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笏

《中風論》~ 自序

回本書目錄

自序

1. 自序

昔,神農、黃帝、岐伯、俞跗,以神聖之資,闡陰陽之奧,創興醫籍,拯濟疾苦,實與教養政治相輔而行,故三墳之書先於五典。蓋醫之學,備在君相矣。厥後有伊尹湯液,亦其類也。東遷以來,君相罕有知者,而其學遂降為藝術。若醫和、醫緩、扁鵲之儔,皆其最也。始皇焚百家之說,不禁醫卜,故《靈樞》、《素問》、《神農》、《本經》、《扁鵲難經》猶傳於世。漢之太倉公、華元化、張仲景之徒,皆精其術。

白話文:

從前,神農、黃帝、岐伯、俞跗,他們才智過人,揭示了陰陽的奧祕,創立了醫學典籍,用來救濟病苦和補助民生,和推行教化、治理國政密切配合著,所以三墳的書列於五典之前。大體說來,醫學是君主和宰相應該具備的。後來,伊尹懂得用湯液治療疾病,也是這個道理。自從殷朝遷到東方後,懂醫學的君主和宰相很少,這樣醫學就淪為一門技藝。像醫和、醫緩、扁鵲這一類人,都是這方面最優秀的人物。秦始皇焚燒了各家派的學說,但並不禁止醫學和卜筮之學,所以《靈樞》、《素問》、《神農》、《本經》、《扁鵲難經》這些書才一直流傳下來。漢朝的太倉公、華元化、張仲景等,都是精通醫術的人。

倉公、元化無傳書,惟仲景有《傷寒》、《金匱》兩書,實與《本經》、《湯液》、《靈》、《素》、《難經》相為表裡,此醫學之大成也。晉太醫令王叔和,錯解義例,纂亂原文,而醫學始晦。相沿至今,卒無起而正之者。雖有諸家輩出,各抒所見,究與《靈》、《素》、《難經》不能符合。

白話文:

倉公和元化沒有傳世之作,只有仲景的《傷寒》、《金匱》兩本書,實際上與《本經》、《湯液》、《靈》、《素》、《難經》相輔相成,這是醫學的集大成之作。晉朝太醫令王叔和,錯誤地解釋了義例,篡改了原文,從此醫學開始衰落。相沿至今,終於沒有人起來糾正它。雖然有各家輩出,各自發表自己的見解,但究其根本與《靈》、《素》、《難經》還是不符合的。

其弊在於不信古經,不明內景,枉逞胸臆。是以得不償失,名不副實。著作雖多,去古愈遠矣。近世醫方本草諸書,專執心肝脾肺腎,顛倒金木水火土,滿紙空談,毫無實義,莫不家置一冊,沿為習俗,牢不可破。此時即起軒岐、盧扁諸聖賢而正之,不目為怪,則斥為妄耳。

白話文:

中醫的弊端在於不相信古經,不明白內景,隨意發揮自己的主觀臆想。因此,得到的結果與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名不副實。著作雖然很多,但離古人的水平卻越來越遠了。近世的醫書、方書、本草等著作,專門抓住心、肝、脾、肺、腎這五臟,顛倒金、木、水、火、土五行,著書立說都是空洞的言論,毫無實際意義,但家家都置備一本這樣的書,沿襲成習慣,牢不可破。即使軒轅、岐伯、盧扁這些聖賢起來糾正,也不被認為是正確的,反而會被斥責為荒謬。

笏學術淺陋,惟於古聖之書,頗曾究心,觀其診病脈法,經絡營衛,內景臟象,皆與後世諸論不同。蓋理寓於氣,氣寓於形,後人舍形氣而言理,故其術膚淺而不適於用。古人求實理於形氣之中,故其術精切而多奇中。今欲實從形氣中以求治病之理,不得不詳之如左,以就正於高明,庶不至於按劍相詫也夫。

白話文:

我的學術淺陋,但是對於古聖先賢的經典著作,卻曾經深入研究過。觀看古人的診病脈法、經絡營衛、內景臟象等理論,都與後世的諸多論述不同。這是因為,道理寓於氣之中,氣寓於形體之中。後人捨棄形體和氣,只談道理,所以他們的醫術膚淺而不實用。古人則在形氣之中探求真實的道理,所以他們的醫術精確而神奇。現在,想要真正從形氣之中探求治病的道理,就不得不詳細地加以說明,以便向高明的人請教,希望能夠避免盲目爭論。

道光辛已孟春江右熊笏叔陵甫自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