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遵

《集驗方》~ 卷第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7)

1. 治頭風、頭痛及風癢諸方

治風,頭眩欲倒,眼旋屋轉,頭腦痛,防風枳實湯方。

防風(三兩),枳實(三兩,炙),茯神(四兩),麻黃(四兩,去節),細辛(二兩),芎藭(三兩),前胡(四兩),生薑(四兩),半夏(四兩,洗),杏仁(三兩),竹瀝(三升)

白話文:

  • 防風(三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具有祛風解表的作用。

  • 枳實(三兩,炙):用於治療食滯不消,具有消食導滯的作用。

  • 茯神(四兩):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具有補心安神的作用。

  • 麻黃(四兩,去節):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

  • 細辛(二兩):用於治療頭痛鼻塞,具有通竅散寒的作用。

  • 芎藭(三兩):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經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 前胡(四兩):用於治療咳嗽氣喘,具有宣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 生薑(四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

  • 半夏(四兩,洗):用於治療痰多嘔吐,具有化痰止嘔的作用。

  • 杏仁(三兩):用於治療咳嗽氣喘,具有宣肺止咳平喘的作用。

  • 竹瀝(三升):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具有清肺止咳的作用。

上十一物,切,以水六升,合竹瀝,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頻服兩三劑尤良。(《醫心方》卷三)

治頭風頭痛方。

取荊瀝不限多少。(《證類本草》卷十二)

治偏正頭痛,穀精草一兩,為末,用白麵調攤紙花子上,貼痛處,干又換。(《證類本草》卷十一)

治頭風方。

甘菊花,獨活茵芋,防風,細辛,蜀椒,皂夾,桂心,杜蘅,莽草

白話文:

  • 甘菊花:是一種菊科植物,花瓣呈白色或黃色,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

  • 獨活:是一種傘形科植物,根莖呈圓柱形,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的作用。

  • 茵芋:是一種天南星科植物,塊莖呈球形,具有消腫解毒、清熱止痛的作用。

  • 防風:是一種菊科植物,根莖呈圓柱形,具有驅風散寒、祛邪除痺的作用。

  • 細辛:是一種馬兜鈴科植物,根莖呈細長圓柱形,具有溫中散寒、通竅止痛的作用。

  • 蜀椒:是一種芸香科植物,果實呈紅色或綠色,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

  • 皁莢:是一種豆科植物,果實呈長圓形,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桂心:是一種樟科植物,樹皮呈褐色或灰色,具有溫中散寒、止痛安神的作用。

  • 杜蘅:是一種薑科植物,根莖呈圓柱形,具有祛風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 莽草:一種禾本科植物,莖稈呈圓柱形,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消腫的作用。

上十味,分等,水煮以沐頭,必效。(《外臺》卷三十二)

主風頭沐湯方。

豬椒根(三兩),麻黃根,茵芋,防風(各一兩),細辛(一兩)

上五味,切,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以沐頭,甚妙。(《外臺》卷三十二)

主頭風,搔之白屑起,雞子沐湯方。

新生烏雞子(三枚)

上一味,以五升沸湯揚之,使溫溫,破雞子內中,攪令勻。分為三度沐,令發生去白屑,風癢瘥。(《外臺》卷三十二)

白話文:

上一個穴位,用五升滾燙的湯水衝洗,使之溫熱,將雞蛋打入其中,攪拌均勻。分為三次洗滌,使產生作用去除白屑,風癢症狀就能痊癒。(《外臺祕要》卷三十二)

治頭風癢,多白屑方。

大麻子仁(三升,研),秦艽(二升)

上並置於泔汁中一宿,明旦溫之,去滓,用已沐發。(《醫心方》卷四)

冶頭風癢白屑,風頭長髮膏方。

蔓荊子附子(炮),細辛,石南草,續斷皂莢澤蘭,防風,杏仁(去皮),白芷零陵香藿香,馬鬐,膏,熊脂,豬脂(各二兩),松葉(切半升),莽草(一兩)

白話文:

蔓荊子、附子(炒過的)、細辛、石南草、續斷、皁莢、澤蘭、防風、杏仁(去皮)、白芷、零陵香藿香、馬鬐、膏、熊脂、豬脂(各二兩)、松葉(切碎半升)、莽草(一兩)

上十七味,㕮咀,以苦酒漬一宿,明旦以豬膏等煎,微微火,三上三下,以白芷色黃膏成,用以塗頭中,甚妙。(《外臺》卷三十二)

白話文:

以上十七味藥物,搗碎後,用苦酒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加入豬油一起煎制,用小火慢慢煎煮,反覆煎煮三次,直到膏體呈白芷色,就可以塗抹在頭中了,效果很好。(出自《外臺》卷三十二)

治頭風癢,白屑,生髮膏方。

鳥喙,莽草,石南草,細辛,皂莢,續斷,澤蘭,白朮,辛夷,白芷,防風(各二兩),柏葉(切,二升),松葉(切,二升),豬脂(四升)

白話文:

鳥喙、莽草、石南草、細辛、皁莢、續斷、澤蘭、白朮、辛夷、白芷、防風(以上各二兩),柏葉切兩升,松葉切兩升,豬脂四升。

上十四味,以苦酒浸一宿,以脂煎三上三下,膏成去滓,濾收,沐發了以塗之,妙。(《外臺》卷三十二)

治風氣客於皮膚,瘙癢不已。

蜂房炙過,蟬蛻等分為末,酒調一錢匕,日二、三服。(《證類本草》卷二十一)

又方

蟬蛻、薄荷葉等分為末,酒調一錢匕,日三服。(《證類本草》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