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學話義》~ 外科脈候

回本書目錄

外科脈候

1. 外科脈候

浮數之脈,應當發熱,反恐寒者,癰疽之症。若有痛處,癰疽所在。

洪大之脈,血實積熱,癰疽洪大,病之進也。

未潰癰疽,不怕洪大,已潰癰疽,洪大可怕。未成膿者,洪大可下,膿潰之後,洪大難醫。若兼自利,必損其軀。

數脈主熱,浮表沈里。諸脈緊數,應當發熱,反惡寒者,癰疽之症。數脈不時,必生惡瘡。肺脈數者,亦必瘡瘍。諸瘡洪數,必有膿漿。

癰疽脈實,得此可下。初病不忌下之,則愈潰久人虛大,不相宜。咬牙寒戰,邪實正虛,毒氣攻裡,必損其軀。瘡口吐沫,危在旦夕。

滑脈多陽,或熱或虛。癰疽得此,血液有餘,未膿可消,已潰托裡。

散為血虛,有表無里。洪滑粗散,瘡家大忌。疼痛煩渴,肢體沈重,正氣已虛,必然難治。

長脈有餘,陽氣充實。傷寒得之,自汗而解。長而兼緩,胃氣之脈,癰疽得之,是為吉兆。

芤主血虛,血已化膿,已潰得之,脈病相應,但補其血,可保無慮。

弦為肝脈,弦洪相搏,內寒外熱,欲發癰疽,血已凝結。

緊脈主積,氣血凝結。癰疽得此,其痛必劇。

短脈主虛,氣血不足。癰疽脈短,壽命必促。滋補填補,庶幾可續。

澀主血虛,氣不流通。癰疽得此,滋補收功。

沉脈為陰,毒氣在裡。癰疽得此,其根深遠。

遲為虛寒,陽氣不足。癰疽脈遲,陽和補托。潰後脈遲,溫補自愈。

緩脈和平,為有胃氣。緩而兼長,癰疽易治。緩而兼短,補托為是。

弱脈無力,滑後不忌。氣血兩虛,補托是宜。

微主真微,氣血虛極。氣復者生,邪勝者死。癰疽潰後,亦有微脈。微而和者,將愈之象。

細主不足,宜細分別。浮細而數,陰虛內熱。遲細而沉,必變陰症。

虛似谷,空軟而無神。已潰未潰,皆宜八珍。補氣補血,以保其真。

牢脈緊強,陰虧之象。瘰癧結核,必難消散。石疽脫營,必難收效。潰待見之,更不必治。病脈相反,大逆之象。

促脈為陽,癰腫是宜。陰疽見此,必是病移。

結脈為陰,陰疽初結。陽癰見之,病移可決。

當用補托,不可妄用攻瀉。無待言矣。即如浮滑弦洪結促等脈,此中最有疑似。亦不得以全實論治。必須詳審精確。或攻或補或溫散或涼瀉。庶不致誤。齊氏曰:瘡瘍之症。若不診脈,何以知其陰陽勇怯氣血聚散吉凶生死。是脈學,亦是外科。斷不可不深究者也。

又曰:脈洪而數者實也。細微而數者虛也。

薛立齋曰:癰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