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針經節要》~ 十二經穴治證 (1)

回本書目錄

十二經穴治證 (1)

1. 手太陰肺經

少商(井) 魚際(滎) 太淵(俞) 經渠(經) 尺澤(合)

○少商二穴木也在手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手太陰之脈所出也,為井,治煩心善噦,心下滿,汗出而寒,咳逆痎瘧,振寒,腹滿,唾沫唇乾,引飲不下,膨膨,手攣指痛,寒慄,鼓頷,喉中鳴,以三稜針刺之,微出血,泄藏熱。湊唐刺史成君綽,忽腮頷腫大如升,喉中閉塞,水粒不下,三日,甄權針之,立愈,不宜灸。

白話文:

  • 少商穴:木穴,位於大拇指指甲的內側,大約一指甲寬的位置。是手太陰肺經的井穴,有瀉肺熱、清心火的作用,可治療煩心、噁心、胸悶、盜汗、寒戰、咳嗽、瘧疾、腹脹、口乾、口渴、腹膨、手攣屈疼痛、寒戰、腮腫、喉嚨有聲音等疾病。用三稜針刺入,微微出血,可以排出體內的熱毒。

  • 有個叫成君綽的唐朝刺史,突然腮腺腫大如拳頭,喉嚨腫塞,連水都不能喝。三天後,甄權用針刺之,立馬就好了。這個穴位不宜灸。

○魚際二穴火也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中,手太陰脈之所流也,為滎,治酒病,惡風寒,虛熱,舌上黃,身熱,頭痛,咳嗽,汗不出,痹走胸背痛,不得息,目眩,煩心,少氣,腹痛,不下食,肘攣,肢滿,喉中乾燥,寒慄,鼓頷,咳引尻痛,溺出,嘔血,心痹,悲恐,針入二分,留三呼。

白話文:

★魚際穴

在手的大拇指根部內側後方,散佈在脈絡中,是手太陰經脈的流經處,屬於滎穴。可用於治療酒癮、怕風寒、虛熱、舌頭上有黃苔、身體發熱、頭痛、咳嗽、不出汗、痹症延伸到胸背,疼痛不止,頭暈目眩、心裡煩躁不安、氣短、腹痛、吃不下飯、手肘彎曲不能伸直、四肢腫脹、喉嚨乾燥、寒戰、脖子腫脹、咳嗽引起的臀部疼痛、小便困難、吐血、心臟疼痛、悲傷恐懼。針刺深度為二分,留針三口氣的時間。

○太淵二穴土也在手掌後陷中,手太陰脈之所注也,為腧,治胸痹,逆氣,寒厥,善噦,嘔飲水,咳嗽,煩怨,不得臥,肺脹滿,膨膨,臂內廉痛,目生白翳,眼眥赤筋,缺盆中引痛,掌中熱,數欠,喘不得息,噫氣上逆,心痛,嘔血,振寒,咽乾,狂言,口噼,可灸三壯,針入二分。

白話文:

○太淵穴在手掌後方的凹陷處,是手太陰肺經的腧穴,具有治療胸痺、逆氣、寒厥、善噦、嘔吐飲水、咳嗽、煩怨、不得臥、肺脹滿、膨脹、臂內側疼痛、目生白翳、眼角赤筋、缺盆中引痛、掌中發熱、數次欠伸、喘息不得休息、噫氣上逆、心痛、嘔血、振寒、咽乾、狂言、口乾裂,可以用灸法施灸三壯,針刺深度為二分。

○經渠二穴金也在寸口陷中,手太陰脈之所行也,為經,治瘧寒熱,胸背拘急,胸滿,膨膨,喉痹,掌中熱,咳嗽,上氣,數欠,熱病,汗不出,暴痹,喘促,心痛,嘔吐,針入二分,留三呼,禁不可灸,灸即傷人神。

白話文:

○經渠穴與二間穴都屬金,在寸口肌肉凹陷中,是手太陰肺經脈絡的循行區域,是「經穴」,可用來治療瘧疾寒熱、胸背拘急、胸悶膨脹、喉嚨腫痛、掌中發熱、咳嗽、氣往上衝、頻頻打哈欠、熱病、汗不出、暴痺、呼吸急促、心痛、嘔吐等疾病。針刺經渠穴深度為二分,留針三呼,禁止灸法,因為灸法會損傷人體精神。

○尺澤二穴水也在肘中約上動脈中,手太陰脈之所入也,為合,治風痹,肘攣,手臂不得舉,喉痹,上氣,口乾,咳嗽,唾濁,四支暴腫,臂寒,短氣,針入三分,灸五壯。

白話文:

