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毒圍

SHU DU WE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鳴錄》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肺經 17%
胃經 15%
脾經 14%
心經 9%
腎經 5%
大腸經 5%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0%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束毒圍」

組成: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五倍子:清熱解毒、止血、止瀉、止咳化痰、固澀收斂、固表止汗。
  • 白笈:收斂止血、消腫生肌、活血化瘀、止血、化腐生肌。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白蘞:清熱解毒、解毒、清熱瀉火、化腐生肌、散結、活絡止痛、斂瘡。
  • 百草霜: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止血。
  • 天南星: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
  •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熊膽:清熱解毒、平肝息風、清熱瀉火、清肝明目。

主治:

身體浮腫毒氣初起,熱毒引起的癰瘡,發生在身體的陽性部位,腫脹堅硬疼痛,顏色發紅的。

功效:

  • 清熱解毒
  • 消腫止痛
  • 活血化瘀
  • 斂瘡生肌
  • 止血止瀉
  • 止咳化痰

總結:

中藥方劑「束毒圍」由九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斂瘡生肌、止血止瀉、止咳化痰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身體浮腫毒氣初起,熱毒引起的癰瘡,發生在身體的陽性部位,腫脹堅硬疼痛,顏色發紅的。

傳統服藥法


玉精炭(即蜒蛐,煅存性)4兩,生大黃4兩,五倍子3兩,白及3兩,生半夏2兩,白蘞2兩,百草霜1兩,礬紅1兩,生南星1兩,陳小粉(炒)1兩,草烏1兩,熊膽1錢。
上為末,以廣膠化烊,鮮芙蓉葉絞計,醋量和搗成錠丸。
熱毒癰瘍,發於陽分,盤硬疼痛色赤者,醋磨濃塗四圍,使其不大,最為要旨。

方劑組成解釋


  • 大黃:具有瀉火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癰瘍。
  • 五倍子:具有收斂止血、消腫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腫毒初起。
  • 白笈: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癰瘍。
  •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癰瘍。
  • 白蘞: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癰瘍。
  • 百草霜: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癰瘍。
  • 天南星: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癰瘍。
  • 烏頭: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癰瘍。
  • 熊膽: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癰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老年人以及有胃腸道疾病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腸胃功能紊亂。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束毒圍, 出處:《雞鳴錄》。 組成:玉精炭(即蜒蛐,煅存性)4兩,生大黃4兩,五倍子3兩,白及3兩,生半夏2兩,白蘞2兩,百草霜1兩,礬紅1兩,生南星1兩,陳小粉(炒)1兩,草烏1兩,熊膽1錢。 主治:腫毒初起,熱毒癰瘍,發於陽分,盤硬疼痛色赤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