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針經節要

針經節要

針灸著作。一卷。撰人佚名。約成書於金元之際,後輯入元代著名的醫學叢書《濟生拔萃》中,本書系節錄《針經》(即《靈樞》)中十二經脈的五腧穴流註部分並加以發揮而成。首論十二經氣血多少、十二經流註孔穴(66穴)、十二經是動病所生病,最後為十二經穴治症,分述六十六穴的部位、主治及針刺法等。現有涵芬樓影印本。

針經節要,又名《針經節要》,是一部針灸著作,共一卷。作者佚名,約成書於金元之際。後輯入元代著名的醫學叢書《濟生拔萃》中。

本書系節錄《針經》(即《靈樞》)中十二經脈的五腧穴流註部分並加以發揮而成。首論十二經氣血多少、十二經流註孔穴(66穴)、十二經是動病所生病,最後為十二經穴治症,分述六十六穴的部位、主治及針刺法等。

現有涵芬樓影印本。

針經節要內容簡介

針經節要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十二經氣血多少:十二經脈各有不同的氣血多少,其中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氣血最盛,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氣血最虛。
  2. 十二經流註孔穴:十二經脈各有不同的流註孔穴,其中手太陰肺經流註孔穴為太淵穴,手陽明大腸經流註孔穴為合谷穴,足陽明胃經流註孔穴為厲兌穴,足太陰脾經流註孔穴為太白穴,手少陰心經流註孔穴為少府穴,手太陽小腸經流註孔穴為後溪穴,足太陽膀胱經流註孔穴為至陰穴,足少陰腎經流註孔穴為湧泉穴。
  3. 十二經是動病所生病:十二經脈各有不同的病症,其中手太陰肺經病症為咳嗽、氣喘、胸痛、胸滿、痰多,手陽明大腸經病症為腹脹、便秘、腸鳴、腹痛,足陽明胃經病症為胃痛、嘔吐、呃逆、腹瀉,足太陰脾經病症為腹脹、腹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手少陰心經病症為心悸、胸悶、失眠、健忘,手太陽小腸經病症為目赤腫痛、耳鳴、耳聾,足太陽膀胱經病症為腰痛、腿痛、小便不利,足少陰腎經病症為腰痛、腿痛、水腫、小便不利。
  4. 十二經穴治症:十二經脈各有不同的治症穴位,其中手太陰肺經治症穴位為太淵穴、魚際穴,手陽明大腸經治症穴位為合谷穴、大腸俞穴,足陽明胃經治症穴位為厲兌穴、足三里穴,足太陰脾經治症穴位為太白穴、脾俞穴,手少陰心經治症穴位為少府穴、心俞穴,手太陽小腸經治症穴位為後溪穴、小腸俞穴,足太陽膀胱經治症穴位為至陰穴、膀胱俞穴,足少陰腎經治症穴位為湧泉穴、腎俞穴。

針經節要的臨床應用

針經節要內容豐富,涵蓋了十二經脈的氣血多少、流註孔穴、病症及治症穴位等內容,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在臨床上,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相應的經脈和穴位進行針刺治療,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例如,對於咳嗽、氣喘、胸痛、胸滿、痰多的患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