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氏醫案》~ 卷首 (2)

回本書目錄

卷首 (2)

1. 束書

尋得芸香闢蠹魚,竹樓收拾幾行書。

前人手澤輕如土,拋盡青緗痛有餘。

2. 徙居淯水

頑梗強徒氣正雄,災殃眉睫漸當躬。

皇天老眼能昭鑑,憐我流離道路中。

3. 就蒯玉隆西席

舌耕勞碌遇何窮,衣食經營用不充。

苦到聽經猶牧豕,依稀學步漢承宮。

4. 販牛於滇南

甯戚當年亦販牛,高風千載自悠悠。

笑予老稚無能辨,也負包囊學遠遊。

5. 販馬黔西

馬群蹀躞走幽燕,正值清明二月天。

名駿千金猶待價,孫陽知遇在何年。

6. 販靛

艱難歷盡白雲岑,茅屋依稀隱茂林。

野火遠看燈燦燦,靛池宿注水深深。

人惟求舊多公直,青出於藍自古今。

聲氣相投無間隔,試憑交易索兼金。

7. 自敘之瀘舟中偶成

雙流水激奮驚雷,一葉扁舟趁曉開。

數百里餘江路遠,夕陽初下泊城隈。

8. 謁江南家祠

相國家風舊,平章世澤長。

途窮人意懶,客到犬聲忙。

族黨咸親密,盤餐盡不常。

登堂瞻拜肅,一瓣奉心香。

9. 寓漢鎮感題

關津大都會,於此信為最。

土語雜五方,人音殊萬籟。

安居繡屋中,貿易珠簾外。

士女嬌綺羅,往來騁冠蓋。

樓臺起笙蕭,街市揚旌旆。

更有漢之濱,遊春圖難繪。

桃花復李花,春色正芳藹。

想象周南詩,熙朝正交泰。

10. 學醫於遊仙館

纖毫脈息辨求明,靈素諸書伴短檠。

臟腑隱微圖畫出,江潮聲和讀書聲。

青囊溫罷二三更,隱約鄉關夢未成。

危坐樓頭星月朗,蕭蕭長夜聽雞鳴。

11. 夜泊渝城

險灘歷盡泊江城,萬點燈光撲面迎。

斜倚檣頭歌一曲,浪花催月上三更。

12. 王明府召即詩達之

月白風清仰彼姝,善將青眼識泥塗。

杏林願覓瓊漿液,為灌甘棠樹萬株。

13. 督刻救世真言板成口占

時監生向代鈞吏員高連捷共贊襄其事

神威顯赫萬民瞻,浣誦鴻文自整嚴。

利害關頭經道破,分明報應不須占。

蜀川瘟疫遍閭閻,賴有神恩雨露沾。

喜爾回頭諸善士,心香一瓣儘先拈。

14. 楊刺史仁甫四兄五十介壽

月居嘉平萬象回,欣逢公誕誦臺來。

康疆本自箕疇紀,造物還從栽者培。

清政豈邀民善禱,休齡悉本理相推。

知非令尹今猶昔,願上南山酒一杯。

15. 應孫太守聘

敢云觸手便生春,惟此婆心育物仁。

車馬道途隨即至,喜逢君是個中人。

16. 與舅翁魏繼堂夜話

(公以副車舉孝廉方正,人服公盛德,咸稱為善人云)

髫齡一別便匆匆,偶聚相逢若夢中。

三十餘年歸故土,而今把酒快臨風。

17. 丁亥病中閱醫案稿

長天永夜思難禁,襆被無眠病又侵。

絕少故人來問訊,聊翻舊稿自沉吟。

遠年事若當前在,汲古心偏入悟深。

宿火烹茶將夜半,朦朧月色紙窗臨。

18. 憶超凡夫子

壯遊改業習岐黃,許我潛心可擅長。

楚水卅年成夢想,今余老眼辨膏肓。

19. 遇事感題

七十年來閱歷微,出頭煩惱自知非。

驚魂已作傷弓鳥,悟到塵寰禍福機。

20. 凡例

一、醫書自《內經素問》,雖備醫藥之理,而六經尚無定法定方,至漢儒張仲景治傷寒,始創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大開六經法門,不特專治傷寒,一切雜病治法統在其中。故曰:三百九十七法,萬法之祖也。學者不由斯入門,臨證如涉大洋,茫無邊際,雖皓首窮經,有何益哉?必當熟讀六經,條分縷晰,自然胸有成竹,目無全牛,否則不足以稱為醫也。

