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飲

BAN XIA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胃經 28%
肺經 23%
肝經 5%
心經 5%
腎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三焦經 0%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半夏飲 」,組成有半夏,生薑,丁香,木香,白朮,沉香,橘皮,草荳蔻,甘草。能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芳香化濕、溫裡溫中、理氣行氣、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散風寒、發汗解表。主治功效為:虛弱勞累,胃中寒氣鬱結,中腹部痞悶脹痛,嘔吐痰液增多。沒有食慾,不想吃東西。

**半夏:**性味甘溫,能溫化寒痰、化解痰飲、化解痰飲、降逆止嘔、補氣止瀉、行氣活血等作用。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作用。

**白朮:**性味甘苦,能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健脾胃、祛風除濕等作用。

**丁香:**性味辛溫,具有溫中散寒、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等作用。

**木香:**性味辛溫,具有理氣行氣、溫裡散寒、降逆止嘔、溫肺止咳等作用。

**沉香:**性味辛溫,具有理氣行氣、溫補腎陽、補腎固精、溫中止嘔、溫補下元等作用。

**橘皮:**性味辛溫,具有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燥濕化痰、利水消腫、清熱化痰、解魚蟹毒等作用。

**草荳蔻:**性味辛溫,具有健脾胃、芳香理氣、溫中止嘔、溫裡散寒等作用。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作用。

**總結:**中藥方劑「 半夏飲 」,組成有半夏,生薑,丁香,木香,白朮,沉香,橘皮,草荳蔻,甘草九味藥材,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降逆止嘔、溫陽補氣、健脾胃、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止瀉等功效。主治虛弱勞累,胃中寒氣鬱結,中腹部痞悶脹痛,嘔吐痰液增多。沒有食慾,不想吃東西,對症狀治療效果顯著。

傳統服藥法


半夏(湯洗去滑)3分, 大腹皮(銼)3分, 麥門冬(去心,焙)3分, 赤茯苓(去黑皮)3分, 白朮3分, 桔梗3分,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 前胡(去蘆頭)3分, 厚朴(去粗皮,塗薑汁炙令香)1兩, 防風(去叉)半兩, 枇杷葉(拭去毛,炙)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1棗大(拍碎),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生薑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功效。丁香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功效。木香具有行氣止痛、化痰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的功效。沉香具有降氣止嘔、化痰的功效。橘皮具有理氣化痰、和胃止嘔的功效。草荳蔻具有行氣止痛、化痰的功效。甘草具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半夏飲具有溫中和胃、化痰止嘔的功效,但是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胃部不適、嘔吐、痰多等症狀,建議諮詢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半夏飲。

相關疾病


食慾不振月經不調肺結核神經性厭食症高血脂症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嘔吐骨質疏鬆症咳嗽胃腸脹氣身體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半夏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三。 組成:半夏3分(薑汁浸,炒),白朮1兩,檳榔5枚(生,銼),甘草(生,銼)半兩。 主治:脾胃虛寒,痰涎壅滯,嘔吐不止。

半夏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組成:半夏(湯洗7遍去滑盡,焙)2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半,糯米2合,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生薑(焙)1兩半。 主治:反胃不食,食即吐逆,羸瘦少力。

半夏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六。 組成:半夏(生薑汁炒黃)1兩,乾薑(炮)1兩,棗肉(焙)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紅豆蔻(去皮)1分,木香半分,草豆蔻(去皮)2枚。 主治:脾胃不和,不能飲食,見食吐逆。

半夏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組成:半夏1兩(湯洗去滑,用生薑2兩同搗作餅子,焙乾),丁香1分,木香1分,白朮半兩,沉香(銼)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半兩,草豆蔻5枚(去皮),甘草(炙)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炒)1兩。 主治:虛勞胃氣寒,中脘痞悶,嘔吐多痰。不思飲食。

半夏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八。 組成:半夏(生薑湯洗7遍去滑)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升麻1兩,前胡(去蘆頭)1兩,檳榔(銼)2枚,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大黃(蒸三度,炒)半兩,(菫)竹葉30片(水洗),生地黃3兩。 主治:肺氣脹滿,咳嗽痰壅,四肢痿弱,積漸虛羸。

半夏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七。 組成:半夏(湯洗去滑)3分,大腹皮(銼)3分,麥門冬(去心,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白朮3分,桔梗3分,青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前胡(去蘆頭)3分,厚朴(去粗皮,塗薑汁炙令香)1兩,防風(去叉)半兩,枇杷葉(拭去毛,炙)半兩。 主治:風痰,心腹煩滿,嘔吐不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