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台玉案》~ (1)

回本書目錄

(1)

1. 自貴

吾性吾命,吾愛吾真。彼蒼異我,肩荷匪輕。百爾調攝,衛生有經。然桎梏,胡不自尊。

2. 能斷

我有慧劍.倚天耀雪,水可斷蛟,陸可革。況此情緣,何難斬截,一揮立碎。乃為後以上數款,不假藥石,其用較藥石猶精;無事餌術,其功視餌術更捷。所謂一帖清涼,二豎立瘥。抱者,洵宜置之榻左,永為箴砭焉。

尊生主人孫文胤謹識

3. 先天脈鏡敘

夫測意在聲氣之微,幻矣。即究詰感因,亦臆揣耳。若以三指叩五臟,尤在意揣外。軒岐暨叔和已發玄妙,而戴氏尚有刊誤之辨。蓋慎之也。餘不敏,敢附贅疣。顧所得異人秘授,兼之胗候驗證參考,更與先天有三昧焉。豈雲超軼先聖賢,而實有闡先聖賢所未泄者。是亦一畫之系,九疇之衍。奚忍私之。敬公同志,以參所未逮。

尊生主人孫文胤謹識

4. 診脈捷要歌

浮緊弦遲屬風寒,升之散之氣自完。

弦數浮洪風熱認,藥用收降病自安。

浮弦小澀如絲線,風燥藥宜降潤施。

浮而平滲來歸指,風濕升散加參主。

小澀無力寒燥傷,溫潤之藥端可與。

洪盛而澀乃燥熱,降藥潤藥當急取。

平潤革遲為寒濕,升燥之藥為第一。

滲潤洪數為濕熱,苦寒藥餌宜用急。

枯澀小澀乃火燥,滋潤之藥用之可。

數而無力寒火觀,甘補溫藥俱勿少。

數而有力熱火功,苦寒之藥正相同。

亦有濕盛火俱下,寒火之脈認宜真。

有見表滯里表實,此脈莫把熱認之。

分明寒鬱熱難發,發散寒邪熱自驅。

又有表數里無力,陰盛格陽正此期。

溫內更加斂表藥,陰陽和時脈自如。

積滯之脈自沉伏,流註如珠或結芤。

血積有形按不散,氣積按有尋卻無。

按滑如苔名痰積,食積惟在右關係。

氣口緊盛食積新,關若伏兮食多日。

食不下兮氣口滑,食不化兮氣口滯。

大凡痛脈多屬陰,陽脈即散痛難成。

亦有火熱來作痛,外由陰郁故來侵。

5. 照脈玄竅訣

夫人身之有五臟六腑.俱靜而不能自動.惟脾一臟.時時能動.磨掣水谷.以司變化.

故五臟六腑之繫於脾者.由萬物稟育於土也.若脾有病.則不能以養百脈.凡各臟有病.或各腑有病.亦不能不乾累於脾.凡各臟腑有病.內則病氣乾於脾之臟.外有脈氣見於脾之部.故有諸中.必形諸外.形諸外.則有所據.是以看脾為之關鑰.凡診脈稍有疑難.隨將脾部下指.看是甚體.真切一照.即知病脈見.於某部遂將這部移指去尋.又當體認.十八脈狀響應如神.世莫如此.實玄竅也照法參究.抄錄於後.

右手錶里圖形(圖缺)

表三焦手少陽經 表胃脈足陽明經 表大腸手陽明經里命門(又半表半里心包絡厥陰絡具右尺)

里脾脈(當作三層看診足太陰脾經)

里肺脈手太陰肺經

右手經絡訣

寸表大腸手陽明經

寸里肺脈手太陰經

關表胃脈足陽明經

關里脾脈足太陰經

尺表三焦手少陽經

尺半表半里心包絡厥陰經

尺里命門

左手錶里圖形(圖缺)

表膀胱脈足太陽經 表膽脈足少陽經 表小腸脈手太陽經

寸表小腸手太陽經

寸里心脈手少陰心經

關表膽脈足少陽膽經

關里肝脈足厥陰肝經

尺表膀胱足太陽膀胱經

尺里腎脈足少陰腎經

里心脈手少陰心經

里肝脈足厥陰肝經

里腎脈足少陰腎經

詳症脈照圖(圖缺)

假如.經脈者.若十二月也.絡脈者.若三百六十日也.

孫脈者.若四千三百二十時也.人亦如一小天地.於此則可見矣.

輸經絡孫圖(圖缺)

6. 照脈口訣

脾經見浮脈.其病受在肺.與大腸經(其肺與大腸相表裡)見芤脈.其病受在五臟.與六腑無干.

.見弦脈.其病受在肝.與膽二經.見緊脈.其病受在膀胱一經.見洪脈.其病受在心.

與膀胱腎三經.見微脈.其病受在三焦命門.見沉脈.其病受在腎一經.見緩脈.其病受在本經之脈也.(若太緩太急其病在胃經)見澀脈其病受在肺與腎.見濡脈.其病受在膀胱一經.見弱脈.其病受在腎與命門.見遲脈.其病受在大腸一經.

見伏脈.其病受在三道之內.(氣道血道津液道女人受在命門)見虛脈.其病受在心胞絡.(其數脈六部未嘗缺也)

若諸部俱無犯.成病脈.單在脾經見.又作脾經受病.

7. 三焦照六腑

六臟受病處,脈形疑似不明,三焦照之相同,相似即是無差。

8. 脾照五臟

五臟受病處,脈形疑似不明,以脾照之相同,相似無差。

脾見浮脈,肺亦有浮脈,即斷肺有風。

三焦見浮脈,大腸亦有浮脈,即斷大腸有風。

脾見芤脈,五臟相應,與三焦無干。

脾見滑,脯亦滑。

三焦見滑脈,胃亦滑。

脾見實脈,心亦實。

三焦見實脈小腸亦實。

脾見弦脈,肝亦弦。

三焦見弦脈,膽亦弦。

脾見緊脈,腎亦緊。

脾見洪脈心亦洪。

三焦見洪脈,小腸亦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