尺澤穴位於手肘內側約兩寸處,正對著上動脈,是手太陰肺經的合穴,可以治療風濕痹痛、手肘攣縮、手臂無法舉起、喉嚨腫痛、氣喘、口乾、咳嗽、痰多、四肢突然腫脹、手臂發冷、呼吸短促等症狀。針灸時針刺深度為三分,灸壯五壯。

2.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井) 二間(滎) 三間(俞) 合骨(原) 陽谿(經) 曲池(合)

○商陽二穴金也,一名絕陽,在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手陽明脈之所出也,為井,治胸中氣滿,喘咳支腫,熱病汗不出,耳鳴耳聾,寒熱痎瘧,口乾頤頷腫,齒痛惡寒,肩背急相引,缺盆痛,目青肓,可灸三壯,右取左,左取右,如頃食立已,針入一分,留一呼。

白話文:

○商陽穴和二間穴都屬金,又稱絕陽穴,位於大拇指和食指內側,距離指甲角像韭菜葉的部位,是手陽明脈的源頭,為井穴。治療胸中氣滿、喘咳、支腫、熱病不出汗、耳鳴耳聾、寒熱瘧疾、口乾頤頷腫、牙痛畏寒、肩背急痛、缺盆處疼痛、眼睛青盲,可以用艾灸治療三壯,右側取左側,左側取右側,像剛吃完東西一樣立刻痊癒,針刺深度一寸,留針一呼的時間。

○二間二穴水也,一名間谷,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中,手陽明脈之所流也,為滎,治喉痹頷腫,肩背痛,振寒,鼻鼽衄血多,驚口喎,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二間二穴是水穴,又名間谷,位於手掌大拇指和食指本節前內側凹陷處,是手陽明脈流經的地方,是滎穴。主治喉嚨腫痛、腮腺腫脹、肩背疼痛、發抖畏寒、鼻血不止、口眼歪斜。針刺深度為三分,可以灸三壯。

○三間二穴木也,一名少谷,在手大指次指本節之後內側陷中,手陽明脈之所注也,為腧,治喉痹咽中如梗,齒齲痛,嗜臥,胸滿,腸鳴,洞泄,寒瘧,唇焦,口乾,氣喘,目眥急痛,針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壯。

白話文:

三間二穴屬木,又名少谷,位於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本節之後,內側凹陷處,是手陽明脈所流注的地方,為腧穴,主治喉嚨腫痛、咽喉中有異物梗塞感、牙齒齲壞疼痛、嗜睡、胸悶、腸鳴、腹瀉、寒熱交替的瘧疾、嘴脣乾裂、口乾、呼吸困難、眼睛紅腫疼痛,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三呼,可灸三壯。

○合谷二穴,一名虎口,在大指次指岐骨間陷中,手陽明脈之所過也,為原,療寒熱瘧,鼻鼽衄,熱病汗不出,目視不明,頭痛,齒齲,喉痹,痿臂,面腫,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開,針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壯;若婦人妊娠不可刺,刺之抬胎氣。

白話文:

合谷穴有兩個穴位,別名為虎口,位於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凹陷處,是手陽明脈經過的地方,是原穴,可以治療寒熱瘧疾,鼻出血,熱病不出汗,視力不明,頭痛,蛀牙,喉嚨腫痛,手臂麻痺,面腫,嘴脣不能閉合,失聲不能說話,嘴巴緊閉無法張開,針刺深度三分,留針六次呼吸的時間,可以艾灸三壯;如果婦女懷孕了,不能刺針,刺針會使胎氣流產。

○陽谿二穴火也,一名中魁,在腕中上側兩筋陷中,手陽明脈之所行也,為經,治狂言喜笑見鬼,熱病煩心,目風赤爛有翳,厥逆,頭痛,胸滿,不得息,寒熱瘧疾,喉痹,耳鳴,齒痛,驚制,肘臂不舉,痂疥,針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壯。

白話文:

  • 陽谿穴是火穴,別名中魁,位於手腕中央偏上的兩筋陷中,是手陽明經脈所經過的地方,為經穴。

  • 主治狂言喜笑見鬼、熱病煩心、目風赤爛有翳、厥逆、頭痛、胸滿、呼吸困難、寒熱瘧疾、喉痹、耳鳴、齒痛、驚悸、肘臂不舉、痂疥等症狀。

  • 針灸陽谿穴,針刺深度為三分,留針七次呼吸,可艾灸三壯。

○曲池二穴土也,也在肘外輔骨,屈肘曲骨之中,以手拱胸取之,手陽明脈之所入也,為合,治肘中痛,偏風半身不遂,刺風癮疹,喉痹不能言,胸中煩滿,筋緩,捉物不得,挽弓不開,屈伸難,風痹,肘細而無力,傷寒餘熱不盡,皮膚乾燥,針入七分,得氣先瀉後補之,灸亦大良,可灸三壯。