一、仲景六經之法,醫家之要典也,自兵燹散失,缺而不完。王叔和誤以偽撰成編,陰陽乖舛,錯雜無倫,歷代相沿,未及精察。幸喻嘉言從而尚論之,舒馳遠從而集註之。極力攘斥詆誹,削去偽撰,獨表精微、義例之善,無出二公之右者,予故悉遵之而不敢易。

一、業醫者,宜讀《內經素問》及薛氏、趙氏、馮氏、喻氏、河間、東垣、丹溪、松峰之書,始能學識高超,見地獨迥。故予是書中多纂輯諸家,抉要鉤元。至於閒文,概置不錄。或辭多於意者,纂其要而登之。或辭隱於意者,微加損益,以顯捷而出之。或先賢有不分六經,及後世糊亂瞎撞之句,盡皆削之。

所有論說,即以治療一案證之,極知僭越無似,然輔翊先哲之心,引誘後來之意,大不得已,救世君子,當必有以諒我。

一、業醫者宜淹博明通,方能入道。一知半解者,未許窺毫末也。然明通者,又為功名所拘牽,即或學之,又無傳授,動謂醫有何難,一望便曉甚矣,無學者難知夫醫,有學者易視夫醫,所以良醫之不概見也。惟能經史貫通,爻象參悟,五行八卦,生剋制化之理,自然了徹。

尤要熟諳藥性中之寒熱溫平,五味五走,如東方屬木,其色青,其味酸,酸入肝;南方屬火,其色赤,其味苦,苦入心;西方屬金,其色白,其味辛,辛入肺;北方屬水,其色黑,其味鹹,鹹入腎;中央屬土,其色黃,其味甘,甘入脾。故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原稼穡。

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明乎此則以藥性之五味、五走,參之六經定法,臨證施之,萬舉萬當。果能此道矣,即是上工。

一、凡學醫,必須謙恭下士,訪友求師;稍有餘閒,便將今古明醫諸書,熟讀揣摩,一一融會貫通。得之於心,熟之於目,自然應之於手,而無差謬。

一、凡病家請診,必先問其病勢之緩急,急者則先診之,不得以富貴貧賤分別先後。審證用藥,務要仔細留心,即或倉卒貽誤,轉念知之,或增某藥,或減某藥,必須隨後囑主人更改,不得護短因仍,蓋救人為切務也。

一、遇危迫之病,必須盡力挽回,然必與病家講明,方可用藥。尤須璧彼藥資,則見效有功,不效無怨也。至於乘危嚇詐,徒索人財,使病家懸心,患者作苦,不顧人之性命者,必有冥報。

一、方藥二者,俱宜講究,苟徒善其方,而不善其藥,則見功遲而見過速矣。故立方時,必囑病家揀買良藥。至於上品藥餌,亦須預儲;靈效丹丸,處制收用,庶免臨時束手。

一、凡診視貧賤鰥寡煢獨者,尤宜格外加意,誠心施治,以全其生。至於賢婦、孝嗣、貧病無依者,付藥之外,量力周給,以羨補不足,未必遽虧於己也。如此存心,方稱仁術,上天知之,厚福必至。

