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卷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2)

1. 經絡受病入腸胃五臟積發伏梁息賁肥氣痞氣奔豚第二

黃帝問曰:百病始生,三部之氣,所傷各異,願聞其會?岐伯對曰:喜怒不節則傷於臟,臟傷則病起於陰;清濕襲虛,則病起於下;風雨襲虛,則病起於上,是謂三部。至其淫泆,不可勝數。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邪不能獨傷。

白話文:

黃帝問道:各種疾病開始產生,三部之氣所受的傷害各不相同,請您告訴我它們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岐伯回答道:喜怒不節制就會損傷臟腑,臟腑受傷就會導致疾病從陰部產生;清濕侵襲虛弱的地方,就會導致疾病從下部產生;風雨侵襲虛弱的地方,就會導致疾病從上部產生,這就是三部。至於它們的淫邪之氣,多到數不清。風雨寒熱,如果沒有虛邪,那麼它們就不能獨自損傷人體。在暴風雨中突然遇到疾病而不發病的人,那是因為沒有虛邪,所以暴風雨不能獨自損傷他們。

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搏,乃客於形,兩實相逢,中人肉間。其中於虛邪也,因其天時,與其躬身,參以虛實,大病乃成。氣有定舍,因處為名,上下內外,分為三真。是故虛邪之中人也,始於皮膚。皮膚緩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從毛髮入,毛髮入則稍深,稍深則毛髮立,灑然,皮膚痛。

白話文:

以下將此中醫古文翻譯為

這一定是因為虛弱、邪惡之風,和這個人的身體,兩個虛弱的因素互相搏鬥,進而侵入到這個人的身體中,兩個強固的因素相遇,侵入了這個人的肌肉之間。其中,對於虛弱、邪惡之風而言,因為這個人的身體狀況,以及個人的身體狀況,參雜了虛弱與強固的因素,才會導致嚴重的病症發生。氣有一定的住所,根據所在的地方而命名,上下內外,分為三種真實的氣。因此,虛弱、邪惡之風入侵人的身體,是從皮膚開始的。皮膚鬆弛,毛孔就會打開,毛孔打開,邪氣就會從毛髮進入,邪氣進入後就會逐漸深入,逐漸深入,毛髮就會豎立起來,皮膚會感到疼痛。

留而不去,則傳舍於絡,在絡之時,通於肌肉,其病時痛時息,大經乃代。留而不去,傳舍於經,在經之時,灑淅善驚。留而不去,傳舍於俞,在俞之時,六經不通,四節即痛,腰脊乃強。留而不去,傳舍於伏沖之脈,在伏沖之脈時,身體重痛。留而不去,傳舍於腸胃,在腸胃之時,賁晌腹脹,多寒則腸鳴飧泄不化,多熱則溏出糜。

白話文:

如果邪氣停留不去,則傳舍於絡脈,在絡脈之時,通於肌肉,其病情時而疼痛時而停止,大經乃代之而病。如果邪氣停留不去,傳舍於經脈,在經脈之時,灑淅善驚。如果邪氣停留不去,傳舍於俞穴,在俞穴之時,六經不通,四節即痛,腰脊乃強。如果邪氣停留不去,傳舍於伏沖之脈,在伏沖之脈時,身體重痛。如果邪氣停留不去,傳舍於腸胃,在腸胃之時,賁晌腹脹,多寒則腸鳴飧泄不化,多熱則溏出糜。

留而不去,傳舍於腸胃之外,募原之間。留著於脈,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積,或著孫絡,或著脈絡,或著經脈,或著俞脈,或著於伏沖之脈,或著於膂筋,或著於腸胃之募原,上連於緩筋,邪氣淫泆,不可勝論。其著孫絡之脈而成積,往來上下,擘(音拍,破盡也)乎(《太素》作臂手)孫絡之居也。

白話文:

邪氣在體內停留不去,傳播到腸胃之外,募原之間。留在脈絡中,稽留不去,逐漸沉積,或著在孫絡,或著在脈絡,或著在經脈,或著在俞脈,或著在伏沖之脈,或著在膂筋,或著在腸胃之募原,上連於緩筋,邪氣淫亂氾濫,不可勝數。邪氣著於孫絡之脈而沉積,往來上下,破壞了孫絡所在的位置。

浮而緩,不能拘積而止之。故往來移行腸胃之外,湊滲注灌,濯濯有音,有寒則腹䐜滿雷引,故時切痛,其著於陽明之經,則俠臍而居,飽則益大,飢則益小,其著於緩筋也,似陽明之積,飽則痛,飢則安。其著於腸胃之募原也,痛而外連於緩筋也,飽則安,飢則痛。其著於伏沖之脈者,揣之應手而動,發手則熱,氣下於兩股,如湯沃之狀。

白話文:

浮動而緩慢,無法積聚聚集而停止下來。因此在腸胃之外來回移動運行,湊集滲灌水一樣倒瀉,汩汩有聲音,寒冷則肚子隆起脹滿猶如雷鳴,因此時常疼痛,其表現在陽明經上,則靠近肚臍的位置,吃飽則會膨脹更多,飢餓則會縮小更多,其表現在緩筋上,像陽明經的積聚,吃飽了會疼痛,飢餓則舒適。其表現在腸胃募原上,疼痛並向外連接到緩筋,吃飽了則舒適,飢餓則疼痛。其表現在伏沖脈上的,用手按壓會有反應並移動,把手移開則發熱,氣向下行至兩股,好像以熱湯澆灌的樣子。

其著於膂筋在腸後者,飢則積見,飽則積不見,按之弗得。其著於俞脈者,閉塞不通,津液不下,而空竅乾。此邪氣之從入內,從上下者也。曰:積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曰:積之始也,得寒乃生厥,止乃成積。曰:其成奈何?曰:厥氣生足溢(《靈樞》作足俯),足溢生脛寒,脛寒則脈血凝泣,寒熱上下,入於腸胃,入於腸胃則䐜脹,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積。卒然盛食多飲,則脈滿。

白話文:

積滯症狀出現在腸道後方的肌肉,餓的時候積滯會顯現,吃飽後就不見了,用手按壓也找不到。積滯症狀出現在俞脈,俞脈不通暢,津液不往下流,空洞的地方因而乾燥。這是邪氣從體內進入,從上到下引起的。

有人問:積滯症狀剛開始產生時,到它已經形成時該怎麼辦?我回答說:積滯症狀剛開始的時候,感受了寒邪就產生厥氣,厥氣止住後就形成了積滯。

有人問:積滯症狀是怎麼形成的?我回答說:厥氣產生後,充斥到足部,足部充斥後產生脛寒,脛寒則脈血凝結,寒熱之氣上下往來,進入腸胃,積聚在腸胃就會脹滿,體外的津液沫被迫凝聚在一起而無法分散,日積月累就形成了積滯。如果暴飲暴食,脈就會充盈。

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傷則血外溢,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溢則便血。外之絡傷則血溢於腸外,有寒汁沫,與血相搏,則併合凝聚,不得散而成積矣。卒然中於寒,若內傷於憂恐,則氣上逆,氣上逆則穴俞不通,溫氣不行,凝血蘊里而不散,津液凝澀,著而不去,而積皆成矣。

白話文:

生活起居沒有規律,用力過度,就會傷害經絡。陽絡受傷,就會出血,出血就會流鼻血;陰絡受傷,就會出血,出血就會便血。外傷傷到了經絡,就會出血腸外,有寒汁沫,和血相搏,就會凝結成塊,不能散開而形成積聚。突然受了寒,或者內傷於憂慮恐懼,氣就會往上逆,氣往上逆就會導致穴位不通,溫暖之氣不能運行,凝血積聚在體內而不散,津液凝結,聚集而不去,就會形成積聚。

曰:其生於陰者奈何?曰:憂思傷心;重寒傷肺;忿怒傷肝;醉飽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用力過度,入房汗出浴水,則傷腎。此內外三部之所生病也。察其所痛以知其應,有餘不足,當補則補,當瀉則瀉,無逆天時,是謂至治。

白話文:

問:那些屬於陰症的疾病是如何產生的?

答:憂鬱思慮傷心;過度寒冷傷肺;憤怒傷肝;醉飽後行房,流汗時當風則傷脾;用力過多,行房後流汗卻洗澡則傷腎。這些都是內、外三部所產生的疾病。觀察其疼痛的部位可以得知其對應的臟腑,不足的要補,有餘的要瀉,不要違背天時,這纔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曰:人之善病腸中積者,何以候之?曰:皮薄而不澤,肉不堅而淖澤;如此則腸胃惡,惡則邪氣留止,積聚乃作。腸胃之積,寒溫不次,邪氣乃(一本作稍)止,其蓄積止,大聚乃起。

白話文:

詢問:一個人容易有腸胃積滯的毛病,應該如何預測呢?