白話文:

曲池穴和二穴屬土,也在肘外輔骨,位於屈肘曲骨之中,用雙手捧著胸部,在手陽明脈所經過的部位取穴,是手陽明脈的合穴。可以用針刺治療肘中疼痛、偏風半身不遂、刺風癮疹、喉痹不能說話、胸中煩悶、筋緩導致捉物不得、挽弓不開、屈伸困難、風痺、肘細而無力、傷寒餘熱不盡、皮膚乾燥等疾病。針刺曲池穴的深度為七分,得氣後先瀉再補。艾灸曲池穴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可以灸三壯。

3. 手少陰心經

少衝(井) 少府(榮) 神門(俞) 靈道(經) 少海(合)

○少衝二穴木也,一名經始,在手小指內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手少陰脈之所出也,為井,治熱病煩滿上氣,心痛痰冷,少氣悲恐善驚,掌中熱,胸中痛,口中熱,咽中酸,乍寒乍熱,手攣不伸,引肘腋痛,針入一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少衝穴和二穴為木穴,又名經始,位於手小指內側邊緣的末端,距離指甲角像韭菜葉一樣,是手少陰脈的起始點,為井穴,治療熱病煩滿、上氣、心痛、痰冷、少氣、悲恐、善驚、掌心熱、胸中痛、口中熱、咽喉酸澀、忽冷忽熱、手攣縮不伸、引肘腋痛,針刺深度一分,可以灸三壯。

○少府二穴火也,在小指本節後陷中,直勞宮,手少陰脈之所流也,為滎,治煩滿少氣悲恐畏人,掌中熱,肘腋攣急,胸中痛,手卷不伸,針入二分,可灸七壯。

白話文:

  • 少府二穴在小指最末的關節之後,呈凹陷狀,直通勞宮穴,是手少陰經氣血流經之處,為榮穴。

  • 主要治療煩悶、胸悶、氣短、悲傷、易恐懼、怕見人、手掌心發熱、肘腋攣急、胸中疼痛、手指捲曲不能伸展等疾病。

  • 針刺的穴位可深達二分,艾灸七壯即可。

○神門二穴土也,一名兊沖,在掌後兊骨之端陷中,手少陰脈之所注也,為腧,治瘧,心煩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熱狂悲哭嘔血上氣遺溺,大小人五癇,可灸七壯,炷如小麥大,針入三分,留七呼。

白話文:

○神門穴在手少陰心經絡脈上。又名兊沖,在手掌背側,靠近手腕關節處的掌骨溝陷中。心少陰經脈在此交會,為心經腧穴,主治瘧疾、心煩,煩躁得極想要喝冷水、惡寒想待在溫暖的地方、咽喉乾燥無味覺不想飲食、心痛、頻頻打嗝、恐懼不安、氣短不足、手臂寒冷、哮喘、身體發熱、發狂、悲哀哭泣、吐血、氣逆、小便失禁、大小便燥結。可灸七壯,艾炷如小麥大,針刺入三分,留針七呼。

○靈道二穴金也,去掌後一寸五分,或一寸,手少陰脈之所行也,為經,治心痛悲恐相引,瘛瘲,肘攣,暴喑不能言,可灸三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〇靈道穴和二穴都與金相應,距離掌後一寸五分,也有的說是一寸,是手少陰脈的循行部位,是經脈主治,主治心痛、悲恐相引,瘛瘲、肘攣、暴喑不能說話,用艾灸可以灸三次,針灸針刺入三分。

○少海二穴水也,一名曲節,在肘內廉節後,又云肘內大骨外去用端五分,手少陰脈之所入也,為合,治寒熱,齒齲痛,目眩發狂,嘔吐涎沫,項不得回顧,肘攣,腋脅下痛,四肢不得舉,針入三分,可灸三壯,甄權云屈手向頭取之,治齒寒,腦風頭痛,不宜灸,針入五分。

白話文:

少海穴是水穴,又叫曲節,在手肘內側關節後方,一般用手指從手肘內側骨外緣向下數五分,是手少陰經脈氣血的匯聚處。少海穴主治風寒發熱,牙痛,頭暈目眩,癲狂,嘔吐沫,脖子無法回頭望,手肘攣急,腋下疼痛,四肢無法舉起等症狀。針刺少海穴深度為三分,可以灸三壯。甄權認為,屈肘使手肘朝向頭部取穴,可以治療牙齒寒冷疼痛,腦風頭痛,不宜灸,針刺深度為五分。

4. 手太陽小腸經

少澤(井) 前谷(滎) 後谿(俞) 腕骨(原) 陽谷(經) 小海(合)