一、宜行止端方,凡診婦女及孀尼,必俟侍者在旁,然後診視,既可杜邪念,亦可遠嫌疑。即娼優家,亦必視如良人子女,不可存一些子兒戲,以取不正之名,致獲邪淫之報。

一、診視回寓後,宜翻書驗病,援古證今,以觀吾意之當否,庶學問日有長進。不可任意行樂登山,久久離寓,攜酒遊玩,倘有暴病,求援而不得,豈不有垂危之慘。

一、宜衣冠整飭,儒雅端莊。然不可過於奢華,以致誚於彼其之子不稱其服也。語云:一流舉子二流醫。卑瑣者,徒取輕賤。

一、不可惟利是圖,矜言財禮,於顯宦者求匾額,於鉅富者索金珠,蓋實至名歸,貴乎自然。而受人與者,常畏人也。余見庸工之輩,既無名師指點,剿襲幾個陳方,草率妄為,動輒包治包愈,需索數千數十,幸而得之,詡詡揚揚,自謂在道,其實背謬殊多,失亂不少,以致冤鬼夜號,藥櫃中無非黑氣陰魂慘結,招牌下盡是啼聲營營,於蠅頭微利,貿貿如鬼蜮傷人,其流品愈卑,其識見愈陋。醫道之流弊,尚可勝言哉!

一、醫法云:醫者意也。藥不執方,合宜而用,全在醫者圓融變通,活法以行之。且一病主治非一方,一方亦不止主治一病,萬不可專執一方,而無可憑之理,以貽害於人,必要神而明之,心以會之,投機應病,方為濟世婆心。否則誤人性命,雖世俗可欺,而冥冥之中放過誰來。

一、考明醫用藥,不論有毒無毒,須審其病之當用者用之,當起死於芩、連、薑、附,活人於參、朮、硝、黃。無奈俗人反生疑謗,或言芩、連苦寒敗胃,或言薑、附熱毒傷陰,或言參、術補起虛火,或言硝、黃瀉傷元氣。彼不知有是病必用是藥,而創此不經之謬談。用平常藥者反為得計,不知壞事之甚。

愚勸司命之士,寧可受人謗言,切勿誤人性命,以自干陰譴而取罪戾也。

一、宜知煎藥之法。凡藥入罐,開水浸透,濕紙蓋緊,務要老誠看守,不可炭多火急,致藥水沸出,亦不可過煎,致令藥枯,惟火候得宜,則藥之氣味不損,服必有力,而其效速於置郵。

藥渣又不必再煎,要知病人以求疾愈為急,豈惜此一劑藥渣而必再煎乎?但藥中有厚味者,有芳香者,一煎氣味已去,渣有何力?愚意以補中益氣湯為則:黃耆白朮味厚,先入罐煎十數沸,次入參、歸、升、柴、甘、陳、薑、棗,又煎十數沸,則氣味均出矣。舉此一方而為例,則他方可以類推。

白蔻、川貝研末,廣香、肉桂磨膏,宮參一味,銀盒獨蒸湯汁。且芳香之藥,不見火為佳,見火則功力減半,況至於久熬者乎?救世君子,立方之後,必將此以告病家之知事者。

一、是書稿成於庚申,復編次於丙寅,至今壬辰,窮究三十三載,餘年已七十矣,自覺閱歷愈多,而見識愈確,於是殫厥心力,再加訂正,辭意冗者刪之,可節去者削之。邇來醫治案頭更多,內選奇者加之。種種議論,皆以六經為主,並拈出諸名家精義用作巴鼻,於每條末附案,分帙六卷,顏曰《齊氏醫案》。回視前作,煥然改觀。

余滿擬秘藏笥中,使吾兒及諸門人輩有所遵循,待百年後身盡名滅,然後梓行。如其速刻求明,令業醫之士,從前師說,漫無著落,必嫉為欺世盜名耳,恐未能邀知音之賞鑑,已先犯無識者之譏談也。奈當世名公咸慫恿予曰:此濟世事也,曷不付之剞劂,而反遲滯乎?遂如命登梨棗焉,倘復有高明者起而見教則幸甚。

熊吉堂曰:凡例十七條中,勸戒詳陳,字字金玉,堪為後學津梁,業斯術者果能遵行不怠,則治病用藥諸法,庶乎不差,為功不小,慎勿棄髦視之,而昧作者之苦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