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口酸」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口酸是中醫的一個常見證候,多由胃火上炎、肝膽火旺、脾胃虛弱等原因引起。臨床表現為口中發酸、泛酸、噯氣、口苦、口乾、牙齦腫痛等。

胃火上炎:多由飲食不節、暴飲暴食、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等引起。患者常常表現為口中發酸、泛酸、噯氣、口苦、口乾、牙齦腫痛等。治療上應以清胃瀉火為主,可用黃連、黃芩、黃柏、知母、生地等中藥。

肝膽火旺:多由情志不遂、肝鬱化火、膽汁上逆所致。患者常常表現為口中發酸、泛酸、噯氣、口苦、口乾、牙齦腫痛、眼睛紅赤、頭暈目眩、耳鳴、胸脅脹痛等。治療上應以疏肝解郁、清熱利膽為主,可用柴胡、白芍、當歸、丹參、鬱金等中藥。

脾胃虛弱:多由飲食不節、勞倦過度、久病體虛等原因引起。患者常常表現為口中發酸、泛酸、噯氣、口苦、口乾、牙齦腫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治療上應以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為主,可用黨參、白朮、茯苓、山藥、甘草等中藥。

口酸是中醫的一個常見證候,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治療上應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辨證施治,方能取得良好的療效。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逍遙散

  • 1.《醫碥》:「口酸,肝熱,柴胡、黃連、膽草,逍遙散、越鞠丸。(並見郁。)口辛,肺熱,桔梗、山梔、黃芩、桑皮、二冬、沙參。

小柴胡湯

  • 1.《古今醫統大全》:「肝膽有實熱令人口酸而苦,小柴胡湯加甘草、龍膽草、青皮之類,甚者當歸龍薈丸、龍膽瀉肝湯。若謀慮不決,肝膽虛而口苦者,人參、遠志、茯神、甘草為君,柴胡、龍膽草為佐使,甚者錢氏地黃丸。所謂虛者補其母也。
  • 2.《雜病源流犀燭》:「_小柴胡湯_,〔口酸〕,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

越鞠丸

  • 1.《醫碥》:「口酸,肝熱,柴胡、黃連、膽草,逍遙散、越鞠丸。(並見郁。)口辛,肺熱,桔梗、山梔、黃芩、桑皮、二冬、沙參。

龍膽瀉肝湯

  • 1.《古今醫統大全》:「肝膽有實熱令人口酸而苦,小柴胡湯加甘草、龍膽草、青皮之類,甚者當歸龍薈丸、龍膽瀉肝湯。若謀慮不決,肝膽虛而口苦者,人參、遠志、茯神、甘草為君,柴胡、龍膽草為佐使,甚者錢氏地黃丸。所謂虛者補其母也。
  • 2.《醫學集成》:「口酸,肝熱也,龍膽瀉肝湯:生地、當歸、黃芩、澤瀉、木通、前仁、梔子、膽草、甘草、燈芯。或生地、白芍、柴胡、青皮、木通、知母、膽草。

補中益氣湯

  • 1.《一見能醫》:「心熱則口苦,瀉心湯;脾熱則口甘,瀉黃散;肺熱則口辣,瀉白散;腎熱則口咸,滋腎丸;肝熱則口酸,瀉青丸。肝膽同熱,則口酸而苦,柴胡、黃芩、青皮、膽草之類,胃虛熱則口淡,補中益氣湯。口唇乾燥,破裂生瘡者,用橄欖燒存性,豬膽敷調,口氣臭者,用香薷湯飲之。

瀉青丸

  • 1.《一見能醫》:「心熱則口苦,瀉心湯;脾熱則口甘,瀉黃散;肺熱則口辣,瀉白散;腎熱則口咸,滋腎丸;肝熱則口酸,瀉青丸。肝膽同熱,則口酸而苦,柴胡、黃芩、青皮、膽草之類,胃虛熱則口淡,補中益氣湯。口唇乾燥,破裂生瘡者,用橄欖燒存性,豬膽敷調,口氣臭者,用香薷湯飲之。

保和丸

  • 1.《外科心法要訣》:「【注】此證初發,形若赤遊丹,較之赤遊丹遊走緩慢。因嬰兒乳食過多,不能運化,蘊熱於內,達於肌表而生。發熱面赤,口酸,舌有黃苔,宜服保和丸,先消食滯。若唇焦便秘者,宜一捻金服之;丹毒仍作者,宜犀角散服之。其餘治法,俱按赤遊丹。
  • 2.《外科備要》:「初起形若赤遊丹,較之赤遊丹遊走緩慢,因嬰兒乳食過多,不能運化,蘊熱於肌表而生。發熱面赤、口酸,舌有黃胎,重者治同赤遊丹,輕者宜服保和丸露先消食滯。若唇焦便秘者,滯熱盛也,宜服一捻金露下之,下後丹毒仍作者,宜服犀角飲結,余按赤遊丹治。

當歸龍薈丸

  • 1.《古今醫統大全》:「肝膽有實熱令人口酸而苦,小柴胡湯加甘草、龍膽草、青皮之類,甚者當歸龍薈丸、龍膽瀉肝湯。若謀慮不決,肝膽虛而口苦者,人參、遠志、茯神、甘草為君,柴胡、龍膽草為佐使,甚者錢氏地黃丸。所謂虛者補其母也。
  • 2.《醫學原理》:「凡肝膽有實熱,令人口酸而苦者,宜小柴胡加甘草、龍膽草、青皮之類,甚者以當歸龍薈丸。
  • 3.《沈氏尊生書》:「如肝熱則口酸,肝乘脾亦口酸(宜小柴葫湯加龍膽草、青皮,甚者當歸龍薈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