○少澤二穴金也,一名小吉,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下一分陷中,手太陽脈之所出也,為井,治瘧寒熱,汗不出,喉痹,舌強,口乾,心煩,臂痛,瘛瘲,咳嗽,頸項急不可顧,目生膚翳覆瞳子,可灸一壯,針入一分。

白話文:

○少澤二穴屬金,又名小吉,位於手小指的末端,距離指甲下一分、凹陷處,是手太陽小腸經脈氣血流出的起始點,為井穴。用於治療瘧疾、冷熱交替的發燒、出汗、喉嚨腫痛、舌頭僵硬、口乾,心煩、手臂疼痛、癲癇、咳嗽、頸部僵硬、無法轉頭、眼睛長了翳膜覆蓋瞳孔,可以灸一壯,針刺深度為一分。

○前谷二穴水,也在手小指外側本節之前陷中,手太陽脈之所流也,為滎,治熱病,汗不出,痎瘧,癲疾,耳鳴,頷腫,喉痹,咳嗽,衄血,頸項痛,鼻塞不利,目中白翳,臂不得舉,可灸一壯,針入八分。

白話文:

前谷穴和後谷穴兩個穴位有水,這兩個穴位都在手小指外側前關節之前凹陷中,屬於手太陽經脈的流經部位,是滎穴。可以治療熱病,汗流不出,瘧疾,癲癇,耳鳴,腮部腫,喉嚨腫痛,咳嗽,鼻血,頸項疼痛,鼻塞不通,眼睛裡有白色的翳膜,手臂不能抬起,可以艾灸一壯,針刺深度八分。

○後谿二穴木,也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手太陽脈之所注也,為腧,治瘧寒熱,目赤生翳,鼻衄,耳聾,胸滿,頸項強不得回顧,癲疾,臂肘攣急,可灸一壯,針入一分。

白話文:

○後溪穴是屬木的,位於手部的無名指的側面,在靠近手掌的地方,手太陽小腸經的穴位,是腧穴,可以治療瘧疾、寒熱、眼睛發紅長翳膜、流鼻血、耳朵聾、胸悶、頸部疼痛不能轉頭、癲癇、上臂和肘部攣縮劇痛,可以用艾灸一壯,針刺入皮膚一寸深。

○腕骨二穴,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手太陽脈之所過也,為原,熱病,汗不出,脅下痛,不得息,頸頷腫,寒熱,耳鳴,目冷淚生翳,狂陽偏枯,臂肘不得屈伸,痎瘧,頭痛,煩悶,驚風,瘛瘲,五指掣,可灸三壯,針入二分,留三呼。

白話文:

腕骨穴,它位於手前臂外側,腕部向前抬起時,凹陷的中央處,手太陽經脈經過的地方。

主治熱病,汗不出;脅下疼痛,無法休息;頸頜腫脹,寒熱交替,耳鳴,眼睛怕冷且有翳障,狂陽偏枯,手臂肘關節不能屈伸;瘧疾,頭痛,煩悶,驚風,癲癇,五指抽動。

灸法:可灸三壯。

針刺:針刺深度二分,留針三呼。

○陽谷二穴火,也在手外側腕中兊骨之下陷中,手太陽脈之所行也,為經,治癲疾,狂走,熱病,汗不出,脅痛,頸頷腫,寒熱,耳聾,耳鳴,齒齲痛,臂外側痛不舉,妄言,左右顧,瘛瘲,目眩,可灸三壯,針入二分,留二呼。

白話文:

○陽谷穴:穴位中會聚集陽氣,也在手的外側,腕骨下的凹陷處,手太陽經脈所經過的地方,是主要的穴位,可以治療癲癇、狂躁、發燒、不出汗、脅部疼痛、頸部和下巴腫脹、冷熱交替發作、耳聾、耳鳴、牙齒蛀牙疼痛、手臂外側疼痛無法舉起、胡言亂語、左右顧盼、瘛瘲、頭暈,可以用艾灸治療,灸三次,針刺深度二分,留針兩次呼吸的時間。

○小海二穴土,也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甄權云:以屈手向頭取之,手太陽脈之所入也,為合,治寒熱,齒齦腫,風眩,頸項痛,瘍腫,振寒,肘腋腫,少腹痛,四肢不舉,可灸三壯,針入二分。

白話文:

●小海穴位於手肘內外骨的凹陷處,肘端五分處。甄權說:屈手朝頭的方向尋找,手背脈絡相交之處,就是此穴。主治寒熱,齒齦腫痛,頭暈心悸,脖子僵硬疼痛,毒瘡腫痛,畏寒怕冷,肘腋腫脹,少腹疼痛,四肢麻痺不能舉屈。可灸三壯,針刺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