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口議》~ 卷之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2)

1. 十一·胎病寒邪

議曰:兒在胎中,母因感受寒邪、熱氣煩蒸,傳入胎臟,兒當受之。及至降生,令兒關竅不通,精神昏濁,作熱加蒸,啼聲不響,號叫駭人。未知之者,將謂驚風妄動臟腑,或妄鎮心。良由所受寒邪之氣,初只在表,久則傳裡,所謂邪氣以亂其真。故血脈皮毛皆不得其便,腠理所拘,邪不得解,變蒸有違氣血,致傷煩躁益增,無能自暢。

白話文:

中醫理論認為:嬰兒在母親腹中,如果母親感受寒邪、熱氣煩悶,就會傳染給胎兒。當嬰兒出生後,就會出現關竅不通、精神昏濁、發熱加重、啼聲低弱、號叫駭人的症狀。不明原因的人,可能會認為是嬰兒驚風導致臟腑妄動,或誤認為是心神不安。其實,這都是因為嬰兒在母體內受到寒邪之氣的影響。寒邪之氣一開始只在表層,久而久之就會傳到裡層,所謂「邪氣以亂其真」。因此,嬰兒的血脈、皮毛都不舒暢,腠理被拘束,邪氣無法宣洩,轉變成蒸熱之氣,導致煩躁不安,症狀逐漸加劇,無法自行緩解。

但與小柴胡湯服之,稍輕次以人參羌活散。然胎中所受,未分表裡。既生蔭庇,當議和解為之良也。

白話文:

但是和小柴胡湯一起服用,症狀稍輕,再服用人參羌活散。然而胎兒在母體內形成時,尚未分為表證和裡證。既然出生後已經蔭陽平衡,那麼最好採用和解的方法調治。

2. 十二·胎病榮熱

議曰:兒在胎中,母於食物充,喜啖姜瓜。古人有曰:修灶鐵唇,食姜余指。蓋姜性至熱,又是醃藏,攻及血脈,傳入經絡。輕則令兒偏體生蛆瘡,延熱毒瘡、丹瘡之類,經年發作,或於頭額生核。重則發大癰癤,潰即爛壞皮膚,十死一生,何堪忍見!初生幼幼,毒氣加盛,肌內柔弱。

白話文:

有人說:嬰兒在母親懷胎期間,母親吃的食物多了,喜歡吃薑和瓜果。古人說:「修理竈具和鐵鍋的嘴脣,是吃了姜的人的手指。」由此可見,姜的性質非常熱性,又經過醃藏,會傷及血脈,傳入經絡。輕微的情況下,會導致嬰兒全身生蛆瘡,進一步發展為熱毒瘡、丹瘡之類的疾病,經年累月地發作,甚至在頭額上生肉瘤。嚴重的情況下,會發展成大癰癤,潰爛後皮膚糜爛,十死無生,實在令人難以忍受!初生嬰兒,毒氣更加嚴重,肌膚柔弱。

參朮托裡,枸柏扶肌(抱即地骨皮,是柏即黃柏),常與清心,平調血脈。母慎其口,父抱令餒。醫工順理與扶其危。

白話文:

人參、茯苓、白朮、乾薑能調補內臟,枸杞、柏子也能補益筋骨(抱即地骨皮,柏即黃柏),再配以清心安神的藥物,使氣血調和。母親要謹慎飲食,父親要適當控制飲食。醫生要順應自然規律來治療疾病,並幫助病人擺脫危險。

3. 十三·胎病衛熱

議曰:「兒在胎中,母傷和氣,飢飽勞役,神疲力倦多矣。其有不勞役者,即有憂愁思慮,役乎其中,動之真氣,攻之虛邪於亂,神魄流入胎臟,兒乃受之。既生之後,兒常昏困,腹急氣粗重,則喘急,睡思不穩,狂啼煩哭,肌肉不滋,亦生瘡痍,熱發早晚,精神少具。良工正醫,平調臟腑,臟腑既正,熱目散止。」

白話文:

討論說:「小孩在子宮內,母親受到外邪侵襲,或是飢餓、飽足、辛勞、差役,神疲力倦的日子已經很多了。那些沒有辛勞差役的,也是憂愁思慮,役於其中,感動了真氣,也就被外邪侵襲擾亂,神魄流入胎臟,小孩就受到影響。出生之後,小孩常常昏昏沈沈,肚子急躁,呼吸粗重,容易喘急,睡眠不穩,狂啼煩哭,肌肉不茁壯,也會產生皮膚潰爛,熱度忽冷忽熱,精神少具。良醫善治,平調臟腑,臟腑正了,熱症也就散去了。」

4. 十四·胎病臟寒

議曰:兒在胎時將順其月,母喜食諸生冷物,過度冷盛既寒,腸鳴泄利,時時有作,降人之後,其兒肚上青脈膨脹,虛緊之者,乃是虛氣入腹,呃呃作聲,日夜不禁,雖則漸長,終是臟腑陰陽二氣受不勻調,若不溫平分氣,長成痞結,陽結易治,冷結難醫,仍宜抑母服藥,庶得乳溫,令子調和,不至延病成害,為之嘆也。

白話文:

評論說:嬰兒在胎中時,要順應月份,母親喜歡吃各種生冷食物,過度寒涼導致寒氣太盛,腸鳴腹瀉,經常發生。嬰兒出生後,肚子上青筋膨脹,虛緊的人,那是虛氣進入腹部,呃呃作響,日夜不停,即使逐漸長大,始終是臟腑陰陽二氣不勻調。如果不溫和平衡氣息,長大後容易形成痞結,陽結容易治療,寒結難以治癒。仍應制止母親服藥,以便乳汁溫暖,使嬰兒調和,不至於延誤病情而造成危害,值得嘆息。

5. 十五·胎病潮熱

議曰:兒在胎中,母曾發作子瘧,或是因患瘴氣,母或飲酒無厭,或是冒風傷暑,熱入經絡,有傷榮衛,母雖分免以脫其難,兒襲其氣,陰陽不解,初生嫩弱,血氣不和,作熱潮來,先寒關緊,身體作顫,庸工未諳其理,即以艾炷灸之,經絡未全,用之枉究醫士,但與調中,均其陰陽二氣。若是肚緊,宜以全條蛇蛻末醋炒令熱,手帕盛系肚臍上,即漸安樂。

白話文:

討論:胎兒在母體內時,母親曾發作瘧疾,或因患上瘴氣,或母親飲酒過多,或因冒風受暑、熱氣入侵經絡,損傷了榮衛,雖然母親通過分娩得以脫險,但嬰兒遺傳了母親的病氣,陰陽失調,初生時體質柔弱,血氣不和,出現發熱,先感覺寒冷,身體顫抖。庸醫不瞭解其病理,就用艾灸來治療,但經絡還未發育完全,使用艾灸是錯誤的。真正的醫生會使用調整陰陽的藥物治療。如果嬰兒腹脹,可以使用全條蛇蛻末,用醋炒熱,用布包裹,敷在肚臍上,可以逐漸緩解腹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