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五皮湯

WU ZI WU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6%
胃經 13%
腎經 10%
肝經 10%
大腸經 10%
心經 5%
小腸經 5%
膀胱經 5%
心包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子五皮湯」,其組成包括五加皮、地骨皮、茯苓皮、大腹皮、生薑、杏仁、輕粉、葶藶子、白芥子、萊菔子。此方劑主治呼吸困難且胸悶,水腫並伴有喘息。

杏仁味甘、性溫,入肺、大腸經,具有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功效。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白芥子性溫,味辛,具有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等功效。

大腹皮具有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等功效。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茯苓皮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的功效。萊菔子味辛、性平,歸肺、胃經,具有消食化積、止咳化痰、降氣等功效。五加皮具有補益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等傳統代功效。

葶藶子的傳統功效包括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輕粉具有化腐生肌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瘡瘍潰爛、不斂口等症狀,同時輕粉外用還可以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收斂止汗,可治療濕瘡、痱子、腳氣、肛門瘙癢等症狀。

總之,中藥方劑「五子五皮湯」以其獨特的組成和功效,在傳統中醫診療中佔有一席之地。其通過補益肝腎、清熱解毒、化腐生肌等作用,有效緩解呼吸困難、胸悶、水腫等症狀,為中醫治療相關疾病提供了有益的選擇。

傳統服藥法


紫蘇子(炒)7分,香附子(炒)7分,車前子6分,萊菔子(炒)6分,葶藶子(醋炒)5分,梔子皮8分,陳皮7分,赤茯苓皮8分,大腹皮6分,生薑皮5分。
定喘,消皮膚間水。
用水2鐘,煎8分,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五加皮、地骨皮、茯苓皮、大腹皮、杏仁為君藥,具有宣肺利水、化痰止咳的功效。生薑、輕粉、葶藶子、白芥子、萊菔子為臣藥,具有宣肺利水、化痰止咳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宣肺利水、化痰止咳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氣喘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五子五皮湯, 出處:《溫熱經緯》卷五。 組成:五加皮、地骨皮、茯苓皮、大腹皮、生薑皮、杏仁、蘇子、葶藶子、白芥子、萊菔子。 主治:喘脹,陰水腫而且喘。

五子五皮湯, 出處:《增補內經拾遺》卷三引《明醫指掌》。 組成:紫蘇子(炒)7分,香附子(炒)7分,車前子6分,萊菔子(炒)6分,葶藶子(醋炒)5分,梔子皮8分,陳皮7分,赤茯苓皮8分,大腹皮6分,生薑皮5分。 主治:定喘,消皮膚間水。主治:風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