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序例第一卷上 (13)

回本書目錄

序例第一卷上 (13)

1. 五運六淫用藥式

厥陰司天(巳亥年),風淫所勝,平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瀉之(王注云:厥陰氣未為盛熱,故以涼藥平之)。

白話文:

在厥陰司天(蛇年、豬年)的年份,風邪最容易盛行,此時應以辛涼的藥物來平息風邪,再輔以苦甘之藥,用甘味來緩和辛涼之性,用酸味來瀉散風熱(王注說:厥陰之氣還沒有十分炎熱,所以用涼藥來平息)。

清反勝之,治以酸溫,佐以甘苦。

少陰司天(子午年),熱淫所勝,平以鹹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寒反勝之,治以甘溫,佐以苦酸辛。

白話文:

少陽司令時(寅申巳亥年)

熱邪過盛,以鹹寒藥平之,佐以苦甘藥,再用酸味藥收斂。寒邪過盛,以甘溫藥治療,佐以苦酸辛藥。

太陰司天(丑未年),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身半以上,濕氣有餘,火氣復郁,則宜解表流汗而祛之也)。

白話文:

太陰濕土主宰天(丑年、未年,屬土,太陰乃濕土之神,居天位),濕淫為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濕上甚而熱太過,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

熱反勝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

白話文:

盛熱之邪,應用苦寒藥物治療,並配以苦酸的藥物。

少陽司天(寅申年),火淫所勝,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發之,以酸復之(熱氣已退,時發動者,是為心虛氣散不斂,以酸收之,仍兼寒助,乃能除根。熱見太甚,則以苦發之。汗已便涼,是邪氣盡;汗已猶熱,是邪未盡,則以酸收之;已汗又熱,又汗復熱,是臟虛也,則補其心可也)。

白話文:

少陽在天氣中居支配地位(寅、申年的五行屬木,少陽司天,所以少陽旺),火熱之氣盛行,需要用酸味和寒涼性質的藥物來平息,輔以苦味和甘味,用酸味收斂,用苦味發散,再用酸味調理(火氣已經退卻,但有時會再次發動,這是因為心臟虛弱,氣血不收斂所致,用酸味收斂,再輔以寒涼的藥物,才能根除。火熱之氣太過嚴重,則用苦味發散。出汗後突然變涼,說明邪氣已經散盡;出汗後仍然發熱,說明邪氣還沒有散盡,則用酸味收斂;出汗後又發熱,再次出汗後又發熱,說明臟腑虛弱,則需要補益心臟)。

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

白話文:

寒氣如果過於強盛,應以甘溫之藥為主,佐以苦辛之藥輔助治療。

陽明司天(卯酉年),燥淫所勝,平以苦溫,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制燥之法以苦溫。宜下必以苦,宜補必以酸,宜瀉必以辛)。

白話文:

陽明司天(卯酉年),乾燥和淫邪之氣盛行,用苦溫之藥來治療,再輔以酸、辛之藥,用苦藥來瀉下(治療乾燥的方法是以苦溫之藥。需要瀉下的必須用苦藥,需要補益的必須用酸藥,需要瀉氣的必須用辛藥)。

熱反勝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

太陽司天(辰戌年),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佐以苦甘,以咸瀉之。

熱反勝之,治以鹹冷,佐以苦辛。

白話文:

繁體中文:

熱反勝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

太陽司天(辰戌年),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佐以苦甘,以鹹瀉之。

熱反勝之,治以鹹冷,佐以苦辛。

熱證相反,要用辛寒藥治療,輔以苦甘藥。

太陽司天(辰戌年),由寒邪導致的病證,用辛熱藥治療,輔以苦甘藥,用鹹味藥瀉下。

熱證相反,要用鹹冷藥治療,輔以苦辛藥。

厥陰在泉(寅申年),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以甘緩之,以辛散之(風喜溫而惡清,故以辛涼勝之。估以苦,隨所利也。木苦急,以甘緩之。木苦抑,以辛散之)。

白話文:

當厥陰在泉(即寅申年),風淫入侵內在,治療時應該使用辛涼藥物,輔以苦藥,用甘藥緩和,用辛藥疏散。(風喜溫而惡清,所以用辛涼藥物勝過它。輔以苦藥,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木性苦急,用甘藥緩和它。木性苦抑,用辛藥疏散它。)

清反勝之,治以酸溫,佐以苦甘,以辛平之。

白話文:

以清涼退熱的藥物治療反胃嘔吐,輔以苦和甘味的藥物,並佐以辛味平和的藥物。

少陰在泉(卯酉年),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熱性惡寒,故以鹹寒。熱甚於表,以苦發之;不盡,復寒制之;寒制不盡,復苦發之,以酸收之。甚者再方,微者一方,可使必已。時發時止,亦以酸收之)。