回答:皮膚薄而且不光澤,肌肉不結實而且鬆弛;如果這樣的話,腸胃就不好了,腸胃不好邪氣就會停留,積聚的毛病就產生了。腸胃的積滯,寒熱交替出現,邪氣就會漸漸停止,積聚停止之後,大面積的積聚就會產生。

曰:病有身體腰股胻背皆腫,環臍而痛,是謂何病?曰:名曰伏梁,此風根也,不可動,動之為水溺澀之病。病有少腹盛,左右上下皆有根者,名曰伏梁也。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不可治之,每切按之至死。此下則因陰,必下膿血,上則迫胃脘生鬲,俠(一本作依)胃脘內癰,此久病也,難治。

白話文:

有人說:有種疾病是身體、腰腹、股部、背部都腫脹,圍繞著肚臍疼痛,這是什麼病?回答說:這種病叫做「伏梁」,是風濕的根源,不能隨便亂動,一動就會導致水溺、澀滯之症。還有種疾病,小腹腫脹,左右上下都有根部的,這種病也叫「伏梁」。裡麪包著大量膿血,在腸胃之外,不可醫治,每每切開按壓,直到死亡。這種病如果往下降,就因為陰氣而導致膿血下流,如果往上頂,就壓迫胃脘,生出橫隔膜,依靠胃脘的內部發作,這是久年的老病,很難治癒。

居臍上為逆,居臍下為順,勿動亟奪。其氣溢(《素問》作泄)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臍下,故環臍而痛也。

白話文:

疼痛在肚臍上方是逆,疼痛在肚臍下方是順,不要用力按壓或突然抽搐。其氣溢出到大腸而著於肓,肓的根源在肚臍下方,所以以肚臍為中心而疼痛。

《難經》曰:心之積名曰伏梁,起於臍上,上至心下,大如臂,久久不愈,病煩心,心痛,以秋庚辛日得之。腎病傳心,心當傳肺,肺以秋王不受邪,因留結為積。

白話文:

《難經》上說:心臟的積聚叫做伏梁,起始於肚臍上方,向上蔓延到心臟下部,大小如同手臂,長期不能痊癒,會導致煩躁不安、心痛,在秋季庚辛日感染。腎臟的疾病傳染給了心臟,心臟應該傳染給肺臟,肺臟在秋季的影響下不會感染邪氣,所以積聚在體內而形成了伏梁。

《難經》曰: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久不愈,病洒洒惡寒,氣逆喘咳,發肺癰,以春甲乙日得之。心病傳肺,肺當傳肝,肝以春王不受邪,因留結為積。

白話文:

《難經》說:肺積病的名字叫做息賁,病竈位於右脅下,覆蓋的部位有茶杯大小,長久不癒的話,病人會出現發冷怕寒、氣逆喘咳的症狀,並且會發展成肺癰。息賁病多在春天甲乙日發病。心臟的疾病可以傳給肺臟,肺臟的疾病又可以傳給肝臟。肝臟在春天不受邪氣影響,所以息賁病在春天容易發作,並且停留結聚而形成積滯。

曰:病脅下滿,氣逆行,三二歲不已,是為何病?曰:病名息賁,此不妨於食,不可灸刺,積為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

白話文:

問:說到疾病,脇下脹滿,氣向上逆行,三到二年都沒有好轉,這是什麼疾病呢?

答:疾病的名稱叫做息賁,這種疾病不要緊,還是可以吃飯,不能灸刺治療,慢慢地應該運動和服用藥物治療,藥物不能單獨治癒。

《難經》曰: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如龜鱉狀,久久不愈,發咳逆,㾬瘧,連歲月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肺病傳肝,肝當傳脾,脾以季夏王不受邪,因留結為積。此與息賁略同。

白話文:

  • 《難經》上說:肝臟積聚的病症叫做「肥氣」,位於左肋下方,形狀好像一個倒扣的杯子,有頭有腳,像烏龜或甲魚的形狀,長期不愈,會引發咳嗽逆氣、瘧疾,連續好幾年都無法痊癒,這種疾病通常在夏季戊己日發病。

  • 肺臟的疾病會傳染到肝臟,肝臟的疾病又會傳染到脾臟,脾臟在夏季主宰人體,不受邪氣侵犯,因此邪氣積聚在脾臟形成積塊。這個病症與「息賁」病症相似。

《難經》曰: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久不愈,病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以冬壬癸日得之。肝病傳脾,脾當傳腎,腎以冬王不受邪,因留結為積。

白話文:

《難經》說:脾臟的積滯叫做痞氣,在胃的附近,覆蓋的面積像盤子一樣大,長久不癒,就會導致四肢不收,出現黃疸,吃再多食物也沒辦法轉化為肌肉皮膚,在冬季的壬癸日發病。肝臟的病症傳給脾臟,脾臟應該把病症傳給腎臟,但腎臟在冬季屬君王不接受邪氣,所以積滯留結在脾臟形成痞氣。

《難經》曰:腎之積名曰賁豚,發於少腹,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以夏丙丁日得之。肺病傳腎,腎當傳心,心以夏王不受邪,因留結為積也。

白話文:

《難經》中說:腎臟的積聚,又叫做「賁豚」,病竈出現在少腹,到心臟下面都像豬一樣,位置時而向上時而向下,時間不定,時間長了就讓人喘不過氣來,骨頭萎縮氣短,是在夏天的丙日和丁日發病的。肺病轉移到腎臟,腎臟本該將病竈傳送給心臟,而心臟是夏季之王,不接受邪氣,所以積聚就結成疾病。

