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風丸

HUA FE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肝經 22%
心經 9%
膀胱經 9%
腎經 9%
脾經 9%
胃經 9%
肺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化風丸」

化風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由荊芥、紫蘇葉、羌活、全蠍等藥物組成,具有散風熱、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平喘、鎮靜等功效。化風丸主要用於治療風熱侵襲上焦,導致煩躁、胸悶、氣滯。

1. 荊芥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2. 羌活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羌活還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對於預防和治療感染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3. 紫蘇葉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4. 全蠍

全蠍性味鹹、寒,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的功效。全蠍可平肝息風,調和氣血,治療肝風內動、頭暈目眩、手足抽搐、癲癇狂躁等症;同時可祛風止痙,治療中風後之痙攣、抽搐,以及肌肉痙攣、痛經等症;此外,全蠍還能祛風除濕,治療關節疼痛、肌肉痠痛、身重等症狀。

總結

化風丸具有散風熱、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平喘、鎮靜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熱侵襲上焦,導致煩躁、胸悶、氣滯。化風丸中所含的荊芥、紫蘇葉、羌活、全蠍等藥物均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相互配合,能夠增強治療效果,緩解患者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藁本(去土)1兩,川芎1兩,荊芥穗1兩,細辛(去葉土)1兩,甘草(炙)1兩,草烏頭(炮,去皮尖)1兩,香白芷1兩。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每1兩作10丸,朱砂為衣,陰乾。
每服1丸,細嚼,食後茶清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荊芥、紫蘇葉辛香發散,能疏風解表;羌活、全蠍辛溫,能祛風散寒、止痛;甘草甘平,能緩急和中。諸藥合用,共奏疏風解表、清熱解毒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風熱感冒初起,症狀較輕時使用。
  • 風寒感冒、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鼻塞原發性高血壓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鼻咽腫瘤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鼻息肉腹瀉多痰眼睛模糊心情煩燥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化風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二。 組成:荊芥穗1兩,雞蘇葉1兩,羌活(去蘆頭)1兩,乾蠍14枚(全者,去土炒)。 主治:風熱上焦煩滿。

化風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藁本(去土)1兩,川芎1兩,荊芥穗1兩,細辛(去葉土)1兩,甘草(炙)1兩,草烏頭(炮,去皮尖)1兩,香白芷1兩。 主治:風氣上攻,頭目旋暈,項背拘急,鼻塞不通,神志不爽。

化風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七。 組成:天南星(用漿水浸7日,取出,切,暴乾)2兩,白附子(炮)2兩,烏頭(炮裂,去皮臍)2兩,寒水石(研)4兩,半夏末(用生薑汁和作餅,焙乾)4兩。 主治:風痰肢體緩縱,偏正頭痛。

化風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二。 組成:雞蘇葉2兩,羌活(去蘆頭)1兩半,川芎1兩半,羚羊角(鎊屑)1兩,防風(去叉)1兩,天麻1兩,人參1兩,乾蠍(炒)4錢,天南星(炮)半兩,白僵蠶(炒)1兩,龍腦(研)5錢,麝香(研)5錢。 主治:利胸膈。主治:風氣肌肉瞤動,頭目昏眩,胸膈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