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中益氣加減湯

BU ZHONG YI QI JIA JI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心經 16%
肺經 14%
腎經 9%
肝經 9%
三焦經 6%
大腸經 6%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膽經 3%
胃經 3%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補中益氣加減湯」,主要成分有:黃耆、黨參、當歸、白朮、天麻、鈎藤、陳皮。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

鈎藤:具有平肝息風、清熱瀉火之功。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補中益氣加減湯」具有補氣、益氣、養血、活血、化瘀、止痛、安神等功效,主治氣虛眩暈、心悸、失眠、健忘、神疲等症。

氣虛眩暈是指因氣虛不足引起頭暈目眩的一種證候。氣虛是指人體內正氣不足,不能固攝陰陽、平衡臟腑,導致頭暈目眩。氣虛眩暈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頭重腳輕、耳鳴、心悸、乏力、倦怠等。

「補中益氣加減湯」通過補益氣血、活血化瘀、安神等作用,改善氣虛眩暈的症狀。黃耆、黨參、當歸等補益氣血,白朮、陳皮健脾益氣,天麻、鈎藤平肝息風,共同起到補氣、益氣、養血、活血、化瘀、止痛、安神的作用,從而緩解氣虛眩暈的症狀。

「補中益氣加減湯」是一首常用的中藥方劑,具有補益氣血、活血化瘀、安神等功效,主治氣虛眩暈、心悸、失眠、健忘、神疲等症。

傳統服藥法


炙耆白朮(土炒),黨參(去蘆,米炒)1錢5分,淮山(炒)1錢5分,扁豆(炒,杵)1錢,升麻(蜜炙)3分,陳皮6分,炙草7分。
如不止,加肉蔻霜1錢;寒,加乾薑4分。
加生薑2片,紅棗2枚,煎服。
不可利小便。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黃耆、黨參、當歸、白朮、天麻、鈎藤、陳皮組成。黃耆、黨參、當歸補氣養血;白朮健脾益氣;天麻、鈎藤平肝息風;陳皮理氣和胃。諸藥合用,共奏補氣益血,健脾和胃,升清降濁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氣虛眩暈,症見頭暈目眩、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若氣虛兼有血虛,可加用熟地、白芍、川芎等;若氣虛兼有脾虛,可加用山藥、扁豆、蓮子等;若氣虛兼有痰濕,可加用半夏、白芥子、陳皮等。

相關疾病


梅尼爾氏病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大腸激擾綜合症暈眩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補中益氣加減湯,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二。 組成:炙耆1錢5分,黨參(去蘆,米炒)1錢5分,歸身1錢5分,白朮(飯蒸)1錢5分,天麻1錢5分,鉤藤1錢5分,陳皮7分,炙草6分。 主治:氣虛眩暈。

補中益氣加減湯,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四。 組成:炙耆1錢5分,白朮(土炒)1錢5分,黨參(去蘆,米炒)1錢5分,淮山(炒)1錢5分,扁豆(炒,杵)1錢,升麻(蜜炙)3分,陳皮6分,炙草7分。 主治:産後泄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