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口議》~ 卷之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2)

1. 九·退熱作渴

議曰:小兒發熱一症與大人同,熱在三焦方渴,肺驚下利虛煩方渴,上盛下虛方渴,水火不相濟方渴,伏暑蘊熱方渴,津液燥竭方渴。渴症本無,但有其熱,熱在乎表,攻動其裡,裡自無熱,受之以虛,表熱傳裡,反致其渴。表裡俱虛,引飲入脾,頭面手足受濕虛浮作腫,醫工下之,從增其病,宜與扶表救里,庶幾有命,方得獲幸。疾症於此死者多矣。

白話文:

討論:小兒發熱症狀與大人是相同的。三焦有熱才會口渴;肺臟驚嚇,導致下痢,精神煩躁才會口渴;上部實熱,下部虛寒才會口渴;水火不相調和才會口渴;伏暑蘊積熱氣才會口渴;津液枯竭才會口渴。口渴症狀本不存在,只是因為有熱。熱病在體表,攻動體內,體內自然沒有、容易感受虛寒,體表的熱傳到體內,反而引起口渴。表裡俱虛,飲水後傷及脾臟,頭面手足受到濕氣而虛浮腫脹。醫生用瀉下治療,會加重病情。應該扶助陽氣,救援陰分,才能挽救生命,獲得康復。患有這種疾病而死亡的小兒很多。

2. 十·療驚發風

議曰:有痰者必有熱隨之;有驚者必有風繼之。利其驚其風,豈有散其熱即痰不生?此醫家者流所得其宜,調理症候,截風定搐,以明其要也。如此常見豪貴家,才見孩童有熱,不問原因,便投驚藥,日輒數粒,月既積多,雖則驚悸不作,忪恐無妨,其兒所服寒涼藥多,脾胃虛弱,不吐即瀉,遂成慢風,更與驚藥愈加其疾。調理醫工當究其後,免負其重,禍害生焉。

白話文:

討論說:有痰的人一定會有熱氣相隨;受驚嚇的人一定會伴隨著風邪。治療受驚嚇和風邪,難道可以把熱氣散去之後痰就不產生了嗎?這都是醫生所應該掌握的,調理症狀,截住風邪、定住抽搐,以此來闡明治療的要點。像我經常看到的豪門貴族的家庭,只要看到小孩有發熱的現象,也不問原因,就服用治療受驚嚇的藥物,每天好幾粒,積累到月底,即使受驚嚇和抽搐的現象不發生了,但精神上仍然忐忑不安,沒事也在擔心,小孩服用的寒涼藥物太多,脾胃虛弱,不吃就拉,於是得了慢性的風邪,再服用治療受驚嚇的藥物,病情就更加嚴重了。調理的醫生應該追究症狀產生的原因,免得承擔過重的責任,由此而產生禍害。

3. 十一·風痰隱久

議曰:風者肝主之,肝稍不和則風所由縱;痰者脾受之,脾若不壯則痰所曰盛。痰之與風驚之與熱,四症互馳則流行於經結之由,傳變它疾。所有風痰相襲,久而不化,隱在肝脾,所由飲食冷熱相干,故不自散。雖則療理愈而復作,以至長成。且風痰常常在牙頰之間,吐茹無盡,生髮有因其風痰致病,或作齁䶎,或作喘息,或硬牙關,或腫頤頰。臨於肺則咳嗽,於乎心則恍惚。

白話文:

翻譯:

有人討論說:風是由肝臟主導的,肝臟稍微不調和,風就會趁虛而入;痰是由脾臟受納的,脾臟如果虛弱,痰就會滋生。痰與風、驚與熱這四種症狀互相交替出現,就會在經絡中結聚,導致疾病的傳變。所有那些風痰交替發作,久治不愈,隱藏在肝脾之中的疾病,都是由於飲食冷熱失調所引起的,所以自己不會消散。即使經過治療痊癒了,但還是容易復發,以至於發展成嚴重的疾病。風痰常常發生在牙齒和臉頰之間,吐出無盡的痰液,生髮有因其風痰致病,有的會發出齁齁的喘息聲,有的會氣喘,有的會牙關緊閉,有的會臉頰腫脹。傳播到肺部就會咳嗽,傳播到心臟就會恍惚。

善術醫士未能速與下其痰,恐風猖狂;若逐其風,又疑痰作梗。須是風痰並化,炒藥奇方,以徐以漸減,瘥可也。食不禁戒,服藥無功。若療風痰深意,究竟不可致緩。久則害發於疾,當宜察之。

白話文:

