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藥性切用》~ 卷之三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下 (2)

1. 南燭葉

一名南天燭。苦酸澀平,益氣強筋,久服輕身。天燭子:甘平,功力尤勝。

2. 枸橘葉

性味辛溫,散滯疏結,治下利後重。枸橘子:味酸苦平,破氣尤烈。虛人忌之。

3. 山茶花

微辛甘寒,涼血止血,治吐衄。塗湯火傷灼。子:研細末,摻發,解發䐈。

4. 密蒙花

味甘微寒,入肝潤燥,去翳明目,有消風散熱之功。

5. 八角金盤

味苦辛溫,性烈有毒,祛瘀開結,治痛麻頑痹。取根皮用。

6. 柞木

俗名鑿柄木。性味苦平,下行利竅,易產催生,舊鑿柄卷轉者尤妙。搗葉,塗癰疽腫毒。

7. 牡荊瀝

俗名黃荊瀝。性味甘平,祛風治癇,化痰行經。熱痰宜竹瀝,寒痰宜荊瀝,俱宜薑汁助送,則不凝滯經絡。

白話文:

俗名為黃荊瀝。藥性是甘、平,可以祛風治療痙攣,也能化痰通經。如果痰症是熱痰,則適合用竹瀝,如果是寒痰,則適合用荊瀝,這兩種藥物都適合搭配薑汁一起服用,這樣就不會凝滯在經絡中。

8. 甜竹瀝

性味甘寒;降陰虛之火,清經絡之痰。薑汁為佐,治痰行經甚捷。

9. 甜竹茹

味甘微寒,入肺胃而清燥解鬱,薑汁拌炒,為開鬱止嘔專藥。去青刮皮用。

10. 捲心竹葉

辛淡甘寒,涼心止嘔,解鬱除煩。

11. 天竺黃

性味甘寒,清心利竅,豁痰定驚。乃竹之津氣結成片,片如竹節者真。

12. 明琥珀

味甘淡平,入心、肝、血分,安神散瘀,利水通淋。陰虛血少忌。

13. 白茯苓

甘淡性平,入肺、膀而兼入心脾;滲濕利竅,益脾寧心。赤茯苓:入心、小腸經,專於滲利濕熱。益脾氣白勝,利濕熱赤勝。茯苓皮:專走皮膚,行水氣,治膚腫效。赤、白茯神:主治與茯苓略同,而入心之用多。治驚悸效,去皮及中木用。茯神心木:治諸經攣縮,喎僻偏風。

白話文:

茯苓性味甘淡、平性,可以入肺、膀胱,還能兼入心、脾;茯苓可以滲濕利竅、益脾寧心。紅茯苓:可以入心、小腸經,專門滲利濕熱。茯苓皮:專門走皮膚,可以通行水氣,治療皮膚腫脹有效。紅茯苓、白茯苓:主治與茯苓略同,但比較多用於治療心。治療驚悸有效,要去皮與心木一起使用。茯苓心木:治療諸經攣縮、喎僻偏風。

14. 楓豬苓

苦甘淡平,入膀、腎而利濕,行水功勝茯苓,但無益脾之效。虛人無濕忌之。

15. 白雷丸

性味苦寒,入腸胃而殺蟲消積。乃竹之餘液,得霹靂之氣而生,微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