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緒

《外科全生集》~ 卷四 (10)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0)

1. 西洋十寶散

治刀刃傷並各器械傷,皮破出血者,以藥沒糝上包固,不可見風,血止即愈。

治跌打損傷,皮肉青腫未破者,用陳醋調敷患處,腫消即愈。

治內傷骨碎,或骨已斷折,先將骨節湊准,用陳醋調敷患處,以紙包裹,外加老棉絮包好,再用薄板片夾護,將繩慢慢繫緊,不可移動,藥性一到,骨自接矣。須靜百日,勿犯房事,犯則必成殘疾。

白話文:

治療內臟受傷導致的骨頭碎裂,或骨頭已經斷裂的情況,首先將骨節湊合對正,用陳醋調敷在患處,用紙包裹起來,外面再加一層老棉絮包好。再用薄薄的木板夾在患處,用繩子慢慢繫緊,不可移動。藥性一到,骨頭自然就會接合了。這時需要靜養一百天,在此期間不可進行房事,否則必定會留下殘疾。

治刃傷深重,未致透膜者,先用桑皮紙線縫好,多糝藥末於上,以活雞皮急急調護如前骨損養法,即愈。

治跌打昏迷不醒,急用一錢,同陳酒沖服,自然醒轉,以便調治。

此方神奇,雖遇至重之傷,鮮有不起死回生者,照方醫治調養,勿臥熱炕,定有奇效,寶之。

血竭(一錢六分),明雄黃(四錢),上紅花(四錢),淨兒茶(二分四釐),辰州砂(一錢二分),淨乳香(一錢二分),當歸尾(一兩),淨沒藥(一錢四分),當門子(三釐),大梅片(一分二釐)

白話文:

  • 真血竭(16 公克)

*明雄黃(40 公克) *上紅花(40 公克) *淨兒茶(2.4 公克) *辰州砂(12 公克) *淨乳香(12 公克) *當歸尾(60 公克) *淨沒藥(14 公克) *當門子(0.3 公克) *大梅片(1.2 公克)

上十味,共為細末,入乳缽研至無聲,收入瓷瓶,黃蠟封口,勿令泄氣。

2. 香鯽膏

專治黃疸。

烏背鯽魚一尾,須活著,約重三四兩,連腸雜鱗翅,入石臼內搗爛,加當門子三分,再搗勻,攤布上,貼肚臍眼上,次日取下,重者貼二三枚,貼後即有黃水流出為妙。

白話文:

取用一條活著的烏背鯽魚,大約三至四兩重,連同腸子、雜物、鱗片和魚翅,一起放入石臼中搗爛。加入三分當門子,繼續搗勻。將搗爛的魚肉攤平在布上,貼在肚臍眼上,第二天取下。如果症狀較嚴重,可以貼兩到三枚。貼上後,如果有黃色液體流出,則表示有效。

3. 回生丹

專治跌打,有起死回生之功。

活地鱉(瓦上炙微黃,研末,五錢),自然銅(瓦上煅紅,醋淬九次,淨三錢),滴乳香(一兩,用燈心二錢同炒枯,吹去燈心,研取三錢),真血竭(水飛二錢),硃砂(水飛二錢),巴豆霜(用巴豆去殼,紙包壓淨油,白如雪,取霜二錢),當門子(三分)

白話文:

活地鱉(在瓦片上用小火烤至微黃,搗成粉末,五錢)

自然銅 (在瓦片上用文火煅燒至紅色,用醋淬九次,淨三錢)

滴乳香 (一兩,用燈心二錢同炒至枯燥,吹去燈心,粉碎取三錢)

真血竭(用水漂洗過的,二錢)

硃砂(用水漂洗過的,二錢)

巴豆霜(將巴豆去殼,用紙包裹然後壓出油,直到雪白色,取霜二錢)

當門子(三分)

以上研和瓶貯,勿泄氣,大人每服一分五釐,小兒七釐,酒沖服,牙關緊者,挖開灌之即活,再下一服即愈。

4. 大麻風湯藥方

陳皮海桐皮秦艽,薏仁米,苦參,香白芷,牛膝,防風,川續斷荊芥羌活風藤當歸蒼朮連翹殼,生甘草,廣木香(各一錢)

白話文:

  • 陳皮:是一種乾燥的橘皮,具有理氣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

  • 海桐皮:是一種乾燥的樹皮,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 秦艽:是一種乾燥的根莖,具有祛風濕、活血化瘀的功效。

  • 薏仁米:是一種乾燥的種子,具有健脾祛濕、清熱利尿的功效。

  • 苦參:是一種乾燥的根,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

  • 香白芷:是一種乾燥的根莖,具有祛風散寒、溫中止痛的功效。

  • 牛膝:是一種乾燥的根,具有活血通經、舒筋利尿的功效。

  • 防風:是一種乾燥的根,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

  • 川續斷:是一種乾燥的根莖,具有活血續骨、通絡止痛的功效。

  • 荊芥:是一種乾燥的葉子,具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

  • 羌活:是一種乾燥的根莖,具有祛風濕、活血止痛的功效。

  • 風藤:是一種乾燥的藤莖,具有祛風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

  • 當歸:是一種乾燥的根,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蒼朮:是一種乾燥的根莖,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的功效。

  • 連翹殼:是一種乾燥的果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生甘草:是一種乾燥的根,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

  • 廣木香:是一種乾燥的樹脂,具有理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入薑、棗煎服。

5. 丸藥方

大胡麻(念兩),小胡麻(念兩),牛膝(四兩),蒺藜(念兩),苦參(十六兩),防風(八兩)荊芥(八兩),全當歸(六兩),蒼朮(六兩),薏仁米(四兩),川續斷(四兩)

白話文:

  • 大胡麻:16 克

  • 小胡麻:16 克

  • 牛膝:32 克

  • 蒺藜:16克

  • 苦參:128 克

  • 防風:64 克

  • 荊芥:64 克

  • 全當歸:48 克

  • 蒼朮:48 克

  • 薏仁米:32 克

  • 川續斷:32 克

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毛尖茶下,每早午晚各一服,每服三錢或二錢,另加後丸。

6. 楓子膏方

大楓子去殼,銅鍋炒至三分紅色,七分黑色,太過無力,不及傷目,炒後研膏,入紅糖等分,熬四五滾,倒紙上,放地上,出火氣。每丸藥一錢,春秋用膏八釐,夏六釐,冬一分,同吞服。

白話文:

  1. 將大楓子去殼。

  2. 用銅鍋炒大楓子,直到三分變成紅色,七分變成黑色。

  3. 炒的時間太長,藥效會減弱;炒的時間太短,藥效會傷眼睛。

  4. 炒好後,將大楓子研磨成膏狀。

  5. 加入等量的紅糖,熬煮四五次。

  6. 將藥膏倒在紙上,放在地上,讓火氣散去。

  7. 每丸藥的重量為一錢。

  8. 春秋季節,每次服用八釐藥膏;夏季服用六釐藥膏;冬季服用一分藥膏。

  9. 將藥膏與藥丸一起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