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牛湯

QIAN NI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九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胃經 14%
脾經 13%
大腸經 13%
腎經 9%
肺經 9%
膽經 8%
膀胱經 6%
心經 4%
小腸經 2%
肝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肺經
膽經
膀胱經
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牽牛湯」,主要成分為:巴豆、甘遂、檳榔、大戟、當歸、青皮、黑牽牛。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甘遂性寒烈,是峻下逐水之藥,可攻逐水停,通利二便。甘遂瀉下之力甚猛烈,常被用於治療便祕、腹部脹滿、胸悶等症狀。但由於甘遂有毒,應慎用,不可久服,以免傷正氣。此外,孕婦、哺乳婦女及兒童應避免服用甘遂。在服用甘遂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若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它可以殺滅絛蟲、鉤蟲、蛔蟲、繞蟲、薑片蟲等多種寄生蟲;祛除胃腸濕氣,調氣機而降;除煩解悶,祛除胸腹滿悶之氣;行胃腸之氣,消積、行滯;利水消腫,行氣通便,截瘧。檳榔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藥效,治療各種疾病。

大戟味苦辛,性溫熱,有小毒,歸肝、胃經。具有瀉下逐水、瀉下、利水消腫、通經絡及散結等傳統代功效。瀉下逐水之功,可瀉水沈、利二便、消腫散結,治水腫、臌脹、胸脅停飲等症。瀉下之功,主治便祕積聚、水腫脹滿。利水消腫之功,可通利二便、消腫止痛,治水腫、腹水、通身腫滿喘息、小便澀等症。通經絡之功,可活血化瘀、祛風通絡,可用於治療經閉、痛經等症。散結之功,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常被用於治療淋巴結結核、扁桃體炎、頸項腋間癰疽等症。

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青皮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適用於肝鬱氣滯、經痛、跌打損傷等症狀。青皮還可以消積化滯,降氣止痛,常與山楂、神麴、麥芽等同用,以增強消積化滯之功。青皮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悶脹滿、呃逆等氣滯症狀。

牽牛湯的主要功效是利水消腫、緩解呼吸困難、改善心悸心慌等症狀。

牽牛湯雖然具有良好的療效,但由於部分藥物含有毒性,應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方劑組成解釋


牽牛湯由巴豆、甘遂、檳榔、大戟、當歸、青皮、黑牽牛組成。巴豆、甘遂、檳榔、大戟均有瀉下通便的作用,當歸、青皮有行水消腫的作用。本方以瀉下通便、行水消腫為主,兼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通便的作用,使用時應注意控制用量,以免引起腹瀉。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老年人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腳氣病心內膜炎慢性肝硬化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腎絲球腎炎咳嗽腹瀉無尿及少尿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牽牛湯,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二九引《禦醫撮要》。 組成:牽牛子(微炒)1兩半,白檳榔(微煨)1兩半。 主治:水氣腫滿。

牽牛湯, 出處:《袖珍》卷三引《聖惠》。 組成:牽牛頭末1兩,厚朴5錢(薑汁制)。 主治:腹中有濕熱氣,足脛微腫,中滿氣急,咳嗽喘息,小便不利。

牽牛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組成:牽牛子1兩,檳榔(煨,銼)1兩,木香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 主治:水腫,肺氣、腳氣、奔豚氣上築心胸不可忍。

牽牛湯, 出處:《得效》卷九。 組成: 牽牛湯(《得效》卷九。)出處:《得效》卷九。組成:巴豆3錢,甘遂3錢,檳榔5錢,大戟5錢,當歸5錢,青皮1兩,黑牽牛(取頭末)1兩。主治:下水。 。 主治:下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