有能力的醫生,若無法快速去除痰液,就擔心風毒會失控;如專門治療風毒,又怕痰液阻塞。必須同時治療風毒和痰液,用炒過的藥物做為特效藥來徐徐緩解,才能治癒。如果不忌諱飲食,服藥也會沒效。若想治療風痰,就不能拖延。拖得久,就會從小病演變成大病,所以應該及時治療。

4. 十二·驚熱無時

議曰:因驚而得熱,其熱常發,不繫平心而屬乎血,更加氣血榮衛毋得循環,驚熱時常發作,或生疥癬,或發瘡痍。熱來神困心虛,熱去唇焦口苦,呻吟求飲,恍惚患飢。兒孩受此艱辛,藥餌如何救療?人參羌活總不相關,蠍尾當歸有些巴鼻,更尋炒餌。病不於心,說道難醫,請誠著意。

白話文:

解說:由於受驚而得的熱症,這種熱症經常發作,它與平心無關而與血液有關,加上氣血榮衛不能循環,驚恐發熱時常發作,或者生瘡疹,或者發瘡痍。熱症上來的時候精神睏倦心虛,熱症退去嘴脣焦黑口苦,呻吟著要喝水,恍恍惚惚的感到飢餓。兒童患有這種病,藥物如何能救治?人參、羌活總是不相干,蠍尾、當歸有些合適,再尋求炒餌治療。病不在於心,說起來難以醫治,請誠心的留心。

5. 十三·恐悸喘息

議曰:驚悸心屬,喘息得同而言否?愚曰:非心旺之。若心所受其疾,不作喘發,是知肝臟魂,肺臟鼻。魂魄不安,恐悸傷乎肝肺。肺受其驚而受其喘,須求水飲。肝受其驚發喘細細,若張口大喘者,肝肺倛不利。鎮心安神,調氣定喘,必未盡善。當於損益魂魄丸散,瀉心補肝,立見功效。所述疑難,更請探頤,毋蹶高安。

白話文:

議論說:驚悸屬於心臟,喘息和驚悸是否可以同時並論?我認為:並不是心臟旺盛所致。如果心臟受到疾病的影響,不會出現喘息的症狀,由此可知,肝臟主魂,肺臟主魄。魂魄不安寧,恐懼驚悸就會損傷肝肺。肺部受到驚嚇而出現喘息,需要喝水來緩解。肝臟受到驚嚇而引起的喘息比較細微,如果張大嘴巴喘氣,則是肝肺功能失調。鎮靜心神,調氣平喘,不一定能完全奏效。應該服用滋補魂魄的丸散,瀉心補肝,立竿見影。所述疑難之處,請您繼續指教,不要讓我失望。

6. 十四·食噎咳逆

議曰:兒孩睡息,魂魄恬遊,擊響高聲,傷乎其神;睡中不穩,乃心不寧。乳幼飢渴,飲食宜細,掇物觸志,傷乎其氣,令肺作噎,乾脾發噫,其氣逆不升降,其志分不伸舒,陰陽差忒,胸襟鬱悶,良久取氣發聲,含飯面黑,啼哭聲焦,輕則咳逆致躁,盛則咽塞不通。所受之後,常作咳逆者,良由食噎,觸擊悶挫,關竅宣通,臟腑即不宜升降,榮衛乃利益。

白話文:

評論說:孩子在睡覺時,魂魄可以安閒地遊玩,如果在孩子睡著的時候大聲喧嘩,就會傷害到孩子的精神;孩子如果睡不安穩,那是因為他的心神不寧。哺乳期的嬰兒飢渴的時候,飲食應該細膩,如果隨意亂抓東西就會傷到他的元氣,導致肺腑阻塞,脾胃失調,元氣逆亂,胸中鬱悶,過了好一陣子才能喘口氣出聲,吃飯時臉色發黑,哭鬧的聲音嘶啞,輕則咳嗽氣逆煩躁,嚴重時咽喉閉塞不通。嬰兒在受到刺激後,經常咳嗽氣逆,是「食噎」引起的,若受到衝擊、悶挫、關竅宣通、臟腑就不適合升降,也就影響了循環系統運作正常。

若不早治,咳逆於腸,終身致疾而難療矣。

7. 十五·令子無辜

議曰:夫人所藉者陰陽而生,所宜者氣血而長。血氣不順則五臟以違其和,陰陽不均則百脈以亂其體,流之於表裡相參,注之於經絡致急。凡周晬乳兒等閒捉舉,又更齊齒,身體檢束,頭目搖動,此乃陰陽有虧,榮衛失正,疾名猢猻禁,十二種無辜疾之一也。丹情不識見之,喜笑復作體態,以教令如其然也。

