煨腎散

WEI SH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8%
肝經 17%
心經 12%
肺經 10%
膀胱經 7%
脾經 7%
胃經 7%
心包經 5%
大腸經 5%
腎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脾經
胃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煨腎散

組成

  • 杜仲: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
  • 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
  • 巴戟天: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
  • 補骨脂:補陽、補氣、止瀉、健脾胃。
  • 茴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
  • 大青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

腎氣虛弱,導致腰部疼痛。

功效

補腎壯陽、強筋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用法

口服,每日一劑,水煎服,連服7-10天。

禁忌

孕婦禁用。

總結

煨腎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補腎壯陽、強筋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腎氣虛弱,導致腰部疼痛。

傳統服藥法


黃耆(蒸過,焙乾)半兩,白蒺藜(炒)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
上為散。
每服豬腎1對,入末4錢,鹽少許,摻於腎內,濕紙裹,煨熟食之,次用溫酒1盞,投之妙。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杜仲、肉蓯蓉、巴戟天、補骨脂、茴香、大青鹽組成。杜仲、肉蓯蓉、巴戟天、補骨脂均為補腎益精之品,茴香行氣止痛,大青鹽清熱利濕。諸藥合用,共奏補腎益精、強腰壯骨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腰骶痛動脈粥樣硬化氣喘前列腺炎腳氣病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猩紅熱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腎絲球腎炎暈眩頻尿半身或下肢麻木手指緊繃難以伸直腹部筋脈肌肉拘急攣縮

相同名稱方劑


煨腎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連珠甘遂1兩,木香(不見火)1兩,桔梗1兩,檳榔1個。 主治:五種腳氣。

煨腎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組成:黃耆(蒸過,焙乾)半兩,白蒺藜(炒)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 主治:虛風。

煨腎散, 出處:《袖珍方》卷三。 組成:杜仲(去粗皮,薑汁制炒)5铢,茴香5铢(炒),沉香1铢,巴戟1兩(去心)(一方無巴戟)。 主治:腎氣虛攻耳,耳有如蟬聲、水聲。

煨腎散, 出處:《保命歌括》卷十三。 組成:杜仲(薑汁拌,炒斷絲)1兩,肉蓯蓉(酒洗)1兩,巴戟天(取肉)1兩,破故紙(炒)1兩,小茴香(炒,去沙土)1兩,青鹽(煅)1兩。 主治:腎虛腰痛。

煨腎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組成:茴香子(炒)1兩,蓽澄茄1兩,巴戟天(去心)1兩,乾薑(炮)半兩,桂(去粗皮)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3分。 主治:腎中寒邪,氣海虛冷,腰腳重痛,小便頻數。

煨腎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四引《鮑氏方》。 組成:丁香、木香、檳榔、大黃、甘遂、黑牽牛、桔梗各等分。 主治:五種腳氣。陽毒乾腳氣,兩足赤,腳骨熱痛,頭暈疼痛;陰毒風證,一處痛,骨腫,堅硬如石,不可行;濕證,兩膝下惡瘡膿水不乾,嗽喘上氣,四肢冷麻;衝心證,口張目直,身急,哽不言,如中風;腎臟證,足疼腰硬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