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陰陽別論

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二陽。陽明也。胃與心。母子也。人之情欲。本以傷心。母傷則害及其子。胃與脾。表裡也。人之勞倦。本以傷脾。臟傷則病連於腑。故凡內傷精外傷形。皆能病及於胃。此二陽之病。所以發心脾也。不得隱曲。陽道衰也。不月。月事不下也○隱曲。

隱蔽委曲之事。又俯首謂之隱鞠躬謂之曲)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傳。日久傳變也。風木氣也。消枯瘦也。肝木乘脾。而肌肉日見消謂。名曰風消。肺受火邪息氣不利而奔迫。名曰息奔。由精虧於下。敗及五臟。皆不治之證)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腨㾓(三陽。

太陽也。膀胱水化。小腸火化。故為病發寒熱。火病則糜爛為癰。水病則凝結為腫。故或在下部為癰腫也。熱勝則痿寒勝則厥。寒熱爭則腨㾓。㾓音淵。痠疼也)其傳為索澤。其傳為頹疝(膀胱小腸主津液。津枯而色澤消索○索澤吳氏改索睪。注曰索引也。睪腎丸也頹疝。腎丸大而不疼。

言三陽為病。或傳為痛引腎丸。或傳為頹疝又曰痛者為火為小腸。不痛者為水為膀胱)一陽發病。少氣善咳。善泄(一陽。少陽也。三焦膽二經皆有相火。壯火食氣傷肺。故少氣善咳。大腸燥金受克。故善泄也)其傳為心掣。其傳為膈(心為君火。而相火上炎。則同氣相求。

邪歸於心。心動而若有所引。名曰心掣。火結於內。上焦不行。下脘不通。隔塞於中。名曰隔也)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駭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風厥(二陽。胃大腸也。一陰。肝心主也。心主為火。肝為風。風火相搏。故驚駭。背痛者。手足陽明之筋皆爽脊也。噫噯氣也。欠呵欠也。

是皆風火逆而為病。故名風厥○吳注作一陰發病)二陰一陽發病。善脹。心滿善氣(二陰心腎也。一陽。三焦膽也。心腎俱病。則水火不交。三焦病。則上下不行。故脹滿善氣善氣。氣逆也)三陽三陰發病。為偏枯痿易。四肢不舉(三陽。小腸膀胱。三陰。脾肺也。小腸經行手主液膀胱經行足主筋。

脾主四肢。肺主諸氣。四經俱病如此。痿易者。痿弱變常也)

2. 素問靈蘭秘典論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為一身之主)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肺與心皆居隔上。故曰相傅。肺主氣。氣調則榮衛。臟腑無所不治。故曰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膚出焉(肝性急而志怒。故為將軍之官。木主發生故為謀膚所出)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膽性剛直。

為中正之官。主決斷)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膻中亦名氣海。主化氣而承治節宣神明者也。是行君相之令。故曰臣使。然膻中氣舒則喜樂。氣不舒則悲愁故為喜樂所出。膻中。即包絡也)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脾主運化。胃司受納。故為倉廩之官。脾胃和則知五味。

不和則諸物無味。故曰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主出糟粕)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腸居胃之下。受盛水穀。分清濁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技同)巧出焉腎臟精。精盛形成。則作用強力。水能化。生萬物。故出伎巧)三焦者。

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決。通也。瀆水道也。上焦不治水溢高原。中焦不治。水停中脘。下焦不治。水蓄膀胱。三焦氣治。則水道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三焦水液俱出膀胱是為都會之地。津液所藏。膀胱有下口而無上口。津液之入者為水。水之化者由氣。

有化而入。而後有出。是謂氣化則能出矣。入氣不化。則水歸大腸而為泄瀉。出氣不化。則閉塞下竅而為癃腫)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3. 素問六節藏象論

天食人以五氣(吳注風氣入肝。暑氣入心。濕氣入脾。燥氣入肺。寒氣入腎。當其不亢不害。則能養人矣)地食人以五味(酸苦甘辛鹹)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心肺得受天氣。入通五臟。生五色而發音聲)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酸入肝。

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五味各有所藏。五臟則以之養。而氣從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氣得乎味。味以養氣。為陰陽。和而化生津液。相以成精。精充而神自生矣)

心者。生之本(心屬陽。陽主生。萬物系之以存亡)神之變也(心藏神變化由之)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心主血脈。血足則面容光彩。脈絡滿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心王於夏氣合太陽)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肺主氣而藏魄其華在毛。其充在皮(肺主身之皮毛))為陽中之太陰。

通於秋氣(肺王於秋。以太陰之氣而居陽分故為陽中之太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腎藏志主閉藏精之處也(藏精))其華在發(腎主腦髓)其充在骨(腎合骨也)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腎王於冬又為陰藏)肝者。罷(炎同)極之本(肝主筋。運動過勞。筋必罷極)魂之居也(肝藏魂)其華在爪。

其充在筋(爪者筋之餘)以生血氣(肝屬木主於春為發生之始)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肝位居東。故為陽)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盛受水穀)營之居也(營出中焦)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唇者脾之榮)其充在肌肉(肌肉脾之合)其味甘。

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此總結六腑)凡十一臟取決於膽也(膽能通達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