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虫部第四十卷 (11)

回本書目錄

虫部第四十卷 (11)

1. 人蝨

(《拾遺》)

【釋名】虱。

時珍曰:蝨從虱,從⿱䖝䖵。卂音迅,⿱䖝䖵音昆,蝨行迅疾而昆繁故也。俗作虱。

白話文:

【解釋】蝨子。

李時珍說:蝨子的「蝨」字從「蝨」部,從「卂䖝䖵」。「卂」音同「迅」,「䖝䖵」音同「昆」,因為蝨子行動快速且數量眾多,所以取名為「蝨」。俗字寫作「蝨」。

【集解】慎微曰:按:《酉陽雜俎》云:人將死,蝨離身。或云取病人蝨於床前,可卜病。如將差蝨行向病者,背則必死也。荊州張典兵曾捫得兩頭蝨也。

白話文:

【集解】慎微說:根據《酉陽雜俎》的記載,人將要死的時候,蝨子會離開身體。還有人說,可以從病牀前抓蝨子來占卜病人的命運。如果蝨子爬向病人,病人就會死亡。荊州的張典兵曾經抓到過兩頭蝨。

時珍曰:人物皆有蟲,但形各不同。始由氣化,而後乃遺卵出蟣也。《草木子》言其六足,行必向北。《抱朴子》云:頭蝨黑,著身變白。身蝨白,著頭變黑,所漸然也。又有蝨症、蝨瘤諸方法,可見蝨之為害非小也。《千金方》云:有人齧蝨在腹中,生長為症,能斃人。用敗篦敗梳,各以一半燒末,一半煮湯調服,即從下部出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每個人身上都有蟲,但形狀各不相同。最初由氣化而生,然後才遺留成為蝨卵生出蝨子。《草木子》中說蝨子有六隻腳,爬行必定朝向北方。《抱朴子》中說:頭蝨是黑色的,爬到身上就變成白色。身體的蝨子是白色的,爬到頭上就變成黑色,這是逐漸變化的。還有蝨症、蝨瘤等各種方法,可見蝨子對人類的危害不小。《千金方》中說:有人因吃蝨子而導致腹中長蟲,生長為症,能致人死亡。可以用燒壞的篦子和梳子,各取一半燒成末,另一半煮湯調服,就可以從下部排出蝨子。

徐鉉《稽神錄》云:浮梁李生背起如盂,惟癢不可忍。人皆不識。醫士秦德立云:此蝨瘤也。以藥敷之,一夕瘤破,出蝨鬥余,即日體輕。但小竅不合,時時蝨出無數,竟死。《予記唐小說》載滑臺一人病此。賈魏公言:惟千年木梳燒灰,及黃龍浴水,乃能治之也。洪邁《夷堅志》云:臨川有人頰生瘤,癢不可忍,惟以火炙。

白話文:

徐鉉的《稽神錄》中記載:浮樑的李生背上長了一個大腫瘤,像個碗一樣,奇癢難忍。沒人知道是什麼病。醫生秦德立說:這是蝨子瘤。於是用藥敷在腫瘤上,一夜之間腫瘤破裂,爬出了無數蝨子,李生頓時感到身體輕快了很多。但是,腫瘤留下的那個小洞卻沒有癒合,時不時有蝨子從裡面爬出來,最終李生因病去世。《予記唐小說》中記載,滑臺有個人得了這種病。賈魏公說:只有用千年木梳燒成的灰和黃龍浴水才能治癒這種病。洪邁的《夷堅志》中記載:臨川有人臉頰上長了一個腫瘤,癢得難以忍受,只能用火燒來止癢。

一醫剖之,出蝨無數,最後出二大蝨,一白一黑,頓愈,亦無瘢痕。此蝨瘤也。又今人陰毛中多生陰蝨,癢不可當,肉中挑出,皆八足而扁,或白或紅。古方不載。醫以銀杏擦之,或銀硃熏之皆愈也。

白話文:

有一位醫生剖開腫瘤,裡面爬出了無數的蝨子,最後爬出了兩隻大蝨子,一隻白色的,一隻黑色的。腫瘤頓時痊癒,也沒有留下疤痕。這就是蝨瘤。現在的人陰毛中也會長陰蝨,奇癢難忍,從肉裡面挑出來,都是有八隻腳的,扁平的,有時是白色的,有時是紅色的。古方的醫書中沒有記載。醫生用銀杏擦拭或用銀硃燻烤,皆可治癒。

【氣味】咸,平,微毒。畏水銀、銀硃、百部、菖蒲、蝨建草、水中竹葉、赤龍水、大空。

白話文:

氣味:鹹味,性質平和,微毒。忌諱與水銀、銀硃、百部、菖蒲、蝨建草、水中竹葉、赤龍水、大空等一起使用。

【主治】人大發頭熱者,令腦縫裂開,取黑蝨三五百搗敷之。又治疔腫,以十枚置瘡上,用荻箔繩作炷,灸蝨上,即根出也。又治腳指間肉刺瘡,以黑蝨敷之,根亦出也(藏器)。眼毛倒睫者(拔去毛,以蝨血點上,數次即愈。時珍)。

白話文:

【主治】

  1. 人的大發高燒,導致腦縫裂開,將3到500隻黑蝨搗碎塗抹即可。

  2. 又治癒毒瘡,取黑蝨10隻放在瘡上,用蘆荻莖繩做為炷,在黑蝨上點燃灸燒,毒瘡根部就會顯現出來。

  3. 又能治療腳趾間的肉刺瘡,將黑蝨塗抹在患處,毒瘡根部也會顯現出來。(出自《藏器》)

  4. 治療倒睫毛,將睫毛拔掉,用黑蝨的血點在眼皮上,多次即可治癒。(出自《時珍》)

【附方】新一。

腳指雞眼:先挑破。取黑、白蝨各一枚置於上縛之,數用自愈也。(《便民圖纂》)。

白話文:

腳趾上長雞眼:先用針挑破雞眼。取黑蝨和白蝨各一隻,放在雞眼上,用線條綁起來。這樣反覆使用,雞眼就會自行癒合。(《便民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