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火部第六卷 (1)

回本書目錄

火部第六卷 (1)

1. 火部第六卷

李時珍曰:水火所以養民,而民賴以生者也。本草醫方,皆知辨水而不知辨火,誠缺文哉。火者,南方之行,其文橫則為三卦,直則為火字,炎上之象也。其氣行於天,藏於地,而用於人。太古燧人氏上觀下察,鑽木取火,教民熟食,使無腹疾。周官司烜氏以燧取明火於日,鑑取明水於月,以供祭祀。

白話文:

李時珍說:水跟火是滋養人民的重要資源,人們仰賴它們才能生存;而中醫的藥材和處方裡,都知道辨識水,卻不知道辨識火,這真是知識的缺乏啊。火,是南方運行著的東西,它的文字橫著寫是三個卦象,直著寫是「火」字,都是火向上燃燒的狀態,火的氣勁運行在天上、儲藏在地下、被人類利用;在太古時代,燧人氏上看天象、下察地貌,鑽木取火,教導人民把食物煮熟來吃,讓大家免於腹部疾病。周朝官府中的「司烜氏」,用燧石在太陽底下取明火,用鑑子在月亮底下取明水,這些火和水都用於祭祀的儀式中。

司爟氏掌火之政令,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曲禮》云:聖王用水火金木,飲食必時。則古先聖王之於火政,天人之間,用心亦切矣,而後世慢之何哉?今撰火之切於日用灸焫者凡一十一種,為火部云。

白話文:

司爟氏負責火相關的政令,在不同的季節改變國內的火政以防治當令的疾病。《曲禮》中說:聖王使用水火金木,飲食有節制。可見古代的聖王對於火政,是十分認真的。但是後世的人卻怠慢了火政,這是為什麼呢?現在我撰寫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灸焫等11種火療方法,稱為「火部」。

《本草拾遺》一種(唐陳藏器),《本草綱目》一十種(明李時珍)

【附註】元朱震亨。

白話文:

本草拾遺(唐代陳藏器著)

本草綱目(明代李時珍著,共有十種)

**註釋:**元代朱震亨

2. 火之一

凡一十一種

白話文:

凡一十一種

3. 陽火、陰火

(《綱目》)

白話文:

《綱目》

《綱目》是一部記載中藥材的鉅著,由明朝的李時珍編撰。它記載了1892種中藥材,包含了各種動植物和礦物。

《綱目》分為62卷,包括了藥材的分類、形態、產地、功效、配伍、禁忌等資訊。它收錄了許多前人的研究成果,並加入了李時珍自己的見解和經驗。

《綱目》是中藥學的集大成之作,對中醫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它至今仍是中醫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參考書。

【集解】李時珍曰:火者五行之一,有氣而無質,造化兩間,生殺萬物,顯仁藏用,神妙無窮,火之用其至矣哉。愚嘗繹而思之,五行皆一,唯火有二。二者,陰火、陽火也。其綱凡三,其目凡十有二。所謂三者,天火也,地火也,人火也。所謂十有二者,天之火四,地之火五,人之火三也。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火是五行之一,有氣體而沒有固體形態,在天地間創造和毀滅萬物,顯露仁愛,暗藏功用,神奇奧妙,火的用處實在是太大了。我曾經思考過,五行都是一體的,只有火有兩種。這兩種火就是陰火和陽火。火的大類總共有三種,具體的有十二種。所謂的三種火是:天火、地火、人火。所謂的十二種火是:天上的火有四種,地上的火有五種,人體的火有三種。

試申言之,天之陽火二:太陽,真火也;星精,飛火也(赤物暾暾,降則有災,俗呼火殃)。天之陰火二:龍火也,雷火也(龍口有火光,霹靂之火,神火也)。地之陽火三:鑽木之火也,擊石之火也,戛金之火也。地之陰火二:石油之火也(見石部石腦油),水中之火也(江湖河海,夜動有火。

白話文:

天上的陽火有兩種:太陽,是真正的火;星星,是飛火(火紅的東西的光芒閃爍,掉落就會有災難,俗稱火殃)。天上的陰火有兩種:龍火,是雷火(龍嘴裡有火光,霹靂之火,神火)。地上的陽火有三個:鑽木之火,擊石之火,戛金之火。地上的陰火有兩個:石油之火(參見石部石腦油),水中的火(湖泊河流海洋,夜晚會動有火)。

或云:水神夜出,則有火光)。人之陽火一,丙丁君火也(心、小腸,離火也)。人之陰火二:命門相火也(起於北海,坎火也,遊行三焦,寄位肝膽),三昧之火也(純陽,干火也)。合而言之,陽火六,陰火亦六,共十二焉。諸陽火遇草而焫,得木而燔,可以濕伏,可以水滅。

白話文:

有人說:水神在晚上出來,就會出現火光。人體的陽火有一種,就是丙丁君火(心、小腸,離火)。人體的陰火有兩種:命門相火(起源於北海,坎火,遊行三焦,寄位肝膽),三昧之火(純陽,幹火)。合起來說,陽火有六種,陰火也有六種,總共有十二種。陽火遇到草就會燃燒,遇到木頭就會焚燒,可以用水淹熄,也可以用水撲滅。