息賁時唾血,巨闕主之。腹中積上下行,懸樞主之。疝積胸中痛,不得窮屈,天容主之。暴心腹痛,疝橫發上衝心,雲門主之。心下大堅,肓俞、期門及中脘主之。臍下疝繞臍痛,沖胸不得息,中極主之。賁豚上,腹䐜堅,痛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陰交主之。臍下疝繞臍痛,石門主之。

白話文:

  1. 呼吸短促,時常吐血,巨闕穴主治。

  2. 腹中積塊上下移動,懸樞穴主治。

  3. 疝氣積聚在胸中疼痛,不能彎腰屈伸,天容穴主治。

  4. 心腹突然疼痛,疝氣橫衝直撞衝擊到心臟,雲門穴主治。

  5. 心下十分堅硬,肓俞、期門和中脘穴主治。

  6. 臍下疝氣纏繞臍部疼痛,衝擊胸部不能呼吸,中極穴主治。

  7. 賁豚穴上方,腹部腫脹堅硬,疼痛牽引到陰部,不能小便,睪丸乾癟,陰交穴主治。

  8. 臍下疝氣纏繞臍部疼痛,石門穴主治。

奔豚氣上,腹䐜痛,強不能言,莖腫前引腰,後引小腹,腰臗堅痛,下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石門主之。奔豚寒氣入小腹,時欲嘔,傷中溺血,小便數,背臍痛引陰,腹中窘急欲湊,後泄不止,關元主之。奔豚上搶心,甚則不得息,忽忽少氣,尺厥,心煩痛,飢不能食,善寒中,腹脹引䐈而痛,小腹與脊相控暴痛,時窘之後,中極主之。腹中積聚時切痛,商曲主之。

白話文:

  1. 奔豚氣上,腹脹疼痛,疼痛劇烈到難以說話,陰莖腫脹並牽拉腰部,腰部及腹股溝疼痛,疼痛向下蔓延至陰部,導致小便困難,陰囊腫大,以上症狀均由石門穴主治。

  2. 奔豚寒氣侵襲小腹,時有嘔吐感,尿液中帶血,小便次數頻繁,背部及肚臍疼痛,疼痛沿著陰部蔓延,腹部窘迫急迫,想大便,腹瀉不止,以上症狀均由關元穴主治。

  3. 奔豚氣上衝心臟,嚴重時難以呼吸,忽然覺得氣短,尺脈及厥陰脈異常,心悸疼痛,飢餓時無法進食,容易受寒,腹脹且牽拉導致疼痛,小腹與脊椎劇烈疼痛,時有腹瀉,以上症狀均由中極穴主治。

  4. 腹中出現積聚,時常感到疼痛,以上症狀均由商曲穴主治。

臍下積疝瘕,胞中有血,四滿主之。臍疝繞臍而痛,時上衝心,天樞主之。氣疝噦嘔,面腫奔豚,天樞主之。奔豚,卵上入,痛引莖,歸來主之。奔豚上下,期門主之。疝瘕,髀中急痛,循脅,上下搶心,腹痛積聚,府舍主之。奔豚腹脹腫,章門主之。少腹積聚,勞宮主之。

白話文:

  1. 臍下有積聚的疝氣和腫塊,子宮中有血,四滿穴治療。

  2. 臍疝繞著肚臍疼痛,有時候疼痛直衝心臟,天樞穴治療。

  3. 氣疝噫氣嘔吐,面腫像奔豚,天樞穴治療。

  4. 奔豚,睾丸陰囊腫大進入陰莖,疼痛蔓延至陰莖,歸來穴治療。

  5. 奔豚上下移動,期門穴治療。

  6. 疝氣和腫塊,大腿內側急痛,沿著脅肋,上下竄痛到心臟,腹痛積聚,府舍穴治療。

  7. 奔豚腹脹腫大,章門穴治療。

  8. 少腹積聚,勞宮穴治療。

環臍痛,陰騫兩丸縮,堅痛不得臥,太衝主之。寒疝,下至腹腠膝腰,痛如清水,大腹(一作小腹)諸疝,按之至膝上,伏兔主之。寒疝痛,腹脹滿,痿厥少氣,陰市主之。大疝腹堅,丘墟主之。

白話文:

環臍痛,陰囊和睪丸都萎縮,堅硬疼痛到無法平躺睡覺,用太衝穴治療。寒疝,從下腹部一直痛到膝蓋、腰部,疼痛像冷水一樣,大腹(或小腹)的各種疝氣,按壓疼痛一直到膝蓋上方,用伏兔穴治療。寒疝疼痛,腹部脹滿,手腳冰冷、呼吸困難,用陰市穴治療。大疝腹堅硬,用丘墟穴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