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陽助胃湯

FU YANG ZHU WE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心經 16%
腎經 16%
胃經 13%
肝經 12%
肺經 9%
大腸經 1%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扶陽助胃湯

扶陽助胃湯是中醫常用的方劑之一,具有溫陽補氣、健脾益胃的功效。

組成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
  • 草荳蔻:芳香化濕,溫裡散寒,健脾胃。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益智仁:補陽,補氣,溫裡溫中,調經和補腎。

功效

扶陽助胃湯具有溫陽補氣、健脾益胃的功效。本方證是指客人受寒侵犯胃部,胃脘連到心口而疼痛。

應用

扶陽助胃湯主要用於治療陽虛胃寒引起的胃脘疼痛、嘔吐、泄瀉等症狀。

用法

口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

禁忌

陰虛火旺者慎用。

總結

扶陽助胃湯是中醫常用的方劑之一,具有溫陽補氣、健脾益胃的功效。本方證是指客人受寒侵犯胃部,胃脘連到心口而疼痛。扶陽助胃湯主要用於治療陽虛胃寒引起的胃脘疼痛、嘔吐、泄瀉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乾薑(炮)1錢半,揀參1錢,草豆蔻七1錢,甘草(炙)1錢,官桂1錢,白芍藥1錢,陳皮5分,白朮5分,吳茱萸5分,黑附子(炮,去皮)2錢,益智仁5分。上(口父)咀,作1服。水3盞,加生薑3片,大棗兩個,煎至1盞,去滓,食前溫服
胃脘痛:兩浙江淮都漕運使崔君長男雲卿,年二十有五,體本豐肥,奉養膏梁,時有熱證。友人勸食寒涼物,及服寒涼藥,於至元庚辰秋,病瘧久不除,醫以砒霜等物治之,新汲水送下,禁食熱物,瘧病不除,反添吐瀉,脾胃復傷,中氣愈虛,腹痛腸鳴,時復胃脘當心而痛,不任其苦。屢易醫藥,未嘗有效,至冬還家,百般治療而不愈,延至四月間,因勞役煩惱過度,前證大作,請予治之,具說其由。診得脈弦細而微,手足稍冷,面色青黃而不澤,情思不樂,惡人煩冗,飲食減少,微飽則心下痞悶,嘔吐酸水,發作疼痛,冷汗時出,氣促悶亂不安,須人額相抵而坐,少時易之。予思《內經》雲,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為痿厥心冤。又曰,寒氣客於腸胃之間,則卒然而痛,得炅則已。顯者,熱也,非甘辛大熱之劑,則不能愈,遂制此方。三服大勢皆去,痛減過半。至秋先灸中脘三七壯,以助胃氣;次灸氣海百餘壯,生發元氣,滋榮百脈。以還少丹服之,則喜飲食,添肌肉,潤皮膚。明年春,灸三里二七壯,乃胃之合穴也,亦助胃氣,又引氣下行。春以芳香助脾,復以育氣湯加白檀香平治之。戒以懲忿窒欲,慎言語,節飲食,一年而平復。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乾薑、草荳蔻、甘草、肉桂、白芍、陳皮、白朮、吳茱萸、附子、益智仁等十味中藥組成。乾薑、草荳蔻、肉桂、附子溫中散寒;白芍、甘草、陳皮和胃止痛;吳茱萸降逆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和胃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扶陽助胃湯,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三。 組成:乾薑(炮)1錢半,揀參1錢,草豆蔻仁1錢,甘草(炙)1錢,官桂1錢,白芍藥1錢,陳皮5分,白朮5分,吳茱萸5分,黑附子(炮,去皮)2錢,益智仁5分。 主治:客寒犯胃,胃脘當心而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