白話文:

討論說:人的生命是藉由陰陽而生,成長發育則需要氣血。氣血不順,則五臟不能和合;陰陽不均,則百脈不能正常的運作,進而影響到外在身體的表裡相互參雜,並影響到經絡的急症。凡是周歲以內的嬰兒,只要隨意抓舉、又把嬰兒和成年的身體作比較、過度約束身體、在不適宜的情況下搖晃頭部,這些都是因為陰陽有虧,榮衛不能正常運作,稱之為「猢猻禁」,是十二種無辜症狀其中的一種。庸醫如果不認識這種症狀,反而讓人開心大笑或者做出這些動作,彷彿對症下藥一樣。

久而不已,愈加其遍次,非風痰之所攻,無驚熱之致作,當為舒其氣,調其脈,均其陰陽,適其灑淅(止解下息裡寒有作),休言乳幼無妨,曾見父母慟哭。

白話文:

長久不癒,且病勢愈加遍及,並非風痰所攻,也沒有一點點驚熱的徵候,應該設法舒展其氣,調和其脈,使陰陽平衡,並適度地發汗(以消除內裡的寒邪),不要再說乳幼兒沒有妨礙,曾經見過有父母因此而痛哭。

8. 十六·受氣不足

議曰:三才降氣,數成方,謂為人萬象,論功道合,始知得志。胞胎既備,心定神全,血脈未充,骨萎髓薄,筋力藉乎骨髓,智謀出乎心神。為人恍惚者斯可知,多志者應由是,傴僂者乃如然,侏儒者必若此。不及數之重者,候存五軟;大過受之深者,身負五硬。由其肺心脾肝腎所屬者,氣血脈筋骨;所受者,體舌臂項膝。

白話文:

解說:天地人三才下降的氣息,形成對應的數位,被稱為人萬象,探討功德與道合符合,然後才能知道得志的道理。胞胎一旦具備,心志安定、神智健全,血脈尚未充盈,骨頭萎縮、骨髓薄弱,筋力和骨髓相輔相成,智能和心神相輔相成。人恍恍惚惚的原因由此可知,多才多志的人應由此緣故,傴僂的人確實如此,侏儒的人必定如此。不足於數位的,要觀察是否有五軟的徵候;大大超過的,身體會負擔五硬的症狀。根據其肺心脾肝腎所屬的,有氣血脈筋骨,所受到的,有身體、舌頭、手臂、頸項、膝蓋。

其或有疾於症候不及議者,往往無辜;無辜形骸,必定受氣不足。謂如五硬五軟,只許聞名,稍有求醫,難著方藥。後進執謂堪與療理者,野老付之一笑。

白話文:

有些人雖然患有疾病,但症狀不足以供醫家診察,往往被誤認爲無病;但身體卻是虛弱的,必然是元氣不足。比如五種堅硬症與五種柔軟症,只允許聽說,稍有求醫問藥,就難以診斷病情、開出藥方。後輩的醫生如果說能治療,我會覺得好笑。

9. 十八·臍中受熱

議曰:初生未及蔭乳,洗罷便用斷臍帶,留一握綿裹三重。受氣根全者,其臍自深,成胎數關者,其臍自突。臍者,受質之根也,為人之本也,形體之基也,元命之壽也。迭月之前,一臘之後,其兒臍紅高腫,不作水濕,亦無風候,但將胸堂仰起,呃呃作聲。闔家無見,責之皂嫗,有傷臍帶,致之非也。

白話文:

議曰:初生嬰兒依賴臍帶獲得營養,剪斷臍帶後,用三層的綿花包裹起來。受氣根全的人,其臍自然深;受胎數次的人,其臍自然凸出。臍是生命之根,是人體的本源,是形體的基礎,是壽命的根本。幾個月之前,孩子臍部紅腫,沒有水濕,也沒有風候,只是胸膛挺起,呃呃作響。全家人都不懂,責怪保姆,說她弄傷臍帶,導致孩子生病,這是錯誤的。

召愚一觀察,知心氣受之,胎熱與利丁火,少項不展,胸堂呃聲遂止。越宿視之,臍根後本,醫工與傳及洗,總施謬妄,故書於楮,果其宜哉!謾舉頤以誚之云耳。

白話文:

召愚一看就知道,是因心肺氣受到影響,胎熱和血陰不足所導致,不久就會慢慢改善,連打嗝的聲音也會停止。隔天再觀察,臍根周圍都已經好了,醫生和產婆和他們的傳人,在處理這些事情時,都犯了錯誤,所以把這些寫在紙上,看看是否合適吧!我只是隨便舉出一些例子來諷刺他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