白話文:

少陰在泉(卯酉年),熱邪暴烈,侵犯內臟,以鹹寒的藥物治療,佐以甘、苦之品,以酸收斂邪氣,以苦藥發散邪熱。(熱性畏寒,所以用鹹寒藥物治療。熱邪盛於體表,用苦藥發散;若熱邪未盡,再用寒藥制伏;寒藥仍不能完全制伏,再用苦藥發散;然後用酸藥收斂。病重者連續用兩次方藥,輕者用一次方藥即可痊癒。熱邪時發時止,也用酸藥收斂。)

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平之。

白話文:

寒邪反覆發作,應以甘溫之藥治療,輔以苦味辛味之藥,調和以鹹味平和之藥。

太陰在泉(辰戌年),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濕與燥反,故以苦熱。佐以酸淡,利竅也)。

白話文:

太陰在泉(辰戌年),體內濕氣過多,應以苦熱藥物治療,並輔以酸淡藥物,既通過苦性來使體內乾燥,又通過淡性來疏泄濕氣(濕與燥相反,所以用苦熱來治療。輔以酸淡藥物,是可以疏通竅道)。

熱反勝之,治以苦冷,佐以鹹甘,以苦平之。

白話文:

以熱證反勝寒證,用苦寒藥物治療,再輔以鹹甘藥物,以苦味藥物來平衡。

少陽在泉(巳亥年),火淫於內,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火氣大行於心腹,咸性柔軟以制之。以酸收其散氣。大法須汗者,以辛佐之)。

白話文:

少陽在泉(巳亥年),體內火氣過盛,治療應以鹹冷為主,配合苦辛,以酸味收斂,以苦味發散(體內火氣大行於心腹,用鹹味柔軟來制止它。用酸味收斂它分散的氣。若治療大法需要發汗,則以辛味來輔助)。

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平之。

陽明在泉(子午年),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溫利涼性,故以苦下之)。

熱反勝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為利。

白話文:

寒反勝之

當寒邪反覆發作,治療應以溫熱之藥為主,佐以苦辛之藥,以鹹味藥物平衡之。

陽明在泉(子午年)

陽明經在泉穴發熱,是因為燥邪內侵所致,治療應以苦溫之藥為主,佐以甘辛之藥,以苦藥瀉下之(溫利涼性,故用苦藥瀉下)。

熱反勝之

當熱邪反覆發作,治療應以平寒之藥為主,佐以苦甘之藥,以酸味藥物平衡之,以維持陰陽調和。

太陽在泉(丑未年),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以熱治寒,是為摧勝,折其氣也)。

白話文:

太陽的經脈在泉穴的位置(醜未年),寒氣侵襲內臟,使用甘熱的藥物治療,輔以苦辛的藥物,用鹹味的藥物瀉出寒氣,用辛味的藥物滋潤,用苦味的藥物使身體堅固。(用熱藥治療寒證,是為了摧敗寒氣,折挫寒氣的氣勢)。

熱反勝之,治以鹹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

白話文:

熱反勝之,治以鹹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

當熱氣過盛導致身體不適時,可以使用鹹冷的食物來治療。同時搭配甘甜和辛辣的食物,並加入苦味食物來平衡。

李時珍曰:司天主上半年,天氣司之,故六淫謂之所勝,上淫於下也,故曰平之。在泉主下半年,地氣司之,故六淫謂之於內,外淫於內也,故曰治之。當其時而反得勝己之氣者,謂之反勝。六氣之勝,何以徵之?燥甚則地干,暑勝則地熱,風勝則地動,濕勝則地泥,寒勝則地裂,火勝則地涸是也。其六氣勝復主客、證治病機甚詳,見《素問·至真要大論》,文多不載。

白話文:

李時珍說:上半年由司天主掌,天氣主導,因此六淫被稱為「所勝」,上部的邪氣侵犯下部,所以說要「平之」。下半年由泉主掌,地氣主導,因此六淫被稱為「於內」,外界的邪氣侵犯內部,所以說要「治之」。在適當的時候,反過來得到剋制自身邪氣的正氣,稱為「反勝」。六氣的勝,如何證實呢?燥氣盛則土地乾旱,署氣盛則土地炎熱,風氣盛則土地震動,濕氣盛則土地泥濘,寒氣盛則土地裂開,火氣盛則土地乾涸。六氣勝復主客、證治病機非常詳細,請參閱《素問·至真要大論》,文章太多不一一載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