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二 (6)

1. 牙疼方八首

廣濟療牙疼,巴豆丸方。

巴豆(十枚去皮心熬研如膏),大棗(二十枚取肉),細辛(一兩末)

上三味相和,研為丸,以綿裹著所疼處咬之,如有涕唾,吐卻勿咽入喉中,日三瘥。

崔氏療牙疼方。

烏頭獨活,郁李根白皮(各一兩)

上三味切,綿裹以好酒一大升半漬一宿,緩火煎,取一升去滓,看冷熱漸含,良久即吐卻,含取瘥,齒痛不問風蟲,無不瘥,必須含吐之,不可咽卻也,有毒恐傷人,單用烏頭獨活亦瘥。

又方

令患人所患牙齒齧宅東南桑枝一條,教三姓人於桑枝炙三炷,一炷咒之曰,東方有蟲子,不食五穀,專食牙齒,三姓灸齒痛,蠍蟲自然死,一咒一再拜,即合灸人患人等還,不得回頭更看之。

張文仲療牙疼驗方。

獨活(五分),莽草(二分),細辛(二分),附子(一枚)

上四味切,以苦酒五合浸,以銅器中溫之稍熱,含良久,吐卻汁,未差更含之。勿咽汁,欲食以暖水漱口甚良。

救急療牙疼方。

莽草,細辛,枳根皮(各三兩),椒(一合汁)

上四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半升,細細含之,十度永不發,藥有毒,不得咽之。含了,以暖水三五度漱口訖,以胡桐律一豆著痛齒上,風痛蟲食並瘥。

必效療牙疼方。

皂莢子搗末,以綿裹如彈子大兩顆,於釅醋中煮熱徹,於牙疼處齧之,冷即易,日三五度,以瘥為度。

又方

取桃李槐並白皮各等分,以酒煮含之,取定。

姜君療牙疼方。

白楊皮(一握),地骨皮(一兩),椒(二七枚),杏仁(二七枚去皮),細辛(一兩),生地黃(二兩碎),好鹽(一合),蒼耳子(二兩碎)

上八味切,以酒二升煎六七沸,去滓含之,冷即吐卻,別含,以瘥為度。

2. 齒痛方一十一首

病源手陽明之支脈入於齒,齒是骨之所終,髓之所養。若風冷客於經絡,傷於骨髓,冷氣入齒根,則齒痛,若蟲食齒而痛者,齒根有孔,蟲在其間,此則針灸,不瘥,敷藥蟲死,痛乃止,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養生方導引法云,常向本命日⿰舌䪞發之始,叩齒九通。

陰咒曰:大帝散靈,五老反真,泥丸玄華,保精長存,左回拘月,右引日根,六合清煉,百疾愈,因嚥唾三過,常數行之,使齒不痛,發牢不白,頭腦不痛。又云:東向坐,不息四通,琢齒二七,治齒痛病,大張口琢齒二七,一通二七,又解,四通中間。其二七大勢,以意消息,瘥病而已,不復疼痛,解病鮮白不黧,亦不疏離,久行不已,能破金剛。又云;東向坐不息四通,上下琢齒三十六下,治齒痛。

(出第二十九卷中)

廣濟療齒痛及落盡。石膽敷方

取石膽研,以人乳汁和,以敷齒痛上,或孔中,日三兩度,止痛後生齒,百日復故,齒生止,每以新汲水漱令淨。

集驗療齒痛方。

雞屎白燒灰末,以綿裹置齒痛上咬咋之。瘥。

又方

芎藭,細辛防風,礬石(燒令汁盡),附子(炮),藜蘆莽草

上七味各等分,搗篩為末,以綿裹彈丸大,酒漬熨所患處,含之勿咽汁。(千金同)

又方

獨活(三分),黃芩,芎藭,當歸蓽茇(各二兩),丁香(一兩)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微微含漱良久,吐卻更含。

又方

含白馬尿,隨左右含之,不三五口瘥。(張文仲備急同並出第六卷中)

張文仲療齒疼痛方。

燒牛膝根末,以綿裹著齒痛處,含之。

又方

蜀椒,礬石(各一兩)

上二味,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去滓,含之,嗽口吐卻,勿咽之。

備急療齒痛方。

胡葈子五升,應是胡荽子也。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含,吐之。(謹按本草葈耳一名胡荽殺疳濕䘌封丁腫此治齒痛相近即非是胡葈子也)

又方

馬夜眼如米許,以綿裹著痛孔中,斷根源也。(通按馬夜眼未許何物)

古今錄驗療齒痛方。

取楊柳細白皮,卷如指大含嚼之,以汁漬痛齒根,數過即瘥。

又方

獨活(三兩),芎藭(二兩),當歸(二兩),蓽茇(二兩),黃芩(二兩),甘草(二兩),細辛(二兩),雞舌香(一兩)

上八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取瘥。(千金無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