諸陰火不焚草木而流金石,得濕愈焰,遇水益熾。以水折之,則光焰詣天,物窮方止;以火逐之,以灰撲之,則灼性自消,光焰自滅。故人之善反於身者,上體於天而下驗於物,則君火相火、正治從治之理,思過半矣。此外又有蕭丘之寒火(蕭丘在南海中,上有自然之火,春生秋滅。

白話文:

諸般虛火不燃燒草木卻流向金屬,得到濕氣火勢更加猛烈,遇到水燃燒更旺盛。用水撲滅,則光焰上升至天空,直到事物消耗殆盡才停止;用火驅趕,用灰燼撲打,則灼熱的本性就會自行消失,光焰就會自行熄滅。所以人擅於反省自身的人,將天理付諸實踐並驗證於事物,那麼君火相火、相應治法和相應病情的道理,就可以思考過半了。除此之外還有蕭丘的寒火(蕭丘在南海中間,上面有自然的火,春天燃燒秋天熄滅)。

生一種木,但小焦黑。出《抱朴子外篇》。又陸游云:火山軍,其地鋤耘深入,則有烈焰,不妨種植。亦寒火也),澤中之陽焰(狀如火焰,起於水面。出《素問王冰注》),野外之鬼磷(其火色青,其狀如炬,或聚或散,俗呼鬼火。或云:諸血之磷光也),金銀之精氣(凡金銀玉寶,皆夜有火光)。

白話文:

生長一種樹木,但卻焦黑。出於《抱朴子外篇》。陸遊也說:火山軍,當地鋤頭深入耕耘,就會有烈焰冒出,但並不妨礙種植。這也是寒火。澤中之陽焰(形狀像火焰,出現在水面。出於《素問王冰注》),野外之鬼磷(火焰的顏色是青色,形狀像火炬,時而聚集時而散開,俗稱鬼火。有人說:是血液的磷光),金銀之精氣(凡是金銀玉寶,夜間都會有火光)。

此皆似火而不能焚物者也。至於樟腦、猾髓,皆能水中發火,(樟腦見木部,猾髓見獸部)。濃酒、積油,得熱氣則火自生。(燒酒、醇酒,得火氣則自焚。油滿百石,則火自生。油紙、油衣、油鐵,得熱蒸激,皆自生火也)。南荒有厭火之民(國近黑崑崙,人能食火炭)、食火之獸(《原化記》云:禍鬥獸,狀如犬而食火,糞復為火,能燒人屋);西戎有食火之鳥(駝鳥,見禽部)。火鴉蝙蝠,能食焰煙;火龜火鼠,生於火地。

白話文:

以上提及的東西,它們都像火,但卻不能燃燒東西。至於樟腦、猾髓,它們都能在水中產生火。(樟腦參見木部,猾髓參見獸部。)濃酒、積油,遇到熱氣就會自然產生火。(燒酒、醇酒,遇到火氣就會自然燃燒。油滿百石,就會自然產生火。油紙、油衣、油鐵,遇到熱蒸氣刺激,都會自然產生火。)南荒地區有厭火之民(這個國家靠近黑崑崙,那裡的人能吃火炭)、食火之獸(《原化記》中說:禍鬥獸,形狀像狗,卻吃火,糞便又變成火,能燒毀人房屋);西戎地區有食火之鳥(駝鳥,參見禽部)。火鴉、蝙蝠,能吃火焰和煙霧;火龜、火鼠,生活在火地之中。

(火龜見介部龜下,火鼠見獸部鼠下)。此皆五行物理之常,而乍聞者目為怪異,蓋未深詣乎此理故爾。復有至人,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入金石無礙,步日月無影。斯人也,與道合真,不知其名,謂之至人。蔡九峰只言木火、石火、雷火、水火、蟲火、磷火,似未盡該也。

白話文:

《火龜》見於介部《龜》字下,《火鼠》見於獸部《鼠》字下。這些都是五行物理的正常規律,但初次聽聞的人卻視其為怪異,這都是因為他們對此理研究不透徹的緣故。另外還有一種得道的人,可以入水而不溺,入火而不焚,穿行於金石之中而沒有阻礙,行走於日月之中也沒有影子。這種人,與大道合為一體,姓名不詳,被稱為得道之人。蔡九峯只說了木火、石火、雷火、水火、蟲火、磷火,似乎還沒有說全。

震亨曰: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陽動而變,陰靜而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各一其性。唯火有二:曰君火,人火也;曰相火,天火也。火內陰而外陽,主乎動者也,故凡動皆屬火。以名而言,形氣相生,配於五行,故謂之君;以位而言,生於虛無,守位稟命,因其動而可見,故謂之相。天主生物,故恆於動,人有此生,亦恆於動。

白話文:

