勿就移用須以瀉法。但微微動轉如搓線之狀。若轉之太緊。必至肉纏針頭。邪氣滯澀而不能除矣。

白話文:

搓針的人,無論進針還是退針,都要搓捻催動氣血到達。這是為了瀉除邪氣。如果感覺到針下氣血緊滯,切不可立即移針,必須繼續使用瀉法。只須微微移動,如同搓線。如果搓動太緊,必定會使肌肉纏住針頭,邪氣滯澀,無法去除。

13. 九捻針歌

捻針指法不相同。一般在手兩般功。內外轉移行上下。助正驅邪疾自輕。

凡捻針時。雖一般在手。而指法不同。故功有兩般也。如欲治上。則大指向外捻。外捻者。令其氣向上也。如欲治下。則大指向內捻。內捻者。令其氣至下也。內捻為之補。外捻為之瀉。如經絡向下者。轉針頭逆之。則為迎也。經絡向上者。移針頭順之。則為隨也。指法得宜。則正氣自復。而邪氣自退矣。

白話文:

凡是在旋轉針灸針的時候,雖然一般都在手上進行,但是手指的技法不同,所以功效也有兩種情況。如果想要治療上部,則大拇指朝外旋轉。朝外旋轉的目的,是讓氣向上運行。如果想要治療下部,則大拇指朝內旋轉。朝內旋轉的目的,是讓氣向下運行。朝內旋轉叫做補,朝外旋轉叫做瀉。如果經絡向下,那麼旋轉針頭反向,就叫做迎。經絡向上,那麼旋轉針頭順向,就叫做隨。手指技法得當,則正氣就會自己恢復,而邪氣就會自己退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