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四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上 (2)

1. 小承氣湯

(仲景,一名三物厚朴湯。),治傷寒陽明證,譫語便硬,潮熱而喘,及雜病上焦痞滿不通。

白話文:

(仲景,又名三物厚朴湯。)治療傷寒陽明證,病人說胡話、大便乾結,潮熱且喘,及其他疾病的上焦痞滿不通。

大黃(四兩),厚朴(二兩姜炒),枳實(三枚麩炒),水四升。煮一升二合,去渣,分溫二服。初服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勿服。

白話文:

大黃(四兩)、厚朴(二兩,與薑片一起炒)、枳實(三枚,與麩皮一起炒),加水四升,煮到一升二合,去掉渣滓,分兩次溫服。第一次服用時應換上乾淨的衣服,否則會導致腹瀉,腹瀉時就不能再服用。如果已經換上乾淨的衣服,就不要再服用了。

邪在上焦則滿,在中焦則脹,胃實則潮熱。(猶潮水之來,其來有時。陽明燥金,旺於申酉,故日晡潮熱。傷寒潮熱為胃實,無虛證。)陽邪乘心則狂,(故譫語。)胃熱干肺則喘,故以枳樸去上焦之痞滿,以大黃蕩胃中之實熱。此痞滿燥實堅未全者,故除芒硝,欲其無傷下焦真陰也。

白話文:

邪氣在上面部位則出現滿的意思,在中間部位則出現脹的意思,胃裡面實熱則出現像潮水一樣的發熱(就像潮水一樣,來的時候是有時間的。陽明燥金,旺於申酉,所以說到下午就會發熱。傷寒發熱是胃裡面實熱,沒有虛弱的證據。)陽邪侵犯心臟則會神志錯亂,(所以出現胡言亂語。)胃裡面發熱會影響到肺部則會出現喘,所以用枳樸來消除上面部位的痞滿,用大黃來消除胃裡面實熱。這種痞滿燥實堅未全的,所以除了芒硝,希望它不要損傷下面部位的真陰。

(陽明證,有正陽陽明,有太陽陽明,有少陽陽明。自陽明經傳入胃腑,不惡寒,腹滿便硬者,宜大承氣下之。若汗多發熱,微惡寒者,為外未解,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謂陽明有在經者,未全入腑,尤宜審慎。陽明少自病,多由太陽傳入。

白話文:

在陽明經的病證,可以分為「正陽陽明」、「太陽陽明」和「少陽陽明」三種。陽明病是由太陽經傳入胃腑,患者不惡寒、腹滿便硬,這時適宜用大承氣湯下泄。如果患者汗多、發熱、微惡寒,表明外邪尚未解表,熱氣不會起伏不定,這時不可以用承氣湯。如果患者腹大滿而不通,可以用小承氣湯,稍微和解脾胃之氣,不要大泄下。所謂陽明有在經脈的證候,是指病邪尚未完全進入臟腑,這時更應慎重治療。陽明病很少自行發生,多是由太陽經傳入。

成無己曰:自太陽少陽傳入者,眾所共知。自三陰傳入者,鮮或能識。三陰有急下之證多矣,豈非仲景之微旨與。經曰:傷寒脈浮緩,手足溫者,系在太陰,當發黃,若小便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陽明病也。程郊倩曰:此證謂之太陰陽明,陽明為病,本之胃實,不特三陽受邪,能轉屬陽明,三陰亦能轉屬陽明。推之少陰三大承氣,厥陰一小承氣,何非轉屬陽明之病哉。

白話文:

金匱用來治療支飲引起的胸滿,該藥名為厚朴大黃湯。(徐忠可說:說到支飲,那必定是稍偏一點。但是沒牽扯到腰肋下的疼痛,也沒有說到脅支滿,只有胸滿。雖然是偏卻也不算很偏,所以可以直驅病竈,使用小承氣湯。順暢氣機後就能使飲液自動往下排除。這就像小承氣湯,治療腹滿疼痛且閉結,又稱為三物湯,因為它著重於疏散結氣,故以厚朴為主,那個意思是對照七物湯而說的。)加上羌活,稱為三化湯。

(機要),治中風邪氣作實,二便不通,(三化者,使三焦通利,復其傳化之常也。加羌活者,病本於風也。然中風多虛氣上逆,無用承氣之理,非堅實之體,不可輕投。)

白話文:

(研究具體病例的要領),治療中焦被風寒邪氣阻滯而成實證,大、小便不通暢。(三化,是指使三焦通暢,恢復正常的傳化功能。加入羌活,是因為疾病的根源在於風邪。然而中風多為虛証,氣血上逆,不宜使用承氣湯之類的攻下藥,若非堅實之體,不可輕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