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腸湯

HUAN CH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20%
心經 14%
胃經 12%
腎經 9%
肝經 6%
大腸經 6%
三焦經 2%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緩腸湯 」

緩腸湯,是中醫方劑中的一種,主要成分有人參、白朮、當歸、茯苓、厚朴、生薑、白芍、阿膠、黃耆、大米、罌粟殼、甘草,具有補氣、補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適用於產後血崩、出血色鮮紅如赤豆汁、小腹疼痛等症狀。

緩腸湯 組成介紹:

1.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生薑: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3. 白芍: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4.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5. 當歸: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6. 阿膠: 阿膠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

7.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8. 大米: 大米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補脾、益氣生津、清熱利尿、除煩渴、止瀉止痢、強筋骨等功效。

9. 厚朴: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10. 黃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11. 人參: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緩腸湯 主治功效:

1. 產後血崩: 緩腸湯具有補氣、補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適用於產後血崩、出血色鮮紅如赤豆汁、小腹疼痛等症狀。

2. 其他出血性疾病: 緩腸湯也可用於治療其他出血性疾病,如外傷出血、痔瘡出血、胃出血、腸出血等。

總結:

中醫方劑「緩腸湯」的主要成分是人參、白朮、當歸、茯苓、厚朴、生薑、白芍、阿膠、黃耆、大米、罌粟殼、甘草。具有補氣、補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適用於產後血崩、出血色鮮紅如赤豆汁、小腹疼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去蘆)1兩,白朮1兩,當歸(去蘆並土)1兩,白茯苓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制)1兩,白芍藥1兩,炙甘草1兩,阿膠(蛤粉炒,去粉)2兩,黃耆(蜜炙)2兩,陳粳米(炒)2兩,御米殼3兩(蜜炙)。
上為粗末。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棗1個,同煎至5分,去滓,空腹食前溫服,日3次。

方劑組成解釋


緩腸湯由人參、白朮、當歸、茯苓、厚朴、生薑、白芍、阿膠、黃耆、大米、罌粟殼、甘草等中藥組成。人參、白朮、當歸、茯苓、厚朴、生薑、白芍、阿膠、黃耆、大米、罌粟殼、甘草等中藥均具有緩急止痛、止血止痢的功效。因此,緩腸湯可以緩解蠱利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緩腸湯有緩急止痛、止血止痢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緩腸湯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胃腸出血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緩腸湯,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一。 組成:人參(去蘆)1兩,白朮1兩,當歸(去蘆并土)1兩,白茯苓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制)1兩,白芍藥1兩,炙甘草1兩,阿膠(蛤粉炒,去粉)2兩,黃耆(蜜炙)2兩,陳粳米(炒)2兩,禦米殼3兩(蜜炙)。 主治:蠱利。下血如赤水豆汁,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