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五(利集) (2)

回本書目錄

卷五(利集) (2)

1. 虛損成勞證(二十八)

勞者,傷也,因傷而成勞者也。《經》云:陰虛生內熱。《難經》曰:至脈從下上,損脈從上下也。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衰少,不能榮於五臟六腑;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

然治損之法,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

劉河間曰:心肺損而色敝,腎肝損而形痿。但《機要》所言感寒則損陽,損自上而下;感熱則損陰,損自下而上。獨以寒熱言之,恐未盡虛損之理,而不及《難經》之該且博也。

大抵勞病根因各自不同。酒傷肺,色傷腎,思慮傷心,勞倦飲食傷脾,忿怒傷肝。此五者皆能致勞也,大約酒色成勞者多耳。或謂六腑豈無成勞者乎?予曰:「傷臟者多,六腑間亦有之。」

2. 肺勞

肺如華蓋,其氣輕清,既不受寒,亦不受熱。然酒性本熱,多飲則肺受火邪,薰蒸日久,以致郁遏不清,脹大不斂,或喘或咳,漸至音啞,骨蒸寒熱,皮毛焦乾。如之何其可救也。

款冬花紫菀百部,五味,沙參天冬,麥冬,葳蕤

腎勞

人之五火,皆賴腎水制之。色欲過度,則腎水虛,虛則熱矣。腎脈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系舌本。所以腎虛之人,先動腎火,延入肝膈,遂挾相火,便入肺中。始則咳嗽,久則發熱,盜汗,遺精,骨痿,肉脫,甚至傷脾,瀉泄作而危殆矣。

熟地,枸杞,五味,肉桂,天冬,麥冬

3. 心勞

心者,血之原,榮衛發動之所始也。心不妄役,則真血日生;惟勞心焦思,日久不置,則思慮過度。由是心血被耗,肝無所秉,臟腑無所潤,筋脈無所養,榮氣不行,邪熱隨作,《經》所謂「陰虛生內熱」者是也。熱甚剋金,金衰身瘦,日見銷鑠,而危亡待矣。此症不得志者多有之。

人參茯神柏子仁,棗仁,遠志,菖蒲,丹參龍齒

4. 脾勞

元氣靜則神藏,動則消亡。若勞倦過甚,飲食不節,二者皆使脾之元氣受傷,不能舒發。以致飲食不化,泄瀉頻作;血氣不生,肌肉不長。況脾者肺之母,脾氣衰憊,則肺失所資,津液不生,日成枯涸,咳嗽殊甚,而勞斯成,不可救矣。

蓮子,薏苡,山藥,扁豆,白朮茯苓人參石斛

5. 肝勞

大怒則血菀於上,令人暴絕,名曰煎厥。故多怒之人,肝火屢動,而所藏之血,隨火上逆,大吐不止。稍久則並臟腑膻中之血,盡吐不留,所謂相火一動,則五火相煽而動,火動則血隨之。真血去多,身成空廓,以致金不制木,木火凌肺;《經》所謂「侮其所勝」者也。如是則發熱、咳嗽、脅痛、喘急,而勞日劇矣。

由此觀之,勞病同名,根因不一。治者當究其始末,明在何經,不可模糊泛治也。

熟地川芎白芍當歸黃芩銀柴胡阿膠,童便

6. 五勞見症

肺勞者,咳嗽喘急,衄血嗽血,皮膚枯槁,鼻塞聲沉,時吐痰沫,脈微虛而澀數。

腎勞者,足脛痠疼,腰背拘急,遺精白濁,面色黧黑,耳輪焦枯,脈沉細數。

心勞者,心神驚惕,怔忡,盜汗自汗,心煩熱悶,口舌生瘡,咯血面赤,脈洪而數。

脾勞者,面色痿黃,唇口焦燥,飲食無味,腹痛腸鳴,瀉利,四肢倦怠,脈虛濡而數。

肝勞者,面青頰赤,多怒,虛陽不斂,夢與鬼交,甚則卵縮筋急,脈弦而數。

五勞之脈,必帶虛數,所以難治。《脈經》曰:脈來軟者為虛。緩者為虛。微者為虛。弱者為虛。弦者為中虛。脈來細而微者,血氣俱虛。脈小者,血氣俱少。《要略》曰:脈芤者為血虛。脈沉小遲者脫氣。又曰:血虛脈大如蔥管。又曰:脈大而芤者脫氣。

7. 治勞要法

勞證有陰虛、有陽虛、有陰陽兩虛,在精察而酌之,勿令誤也。

凡氣皆陽也,凡精血皆陰也。陽虛者,四君子;陰虛者,四物湯加知柏;陰陽兩虛者,合而用之,此定理也。如陽虛而誤用補陰之劑,則吐逆、痞悶、瀉泄之症生焉,其人懈倦;陰虛而誤用補陽之劑,則盜汗、嗽熱、夢遺之症成焉,其人煩躁。

今世之醫者,凡見人有自汗、倦怠、嗜臥,飲食少進,皆用補中益氣、十全大補,固當矣。至於陰虛而倦怠食少,瘦弱盜汗,亦每用之,甚者明見其吐血、發熱、咳嗽,尤用之不置,是促之亡也。殊不知陰既虛而猶補陽,則陽愈亢而陰愈虛,諸病悉加,將何望其有生耶?脾胃虛者,知柏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