孫思邈說:太極運動而產生陽氣,靜止而產生陰氣,陽氣運動而發生變化,陰氣靜止而合在一起,並生出水火木金土,各有其性質。只有火有兩種:一種叫做君火,是人體的火;一種叫做相火,是天體的火。火內部是陰而外部是陽,主導著運動,所以一切運動都屬於火。按名稱來說,形體和氣息相生,與五行相配,所以稱為君火。就位置來說,它生於虛無之中,保持著自己的位子,秉承命令,因為它的運動而可以看見,所以稱為相火。天體主持著生物的產生,所以恆常運動著,人類有了生命,也就恆常運動著。

動者,皆相火之為也。見於天者,出於龍雷則木之氣,出於海則水之氣也;具於人者,寄於肝腎二部,肝木而腎水也。膽者肝之腑,膀胱者腎之腑,心包絡者腎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腎之分,皆陰而下者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自生。天之火雖出於木,而皆本乎地。

白話文:

運動的物體,都是相火的作為。反映在自然界,出現在龍雷中,就是木的氣;出現在海裡,就是水的氣。在人體內,相火寄存在肝腎兩個部位,肝主木,腎主水。膽是肝的腑,膀胱是腎的腑,心包絡是腎的配偶,三焦因焦而得名,而下焦主宰肝腎的區分,都是陰性和下行的。沒有這股火,自然界就不能生長萬物;人沒有這股火,就不能繁衍生息。自然界的火雖然出於木,但是都源於地。

故雷非伏,龍非蟄,海非附於地,則不能鳴,不能飛,不能波也。鳴也,飛也,波也,動而為火者也。肝腎之陰,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也。然而東垣以火為元氣之賊,與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者,何哉?周子曰:神發知矣。五性感物而萬事出。有知之後,五者之性,為物所感而動,即《內經》五火也。

白話文:

因此,如果雷不隱藏,龍不蟄伏,海不依附於大地,那麼它們就無法發出聲響、飛翔或產生波浪。雷聲、鳥飛、波浪都是動而化為火的現象。肝臟和腎臟的陰氣,都具有元氣,人體與自然界的規律是相同的。然而,東垣認為火是元氣的盜賊,與元氣不相容,一種增強則另一種減弱,這是為什麼呢?周敦頤說:神發揮了智慧。五官感知外物而產生萬事萬物。有智慧之後,五行的特性受到外物的影響而產生變化,這便是《內經》中所說的五火。

五性缺陽之火,與相火相扇,則妄動矣。火起於妄,變化莫測,煎熬真陰,陰虛則病,陰絕則死。君火之氣,《經》以暑與濕言之;相火之氣,《經》以火言之,蓋表其暴悍酷烈甚於君火也。故曰:相火元氣之賊。周子又曰: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朱子曰:必使道心常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聽命焉。

白話文:

如果沒有陽火,腎火就會虛旺而妄動。虛火起來沒有規律,變化莫測,煎熬真陰,陰虛就會得病,陰絕就會死亡。君火之氣,《黃帝內經》用暑熱濕氣來描述;相火之氣,《黃帝內經》用火來描述,這是因為相火的暴烈和酷烈遠勝於君火。所以說:相火是元氣的賊寇。周敦頤又說:聖人用中正仁義來安定並掌握安靜。朱熹說:一定要讓理性的心性經常成為身體的主宰,而人慾的心性要始終聽從理性的心性的命令。

夫人心聽命而又主之以靜,則彼五火之動皆中節,相火唯有裨補造化,以為生生不息之運用爾,何賊之有?或曰:《內經》只於六氣言火,未言及臟腑也。曰:岐伯歷舉病機一十九條,而屬火者五:諸熱瞀瘛,皆屬於火;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是也。

白話文:

人的心性必須聽命於理,而且以靜定為準則,那麼,心氣、肺氣、肝氣、脾氣、腎氣這五氣的運行便會合乎法度,相火也只有補益造化的功能,用以生生不息地運行,怎麼會產生危害呢?有的人說:《內經》裡只在討論六氣的時候講火,沒有談到臟腑。我說:岐伯依次列舉了十九條致病原因,其中屬於火的就有五項:各種熱病引起的昏迷、狂亂,都屬於火;各種逆行的、一直衝到上的病症,都屬於火;各種急躁狂妄、逾越正道的病症,都屬於火;各種拘急、驚恐、胕腫、驚駭,都屬於火。

劉河間云:諸風掉眩屬於肝,風火也;諸氣膹郁屬於肺,燥火也;諸濕腫滿屬於脾,濕火也;諸痛癢瘡屬於心,鬱火也。是皆火之為病,出於臟腑者然也。以陳無擇之通敏,猶以暖溫為君火,日用之火為相火,無怪乎後人之聾瞽也。

白話文:

劉河間說:各種風病導致的頭暈屬於肝病,是風火造成的;各種氣滯導致的胸悶屬於肺病,是燥火造成的;各種水腫屬於脾病,是濕火造成的;各種疼痛、發癢、生瘡屬於心病,是鬱火造成的。這些都是由火引起的疾病,源自於臟腑。即使像陳無擇這樣聰明的人,也把溫熱之火視為君火,把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火視為相火,難怪後人會對此混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